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首次克隆典型遗传病基因
1
作者 张朝晖 《医学信息》 1997年第9期3-4,共2页
我国首次克隆典型遗传病基因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美国SB公司的资助下,成功地克隆了“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的第二个致病基因(EXT2),并发现该基因存在两种变异性,从而实现了我国克隆典型遗传病致病... 我国首次克隆典型遗传病基因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美国SB公司的资助下,成功地克隆了“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的第二个致病基因(EXT2),并发现该基因存在两种变异性,从而实现了我国克隆典型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突破。湖南医大医学遗传学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病 致病基因 基因湖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病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遗传学 染色体显微切割 次克隆 人体基因 人类基因组
下载PDF
2次克隆转基因山羊的重构胚发育分析
2
作者 宋绍征 陆睿 +3 位作者 张婷 潘生强 成勇 周鸣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44-2450,共7页
为了提高体细胞核移植生产转基因克隆山羊的效率,本研究针对2次克隆转基因山羊的重构胚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剖宫产从35日龄奶山羊胎儿中分离培养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分别电转染BLYZ和Blac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500mg/L G418筛选... 为了提高体细胞核移植生产转基因克隆山羊的效率,本研究针对2次克隆转基因山羊的重构胚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剖宫产从35日龄奶山羊胎儿中分离培养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分别电转染BLYZ和Blac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500mg/L G418筛选、PCR检测以获得转基因细胞株。然后,以此转基因细胞株作为供核细胞用于山羊体细胞核移植。最后,剖宫产获取转基因胎儿克隆细胞系,以此作为供核细胞进行2次克隆生产转基因山羊,并比较分析重构胚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共获得74株LYZ转基因细胞,62株hα-LA转基因细胞;通过第1轮体细胞核移植后,BLYZ和Blac载体的重构卵融合率分别为79.4%(235/296),77.0%(221/287),2~4细胞发育率分别为35.7%(84/235)和33.0%(73/221),移植受体妊娠率分别为38.5%(5/13)和36.4%(4/11);2次克隆后,BLYZ和Blac载体的重构卵融合率分别为90.1%(118/131),87.6%(127/145),2~4细胞发育率分别为66.9%(79/118)和68.5%(87/127),移植受体妊娠率分别为58.3%(7/12)和61.5%(8/13)。以上结果表明,2次克隆的转基因山羊重构胚融合率、发育率和移植受体妊娠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的体细胞核移植,这为今后高效生产转基因山羊和转基因动物的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核移植 转基因动物 2次克隆 重构胚 山羊
原文传递
与生殖无关的细胞首次克隆成功——杨向中用牛耳细胞复制牛犊
3
作者 向坤 《深圳特区科技》 1999年第4期31-31,共1页
华裔美籍生物科学家杨向中教授,最近率先完成了一项完全不依靠生殖器官提供的细胞,而进行的克隆技术,使“复制”“克隆”这一世界范围内的热门高科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据报道一头重94磅的克隆小母牛艾米,于6月10日10时30分在康州大... 华裔美籍生物科学家杨向中教授,最近率先完成了一项完全不依靠生殖器官提供的细胞,而进行的克隆技术,使“复制”“克隆”这一世界范围内的热门高科技,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据报道一头重94磅的克隆小母牛艾米,于6月10日10时30分在康州大学通过剖腹产顺利诞生。主持该项研究的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和他的同事通宵达旦与这个身上带有黑白斑纹的新生命呆在一起,喜气洋洋欢庆世界上首例用与生殖系统无关的成年细胞克隆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克隆 牛犊 生殖系统 绵羊 生物科学家 小母牛 精核 何杰 遗传特征 无父
原文传递
美国首次克隆出人类胚胎
4
《时事报告》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公司——先进细胞技术公司(ACT)2001年11月25日宣布,他们有史以来首次克隆出人类胚胎。但这个公司首席执行官韦斯特强调说,“我们培育出的实体不是(人类)个体,它们只是细胞生物”,公司对克隆人... 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公司——先进细胞技术公司(ACT)2001年11月25日宣布,他们有史以来首次克隆出人类胚胎。但这个公司首席执行官韦斯特强调说,“我们培育出的实体不是(人类)个体,它们只是细胞生物”,公司对克隆人没有兴趣,也不会制造用于生育目的的胚胎,研究只是为了帮助病人。很显然,这项突破的目的不是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人类胚胎 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教科文组织 生物伦理 帕金森病 生育目的 次克隆 生物技术公司 生殖性克隆 马萨诸塞州
原文传递
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半胱氨酸酶基因被克隆
5
作者 王振岭 《医学信息》 1997年第7期7-8,共2页
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半胱氨酸酶基因被克隆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留日博士刘殿武教授,在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菅根一男教授的指导下,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半胱氨酸酶基因。他的这一成果为特异性诊断... 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半胱氨酸酶基因被克隆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留日博士刘殿武教授,在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菅根一男教授的指导下,在世界上首次克隆了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半胱氨酸酶基因。他的这一成果为特异性诊断此种寄生虫感染,研究和生产其基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半胱氨酸 酶基因 基因工程疫苗 寄生虫感染 幼虫移行症 特异性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 次克隆 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日本首例1卵产4头犊牛获成功
6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15,共2页
全国农业协同组合(JA全农)4月17日宣布,日本首例1卵产4头犊牛获得成功。这4头犊牛中克隆2头、亚克隆(2次反复核移植的)2头。预计今秋还有2组能生产含亚克隆(经过8次反复核移植的)牛的5头犊牛。使用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牛生产技术正稳步地... 全国农业协同组合(JA全农)4月17日宣布,日本首例1卵产4头犊牛获得成功。这4头犊牛中克隆2头、亚克隆(2次反复核移植的)2头。预计今秋还有2组能生产含亚克隆(经过8次反复核移植的)牛的5头犊牛。使用核移植技术的克隆牛生产技术正稳步地进入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移植技术 受精卵移植 犊牛 克隆 次克隆 农业协同组合 生产技术 日本 克隆 受体细胞
下载PDF
Cloning of ACC Oxidase (ACO) Gene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
7
作者 Ke Xu Yi Tang Jia Lai Ze-Sheng Yan Qian Luo Huan-Xiu L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ethyl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metabolite synthesis. Dendrobium plants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owadays its medicinal components are known to be secondary metabol...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ethyl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metabolite synthesis. Dendrobium plants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owadays its medicinal components are known to be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resent study, a homolog of ACC oxidase (ACO) gene was isolated from flower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by PCR-method. The obtained cDNA of DoACO is 970 bp long and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P)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314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DoACO shows high identity to its homologues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that has 94.8% closest amino acid sequence of related protein with the ACO from Dendrobium hybrid cultivar. The putative ORP of the obtained sequence could encode a proper protein in respect of molecular weight under T -Lac promoter in E. 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obium officinale ACC oxidase gene gene clone recombinant protein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下载PDF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a narrative review
8
作者 Roy J.Hopkins Robert B.Wilson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SCIE EI 2018年第1期21-28,I0001,共9页
Clostridium difficile is a gram-positive,spore-forming,obligate anaerobic bacillus that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the stool of a healthy neonate in 1935.In high-income countries,C.difficil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s a gram-positive,spore-forming,obligate anaerobic bacillus that was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the stool of a healthy neonate in 1935.In high-income countries,C.difficile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infectious diarrhoe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The incidence of C.difficile infection in the USA has increased markedly since 2000,with hospitalizations for C.difficile infections in non-pregnant adults doubling between 2000 and 2010.Between 20%and 35%of patients with C.difficile infection will fail initial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of these,40–60%will have a second recurrence.Recurrence of C.difficile infection after initial treatment causes substantial morbidity and is a major burden on health care systems.In this article,current treatments for recurrent C.difficile infection are reviewed and future directions explored.These include the use of antibiotics,probiotics,donor faecal transplants,anion resins,secondary bile acids or anti-toxin anti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tridium difficile recurrent infection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anion-binding resins monoclonal antibodies secondary bile ac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