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北三叠、侏罗系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的成因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正允 王方平 +1 位作者 林小云 吴东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10,共8页
塔北三叠、侏罗系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和混合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中微孔隙和缝隙等4类。尤以混合粒间孔最为发育,占总面孔率的43%~51%,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干酪根和粘土转化所释... 塔北三叠、侏罗系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和混合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中微孔隙和缝隙等4类。尤以混合粒间孔最为发育,占总面孔率的43%~51%,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干酪根和粘土转化所释放的有机酸对储层中铝硅酸盐组分和部分石英颗粒阴离子的络合迁移作用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净增约9.6%的次生孔隙,即增加的次生孔隙约占总孔隙的51.9%,表明了次生孔隙在提高储层储集性中的重要作用。储层除受有利相带和储集类型控制外,埋藏深度(以4200~4700m最为有利)及由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通道亦是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三叠系 侏罗系 储层 孔隙类型 次上孔隙 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