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析锋面内热盐入侵的精细结构及次中尺度动力演化过程,基于2019年6月期间调查获取的西太平洋亚北极锋区上层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开展了海洋过程研究的数值模拟。观测表明,亚北极锋冷水侧存在由亲潮水及黑潮延伸体水混合形成的高温高盐...为分析锋面内热盐入侵的精细结构及次中尺度动力演化过程,基于2019年6月期间调查获取的西太平洋亚北极锋区上层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开展了海洋过程研究的数值模拟。观测表明,亚北极锋冷水侧存在由亲潮水及黑潮延伸体水混合形成的高温高盐入侵水,其垂直尺度为70 m (20~90 m),水平宽度约为6 km,密度与周围水体基本一致。采用观测数据驱动三维非静力海洋过程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拉格朗日粒子追踪,分析了入侵水形成过程中水体动力学参数变化。模拟再现了与观测类似的热盐入侵结构,入侵水形成后的垂直浮力梯度及Ertel位涡增强,而水平浮力梯度则基本不变;以对称不稳定性为主的次中尺度过程对热盐入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锋面混合过程中出现的次中尺度涡可能是导致热盐入侵水出现的原因。展开更多
次重力波(Infragravity Wave,IGW)是一种频率较低(0.05~0.005 Hz),波长较长(约10 km)的表面重力波。由IGW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会被宽刈幅干涉高度计SWOT(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SWOT)卫星观测到,因此在使用SWOT观测的海...次重力波(Infragravity Wave,IGW)是一种频率较低(0.05~0.005 Hz),波长较长(约10 km)的表面重力波。由IGW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会被宽刈幅干涉高度计SWOT(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SWOT)卫星观测到,因此在使用SWOT观测的海表面高度来反演中尺度、次中尺度大洋环流时,IGW是一种重要的误差来源。根据数值模型模拟的全球IGW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以IGW最为活跃的东北太平洋和欧洲西北陆架附近大西洋为研究海域,估算了上述海域由IGW所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并将计算结果与SWOT Simulator模拟的轨道噪声(±5 cm)比较,首次定量地估算了IGW在SWOT观测海表面高度时的干扰程度。研究表明,IGW所引起的厘米量级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在SWOT卫星观测海表面流场时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忽略的误差来源。在大西洋欧洲西北陆架海域,冬季IGW对海表面高度的贡献可达到SWOT卫星噪声要求水平的25%;然而,对于大陆架狭窄的美国西岸太平洋而言,由岸线产生的IGW将迅速传入深海海域,在广阔的范围内产生显著的"噪声"影响,在SWOT反演海表面流场时由IGW引起的误差将达到SWOT卫星噪声要求水平的15%。展开更多
文摘为分析锋面内热盐入侵的精细结构及次中尺度动力演化过程,基于2019年6月期间调查获取的西太平洋亚北极锋区上层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开展了海洋过程研究的数值模拟。观测表明,亚北极锋冷水侧存在由亲潮水及黑潮延伸体水混合形成的高温高盐入侵水,其垂直尺度为70 m (20~90 m),水平宽度约为6 km,密度与周围水体基本一致。采用观测数据驱动三维非静力海洋过程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拉格朗日粒子追踪,分析了入侵水形成过程中水体动力学参数变化。模拟再现了与观测类似的热盐入侵结构,入侵水形成后的垂直浮力梯度及Ertel位涡增强,而水平浮力梯度则基本不变;以对称不稳定性为主的次中尺度过程对热盐入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锋面混合过程中出现的次中尺度涡可能是导致热盐入侵水出现的原因。
文摘次重力波(Infragravity Wave,IGW)是一种频率较低(0.05~0.005 Hz),波长较长(约10 km)的表面重力波。由IGW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会被宽刈幅干涉高度计SWOT(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SWOT)卫星观测到,因此在使用SWOT观测的海表面高度来反演中尺度、次中尺度大洋环流时,IGW是一种重要的误差来源。根据数值模型模拟的全球IGW时空分布特征,本文以IGW最为活跃的东北太平洋和欧洲西北陆架附近大西洋为研究海域,估算了上述海域由IGW所引起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并将计算结果与SWOT Simulator模拟的轨道噪声(±5 cm)比较,首次定量地估算了IGW在SWOT观测海表面高度时的干扰程度。研究表明,IGW所引起的厘米量级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在SWOT卫星观测海表面流场时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忽略的误差来源。在大西洋欧洲西北陆架海域,冬季IGW对海表面高度的贡献可达到SWOT卫星噪声要求水平的25%;然而,对于大陆架狭窄的美国西岸太平洋而言,由岸线产生的IGW将迅速传入深海海域,在广阔的范围内产生显著的"噪声"影响,在SWOT反演海表面流场时由IGW引起的误差将达到SWOT卫星噪声要求水平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