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转竖裁切系统在竖屏春晚中的应用
1
作者 杜书华 《现代电视技术》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横转竖裁切系统的应用采用人工干预+智能修正裁切的方式,能够高效复用横屏特种机位的信号,为导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号选择。本文阐述了竖屏春晚中横转竖裁切系统的应用方式,以及采用人工干预+智能修正裁切的原因,详细分析了存在的不足... 横转竖裁切系统的应用采用人工干预+智能修正裁切的方式,能够高效复用横屏特种机位的信号,为导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号选择。本文阐述了竖屏春晚中横转竖裁切系统的应用方式,以及采用人工干预+智能修正裁切的原因,详细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以期为以后制作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转竖裁切系统 竖屏春晚
下载PDF
AI横转竖技术在亚运会新媒体直播中的应用与探讨
2
作者 孙雨甜 《现代电视技术》 2023年第11期66-69,共4页
AI横转竖是智能化快捷生成竖屏直播素材的全新技术,具有多场景替代、灵活性强和轻量化制作的特点,结合竖屏赛事直播制作可为移动端观赛提供沉浸式体验。本文阐述了AI横转竖技术在亚运会新媒体直播中的整体技术方案、应用架构、应用要点... AI横转竖是智能化快捷生成竖屏直播素材的全新技术,具有多场景替代、灵活性强和轻量化制作的特点,结合竖屏赛事直播制作可为移动端观赛提供沉浸式体验。本文阐述了AI横转竖技术在亚运会新媒体直播中的整体技术方案、应用架构、应用要点,并对后续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转 AI 竖屏制作 编码
下载PDF
论汉文版式竖排转横的历史动因及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安伦 崔潇宇 刘苏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3,共5页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汉文横排印刷品,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雕版印制的《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本文借此透析汉文"竖排转横"的历史动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 汉文版式 竖排 历史动因 影响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竖井转横通暗挖施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卫守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针对地铁暗挖采用的竖井转横通道施工中采用的先竖井封底,再通过井内临时搭设的施工平台进行竖井转横通道施工的“先竖井后横通”施工方案存在的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依托在建的西安地铁五号线区间黄土隧道工程的施工,进行了... 针对地铁暗挖采用的竖井转横通道施工中采用的先竖井封底,再通过井内临时搭设的施工平台进行竖井转横通道施工的“先竖井后横通”施工方案存在的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依托在建的西安地铁五号线区间黄土隧道工程的施工,进行了竖井转横通道施工方案的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地层中“先竖井后横通”施工和竖井施工到横通道高程后先转入横通道施工,在横通道具备作业空间后进行竖井下部开挖的“竖井-横通并行”施工时竖井-横通道结构及地层的变形、受力特点,对比研究两种施工方案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塑性区的变化.数值分析表明,“竖井-横通并行”施工时,马头门横向收敛位移和竖井靠近马头门一侧井壁的支护结构应力较“先竖井后横通”施工方案小约14%以上,因此对稳定性较好的黄土地层,建议采用“竖井-横通并行”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竖井通道 施工方法 黄土地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位横移转纵移喂梁在架梁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荟 石雅清 《山西建筑》 2012年第18期172-174,共3页
通过对北仑高架桥侧位喂梁方式以及横移转纵移喂梁方法的研究,确定了该施工工艺,对施工原理、施工步骤及安装注意事项作了介绍,有效的提高了架梁的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关键词 侧位 纵移 喂梁 架梁工程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竖井转横通暗挖施工稳定性的探究
6
作者 王晓飞 程林 《价值工程》 202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在黄土地区地铁竖井转横通暗挖施工中,普遍采用“先竖井后横通”及“竖井-横通并行”两种施工方案,优缺点和施工稳定性各不相同,需要结合黄土地区地质情况选择对应施工方案。本文以西安15号线神舟二路站工程案例为背景,结合该黄土地区... 在黄土地区地铁竖井转横通暗挖施工中,普遍采用“先竖井后横通”及“竖井-横通并行”两种施工方案,优缺点和施工稳定性各不相同,需要结合黄土地区地质情况选择对应施工方案。本文以西安15号线神舟二路站工程案例为背景,结合该黄土地区地质情况,对地铁竖井转横通暗挖施工方案进行探究,并根据施工稳定性数值试验分析提出稳定性好的施工方案,为同类型施工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 竖井通道 暗挖 施工稳定性
下载PDF
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总体设计
7
作者 徐召 鬲鹏飞 +1 位作者 白光耀 马雪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位于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由主桥和引桥组成,全长5 830 m。主桥采用(50+350+350+50) m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桥塔为独柱混凝土结构,空间缆索布置,主梁采用双边钢箱梁,通过横梁连接;为提高主桥结构整体刚度,桥塔处... 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位于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北环段,由主桥和引桥组成,全长5 830 m。主桥采用(50+350+350+50) m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桥塔为独柱混凝土结构,空间缆索布置,主梁采用双边钢箱梁,通过横梁连接;为提高主桥结构整体刚度,桥塔处采用X形横梁以满足顺桥向双排支座布置要求,并在主跨跨中设置1对辅助斜拉索;桥面板采用钢-UHPC组合桥面板;主缆通过散索鞍后保持竖向无转向,水平横桥向转向14.08°后锚固。主桥采用“先梁后缆”施工方案,钢梁采用支架拼装及顶推施工,塔柱采用爬模施工,塔梁施工完成后进行主缆及吊索架设。滩地引桥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跨大堤桥及国道220跨线桥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堤外引桥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X形 顺桥向双排支座 辅助斜拉索 钢-UHPC组合桥面板 横转锚固 桥梁设计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8
作者 逯莹 王卫红 刘洪丹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7期158-160,共3页
本文在以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为重点的前提下,辅助分析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等演变规律,为今后暴雪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雪 暖锋横转 假相当位温线密集带
下载PDF
西北地区1次罕见的冬季寒潮天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程鹏 吉惠敏 +2 位作者 刘琴 刘抗 孟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33-18036,共4页
对2008年12月2~5日,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4省区出现的1次冬季寒潮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属于"横糟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 对2008年12月2~5日,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陕西4省区出现的1次冬季寒潮爆发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过程属于"横糟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乌山脊的建立和崩溃、横槽的转竖是预报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散度、垂直速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是寒潮天气预报中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物理量特征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成芳 朱君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4,共6页
本文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的探测资料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表明,这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产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及真潜在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雷达本站的风廓线清楚揭示了横槽转竖前后的高... 本文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的探测资料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过程分析表明,这次弓状回波和超级单体产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及真潜在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雷达本站的风廓线清楚揭示了横槽转竖前后的高空风场变化,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横槽转竖时弓状回波产生,反射率因子图上后侧入流槽口的出现是弓状回波即将形成的前兆信号。一个典型超级单体产生在弓状回波头部前方的暖区中,二者相互作用合并后强度加强。弓状回波具有持续产生中气旋的能力。中气旋多出现在其头部和颈部的前沿,绝大部分中气旋产生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回波 超级单体 中气旋
下载PDF
2016~2017年凌汛期黄河内蒙河段快速封河的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荣刚 靳莉君 +1 位作者 张利娜 张保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6,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1月20~23日内蒙河段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快速封河的强降温天气过程,与贝湖附近的横槽转竖密切相关。500h Pa上由里海到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空有高压脊强烈发展,脊崩溃是横槽转竖及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1月20~23日内蒙河段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快速封河的强降温天气过程,与贝湖附近的横槽转竖密切相关。500h Pa上由里海到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空有高压脊强烈发展,脊崩溃是横槽转竖及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预报着眼点。随着高空横槽转竖并南下,从地面冷高压主体分裂出来的小高压不断东移南下影响内蒙河段。低层冷槽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加强,并在偏北风急流作用下产生强冷平流,加剧了内蒙河段的温度梯度,共同造成了本次内蒙河段强冷空气天气过程。当北西伯利亚低地出现大量冷空气堆积,且有典型天气形势配合冷空气活动时,要考虑内蒙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如遇内蒙河段河道流量较小,在沿河各站48h降幅达到寒潮标准,最大降幅在14℃以上时,要考虑内蒙河段从流凌到封河的历时将会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河段 环流形势 冷高压 冷平流
下载PDF
沈阳“06.2”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路爽 李丹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89-94,共6页
本文针对2006年2月24日到25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本次暴雪是在高空横槽转竖、低空锋区扰动、地面倒槽发展东移北上这样几个高低空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和K指数等多个物理量场的条件分析... 本文针对2006年2月24日到25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本次暴雪是在高空横槽转竖、低空锋区扰动、地面倒槽发展东移北上这样几个高低空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水汽条件、垂直速度场和K指数等多个物理量场的条件分析,发现本次暴雪出现在强烈上升的饱和湿区和K指数大值区之中。通过卫星云图图像分析,再现本次暴雪过程的表象特征。同时通过实况天气图与日本气象厅的预报传真图之间的对比,肯定了数值预报产品在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锋区 地面倒槽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彧 赵建民 +2 位作者 王夏红 何文龙 张慧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棋盘格反转模式对32例健康人和3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比较测量数据。结果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93.33%,P100峰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脊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棋盘格反转模式对32例健康人和3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比较测量数据。结果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93.33%,P100峰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100波峰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视觉诱发电位对视神经脊髓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视神经脊髓炎 棋盘格反
下载PDF
太原一次罕见的区域雷暴大风过程潜势预报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晓芳 李树文 《山西科技》 2020年第4期53-57,共5页
利用太原MICAPS高低空实况、探空、物理量场等资料对太原2011年6月7日一次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进行潜势预报分析,为太原区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范围大、强度强的特点,属于太原罕见的较强区域... 利用太原MICAPS高低空实况、探空、物理量场等资料对太原2011年6月7日一次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进行潜势预报分析,为太原区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此次过程具有范围大、强度强的特点,属于太原罕见的较强区域雷暴大风过程;500 hPa横槽转竖以及低空切变线,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影响系统从低层到高层接近于垂直,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近地层存在逆温,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上干下湿"的层结结构,潜在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沙氏指数SI对此次雷暴大风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在此次雷暴大风过程中有较好的指示效果;500 hPa冷平流、850 hPa暖平流使层结更加趋于不稳定,潜势上更有利于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冷锋在不断发展和南压过程中触发了此次区域雷暴大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地面冷锋 太原
下载PDF
一次强寒潮爆发成因分析
15
作者 郝建萍 田淑欣 范英东 《山西气象》 2009年第3期1-2,7,共3页
本文对2007年3月3日-5日华北区域爆发的强寒潮,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天气过程特点及特强降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强寒潮天气爆发预报着眼点。此次寒潮天气是由于西路冷空气和极地冷空气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合并加强;横槽转竖,... 本文对2007年3月3日-5日华北区域爆发的强寒潮,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天气过程特点及特强降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强寒潮天气爆发预报着眼点。此次寒潮天气是由于西路冷空气和极地冷空气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合并加强;横槽转竖,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并且又有补充冷空气南下造成的。欧亚500hPa中纬度大“Ω”流型为寒潮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该大“Ω”流型与常见寒潮倒“Ω”流型的槽脊位置在东北亚地区接近反位相。且波长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地冷涡 阻高 寒潮爆发
下载PDF
北海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志海 贺发胜 陈秋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24-8425,8456,共3页
从大环流形势分析,结合广西寒潮和北部湾大风历史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7日北海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降温的主要环流背景;极地异常强的冷高压配合500 hPa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 从大环流形势分析,结合广西寒潮和北部湾大风历史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7日北海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降温的主要环流背景;极地异常强的冷高压配合500 hPa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侵,是此次寒潮和大风的主要原因;ECMWF对此次寒潮过程的形势调整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北海市
下载PDF
湖南一次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红武 李振 +3 位作者 陈龙 尹忠海 徐靖宇 蔡瑾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2期18-26,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多源资料对2016年1月20-24日发生在湖南的一次低温、雨雪(暴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降雪过程分为3个阶段,雨雪...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多源资料对2016年1月20-24日发生在湖南的一次低温、雨雪(暴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降雪过程分为3个阶段,雨雪区域自北向南逐步推进,最低气温长沙站低至-6.6℃,破2008年记录,创21世纪以来最低值。(2)500 hPa中高纬度为倒"Ω"型,横槽深入巴尔喀什湖地区,在转竖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是产生低温、雨雪、冻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地面冷高压中心最强达1090 hPa,锋区温度差超过25℃是造成最低气温破记录的主要原因。(3)高空南支有低槽分裂东移,中低层西南大风核上强烈的水汽辐合与横槽转竖带来的冷空气共同作用时,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凝结条件。(4)分析探空站的大气层结、地面气象要素与冰冻的关系表明,大气层结的逆温层、融化层,地面温度在0℃附近及以下是形成冰冻的关键因子。(5)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显示,不管是雨雪强的时段还是弱的时段,均表现为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边缘模糊不清,丝缕状纹理结构明显,径向速度图上的"牛眼"等特征。但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及径向速度图"牛眼"和零速度线位置、风场大小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最低气温 锋区 多普勒雷达特征
下载PDF
2014年春季内蒙古2次大风降雪寒潮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素艳 韩经纬 +1 位作者 宋桂英 史金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224-232,共9页
对于环流特征相似的寒潮过程,其爆发的方式、产生的天气和影响的区域基本相似,但个别寒潮过程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预报上的误判。针对此类特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逐6 h 1°×1°再分析资料,应用... 对于环流特征相似的寒潮过程,其爆发的方式、产生的天气和影响的区域基本相似,但个别寒潮过程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预报上的误判。针对此类特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逐6 h 1°×1°再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14年4月24日(过程1)和5月1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系统和爆发的动力、热力学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北半球中高纬500 h Pa环流形势均具有两脊一槽的环流特征。寒潮区域升温明显,前期平均温度分别比历史同期偏高1.0-7.3℃和0.1-10.7℃,500 h Pa冷槽和强锋区均在新疆北部堆积、爆发南侵;2次过程在爆发方式和成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过程1中促使寒潮爆发流场为横槽转竖,槽前疏散结构和正涡度平流使低槽切断出低涡并东南移,冷平流中心移至槽前,横槽转竖寒潮爆发。过程2为低槽东移,冷槽移过阿尔泰山和蒙古高原加深东移,冷空气入侵内蒙古,寒潮爆发。虽然2次过程均造成了全区范围的强降温,但由于上述影响方式和成因的不同,使得大风、沙尘暴和降水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特点。寒潮过程中大风和沙尘暴的分布除与冷平流有关外,还与高空动量下传的地点和时间密切相关,对于寒潮过程中的降水而言,低层的温度层结及其水汽输送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相态变化和降水的量级。通过关注环流相似寒潮过程中的爆发方式和动力过程,对于正确预报寒潮天气造成的不同地区的降温、大风、沙尘和降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天气过程 小槽东移 温度平流 高空急流
下载PDF
铜仁市2次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萍 冉仙果 +2 位作者 陈军 何佳玥 侯灿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215-216,共2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3月8—10日和2017年2月20—22日铜仁市出现的2次寒潮天气过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500 h Pa环流形势来看,2016年3月8—10日寒潮过程是横槽转竖型,2017年2月20—22日寒潮过程是小槽发展型...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3月8—10日和2017年2月20—22日铜仁市出现的2次寒潮天气过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500 h Pa环流形势来看,2016年3月8—10日寒潮过程是横槽转竖型,2017年2月20—22日寒潮过程是小槽发展型;从地面冷高压路径来看,2次冷空气势力强大,先北路、后东北路径影响铜仁市;2016年3月8—10日寒潮过程前期地面和高空升温较明显,24 h降温幅度较大。寒潮天气过程的产生与冷空气强度、路径以及前期温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强降水 小槽 贵州铜仁
下载PDF
2013年初桂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凌云 李宜爽 王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4期40-43,共4页
运用Micaps资料和地面观测实况资料,对2013年1月3-5日桂北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是降温快、回温慢,且过程日平均气温低;(2)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过程完成后,是由横槽转竖引导槽后冷... 运用Micaps资料和地面观测实况资料,对2013年1月3-5日桂北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是降温快、回温慢,且过程日平均气温低;(2)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过程完成后,是由横槽转竖引导槽后冷空气大举南下入侵广西,造成的桂北寒潮天气;(3)中暖下冷的逆温层结维持时间与降雪冻雨时段对应较好,逆温层结被破坏后,桂北的持续雨雪天气也宣告结束,气温开始逐步回升;(4)中低层水汽辐合及较强的槽前正涡度平流也是产生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辐合 中层逆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