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全舌、次全舌切除术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悦 郭蕴 +4 位作者 李建成 杨东昆 胡恺 陈默 许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1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评价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重建全舌、次全舌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舌、次全舌切除,并采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 目的评价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重建全舌、次全舌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舌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舌、次全舌切除,并采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行一期修复。术后1、2、3年随访观察患者生存状态。术后3、6、12个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和筛分称重法分别对吞咽、语音清晰度及咀嚼功能进行评价,统计数据并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选择20例舌癌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46~68岁,平均54.1岁。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大小为6.0 cm×7.0 cm~6.5 cm×8.0 cm,血管蒂的长度为6.0~7.0 cm,皮瓣总体成活率95.0%(19/20)。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0%、73.7%、64.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0%、63.2%、57.1%。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吞咽、语音清晰度及咀嚼等功能逐渐改善,术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音方面术后12、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穿支血管的直径和长度均较适合于游离穿支皮瓣的制备,其营养的小腿后外侧组织量丰富,利于修复全舌、次全舌缺损,患者术后在吞咽、语音清晰度及咀嚼等功能方面恢复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切除 次全舌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