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FY-3A观测的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形成机理
1
作者
马杰
薛炳森
+5 位作者
方涵先
翁利斌
周雅琴
夏际炉
卢晓姗
孙志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研究FY-3A卫星观测到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分布,发现3~5 MeV能道出现除南大西洋异常区以外的第二个异常区.该异常区是一个质子通量的次极值区,由于该质子通量极值区比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强度弱、面积小,因此称之为次南大西洋异常区.通过在...
研究FY-3A卫星观测到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分布,发现3~5 MeV能道出现除南大西洋异常区以外的第二个异常区.该异常区是一个质子通量的次极值区,由于该质子通量极值区比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强度弱、面积小,因此称之为次南大西洋异常区.通过在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研究,发现内辐射带质子通量随投掷角近似呈正态分布,当投掷角在90°附近时,质子通量出现极大值;当投掷角大于120°或者小于60°时,质子通量几乎为零.此外,主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在各个能道均为完全各向异性,次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随着能道增高逐渐趋于各向同性.通过NOAA观测数据对此规律进行了验证,并由此解释了次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3A
次南大西洋异常区
投掷角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Y-3A观测的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形成机理
1
作者
马杰
薛炳森
方涵先
翁利斌
周雅琴
夏际炉
卢晓姗
孙志强
机构
[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
[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505005)
文摘
研究FY-3A卫星观测到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分布,发现3~5 MeV能道出现除南大西洋异常区以外的第二个异常区.该异常区是一个质子通量的次极值区,由于该质子通量极值区比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强度弱、面积小,因此称之为次南大西洋异常区.通过在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研究,发现内辐射带质子通量随投掷角近似呈正态分布,当投掷角在90°附近时,质子通量出现极大值;当投掷角大于120°或者小于60°时,质子通量几乎为零.此外,主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在各个能道均为完全各向异性,次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随着能道增高逐渐趋于各向同性.通过NOAA观测数据对此规律进行了验证,并由此解释了次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风云3A
次南大西洋异常区
投掷角分布
Keywords
FY-3A
Sub South Atlantic Anomaly region
Pitch angl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FY-3A观测的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形成机理
马杰
薛炳森
方涵先
翁利斌
周雅琴
夏际炉
卢晓姗
孙志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