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櫽括成赋:清代辞赋创作新路径
1
作者 曹天晓 《天中学刊》 2023年第2期49-59,共11页
櫽括是源于宋代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清代文人将此法引入辞赋,创作出櫽括赋。针对不同篇幅的作品,櫽括赋的创作手法各有不同。针对长篇诗文,需要在声律、谋篇、叙事顺序等方面作一些修改调整;而对短篇诗文的櫽括,则须发挥艺术想象,进行... 櫽括是源于宋代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清代文人将此法引入辞赋,创作出櫽括赋。针对不同篇幅的作品,櫽括赋的创作手法各有不同。针对长篇诗文,需要在声律、谋篇、叙事顺序等方面作一些修改调整;而对短篇诗文的櫽括,则须发挥艺术想象,进行较大幅度的“扩写”。櫽括赋的产生与清代中后期赋家拟古、游戏的心态以及律赋的繁荣有密切关系,但受限于櫽括体与赋体的文体龃龉以及櫽括体日趋卑下的文体地位,櫽括赋始终未能形成大规模创作。櫽括赋是清人对辞赋创作路径的开拓,同时也体现了辞赋与诗文的文体互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櫽括 櫽括 辞赋史 文体互参 清代文学
下载PDF
汉籍东传与韩国櫽括词的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93,共12页
"櫽括"是将其他的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剪裁,使之成为词的形式的一种创作方式诤?词作中,可以发现一些以中国文学作品作为櫽括对象的作品诤杭虢邮艿谋尘跋拢疾齑拗淳厶抟?灯词]、郑球[清平乐]《管城子》、申光汉[忆王孙]《戏赠... "櫽括"是将其他的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剪裁,使之成为词的形式的一种创作方式诤?词作中,可以发现一些以中国文学作品作为櫽括对象的作品诤杭虢邮艿谋尘跋拢疾齑拗淳厶抟?灯词]、郑球[清平乐]《管城子》、申光汉[忆王孙]《戏赠童女八娘》、洪迪[念奴娇]、赵冕镐[洞仙歌]《櫽括〈桃李园序〉》5首韩国櫽括词的创作情况,可以发现韩国历代文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偏爱,也折射出中国文化对韩国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櫽括 韩国词 中韩文学交流
下载PDF
两宋櫽括词考 被引量:9
3
作者 朱刚(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櫽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烈宓臋永ù始窗汛室酝獾奈难ё髌肺⒓釉鏊?虽改其词而不 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櫽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 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 櫽括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类烈宓臋永ù始窗汛室酝獾奈难ё髌肺⒓釉鏊?虽改其词而不 改其意,改编成为可以使之入音律的新词。苏轼的櫽括词可分为以古近体诗为原篇的櫽括词和以散文作品 为原篇的櫽括词两类,前者主要停留在措辞的改编上,后者则明显呈现出创作的成份。南宋中兴期产生了 篇幅比原作长的櫽括词;南宋晚期櫽括词的创作最活跃,櫽括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且出现了制作櫽括词 的专业词人。櫽括词的创作带来了词的制作的典雅化,具有提高士大夫作词动机的效果,而櫽括词之所以 在后世被忽视,与乐曲失传后把周邦彦视为宋词艺术顶峰的主流词学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櫽括 宋词 苏轼 林正大 词的雅化
下载PDF
宋人櫽括词创作心态蠡测——兼谈櫽括词现于宋之合理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201,共6页
櫽括是文学创作法之一种,创作途径是将已有作品加以斟酌剪裁,使为新作。櫽括词创作始见于苏轼。有宋一代,许多文人承东坡余绪制櫽括词,虽各家制词时带有不同的创作动机,却有着文人逞才竞芳、游戏娱乐的基本创作心态。櫽括创作对于丰富... 櫽括是文学创作法之一种,创作途径是将已有作品加以斟酌剪裁,使为新作。櫽括词创作始见于苏轼。有宋一代,许多文人承东坡余绪制櫽括词,虽各家制词时带有不同的创作动机,却有着文人逞才竞芳、游戏娱乐的基本创作心态。櫽括创作对于丰富词的创制手法、扩大词的表现范围、提升词体文学地位有着一定的意义。两宋以后,随着辞乐的分离与词体文学的文人化、案头化,櫽括词创作渐为戏谑性更强的散曲取代,随着词乐的消失退出了文学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櫽括 创作心态 合理性
下载PDF
论周邦彦词的櫽括及其与江西诗派创作理论之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申慧娟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以周邦彦词櫽括为研究对象,将其櫽括分为直用、化用和反用三个类型。周词的櫽括与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理论,尤其与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理论有一定相通之处。探究周邦彦以櫽括入词的原因,与当时宋朝的... 以周邦彦词櫽括为研究对象,将其櫽括分为直用、化用和反用三个类型。周词的櫽括与江西诗派诗歌创作理论,尤其与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理论有一定相通之处。探究周邦彦以櫽括入词的原因,与当时宋朝的时代环境、词这一文体的发展情况不无关系,此外,以櫽括入词更便于歌唱与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邦彦 櫽括 江西诗派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下载PDF
櫽括我国诗歌的古日语成语枝谈
6
作者 季品锋 赵国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0-91,105,共3页
隐木 括是我国诗歌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最狭隘的意义上 ,就是把前人诗歌中的句子直接搬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与古日语中直接搬用我国诗歌中的句子作为成语的现象有某种类似。文章列举了古日语成语隐木 括我国诗歌的现象 ,并对... 隐木 括是我国诗歌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最狭隘的意义上 ,就是把前人诗歌中的句子直接搬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与古日语中直接搬用我国诗歌中的句子作为成语的现象有某种类似。文章列举了古日语成语隐木 括我国诗歌的现象 ,并对此进行了分类分析 ,这一追本溯源的尝试 ,对日语专业的初学者略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櫽括 中国诗歌 古日语成语
下载PDF
融化入律更缠绵——浅谈李清照的櫽括词
7
作者 江合友 《阅读与写作》 2006年第9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李清照词 《直斋书录解题》 抒情手段 周邦彦词 艺术技巧 七言诗 陶渊明 櫽括
下载PDF
辛弃疾櫽括词探析
8
作者 江雪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7-40,共4页
櫽括词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裁剪他人诗句入词的修辞手法,是时人对前辈作品的审美再创造。辛弃疾櫽括词可以分为语句櫽括和意境櫽括,语句櫽括又可分为全文櫽括和片段櫽括,意境櫽括则有直用和反用之分。辛弃疾櫽括词“以文为词”,将散文... 櫽括词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裁剪他人诗句入词的修辞手法,是时人对前辈作品的审美再创造。辛弃疾櫽括词可以分为语句櫽括和意境櫽括,语句櫽括又可分为全文櫽括和片段櫽括,意境櫽括则有直用和反用之分。辛弃疾櫽括词“以文为词”,将散文的说理功能发挥于词,超越传统婉媚词体;充沛的精神内蕴使缺乏原创性的櫽括词超越前人设定,创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櫽括 “以文为词” 再创造
下载PDF
论清代的檃括体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睿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6,共6页
櫽括体词产生于宋代,在清代得到发展。清代的檃括体词体现出清人对宋代词学传统的接受,反映了清人尊体与辨体的词学观念,他们借櫽括古人的作品来抒发一己之情感。清代檃括体词的范围更广,形式也更为多样化。清代的檃括体词在对原作进行... 櫽括体词产生于宋代,在清代得到发展。清代的檃括体词体现出清人对宋代词学传统的接受,反映了清人尊体与辨体的词学观念,他们借櫽括古人的作品来抒发一己之情感。清代檃括体词的范围更广,形式也更为多样化。清代的檃括体词在对原作进行改写时,尽量在谋篇、意境、语言韵律上保留词的体性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态,清代的櫽括体词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櫽括体词 清代 文体形态 词学观念
下载PDF
楊萬里對蘇軾詩的學習——以次韻和櫽括爲中心
10
作者 孫文秀(译) 《新宋学》 2020年第1期113-134,共22页
前言對南宋詩人們來説,北宋蘇軾(1037—1101)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呢?尤其是在呈現了中興盛世的南宋最具有代表性的士大夫們,他們對于北宋詩壇的頂點——蘇軾的詩歌,是如何面對、如何接受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援用或活用的呢?... 前言對南宋詩人們來説,北宋蘇軾(1037—1101)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呢?尤其是在呈現了中興盛世的南宋最具有代表性的士大夫們,他們對于北宋詩壇的頂點——蘇軾的詩歌,是如何面對、如何接受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援用或活用的呢?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討論,和討論他們與李、杜、韓、白的關係同樣重要,甚或有更深刻的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軾 櫽括 宋詩 接受 南宋 詩歌
原文传递
宋代“櫽括”、“禁體物”與科舉——科舉訓練與詩文寫作關聯的兩個案例
11
作者 史偉 《新宋学》 2020年第1期26-41,共16页
作爲科舉考試的一部分,科舉訓練首先當然關乎科舉中舉的士人階層,但由於科舉考試和科舉教育覆蓋面之大,科舉訓練在事實上會波及所有參與科舉考試或科舉教育的士人。這種訓練因其根深蒂固,必然會多方影響一般詩文寫作,其中"櫽括&qu... 作爲科舉考試的一部分,科舉訓練首先當然關乎科舉中舉的士人階層,但由於科舉考試和科舉教育覆蓋面之大,科舉訓練在事實上會波及所有參與科舉考試或科舉教育的士人。這種訓練因其根深蒂固,必然會多方影響一般詩文寫作,其中"櫽括"、"禁體物"是較爲典型和較受學界關注者,但目前研究尚有可做申論的餘地,本文即側重其與科舉和科舉訓練相關聯的部分,作進一步的探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櫽括 科舉 教育 士人 根深蒂固 一部分 典型
原文传递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天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之争 尚雅崇雅 “圣文之雅丽” 櫽括乎雅俗之际” 化俗为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