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天山大地形背景下,实现了中国气象局研发的高分辨率气候业务预测系统CMA-CPSv3(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version 3)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本地化应用,分别评估控制预报、传统集合平均预报以...在新疆天山大地形背景下,实现了中国气象局研发的高分辨率气候业务预测系统CMA-CPSv3(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version 3)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本地化应用,分别评估控制预报、传统集合平均预报以及改进后的最优概率阈值集合方法(deterministic ensemble forecast using a probabilistic threshold,DEFPT)对该区域次季节-季节降水的预测水平。评估结果表明:基于CMA-CPSv3预测系统的DEFPT方法可以提升天山北坡次季节-季节尺度1~5 mm阈值降水落区以及持续性的预测效果,优于传统集合平均预报和控制预报。从2016年7月29日—8月2日、2017年6月7—12日以及2020年7月8—12日时段发生在天山北坡的降水事件个例分析结果看,不论从降水落区、降水异常还是降水持续性,DEFPT集合预报在天山北坡西部和南部均有更好的效果,但在天山北坡东部和北部预测能力相对略低,这与该区域水汽的预报偏差增大有关。展开更多
利用北京气候中心(BCC)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系统20年(1994-2013年)回报试验数据,在评估BCC S2S预测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次季节预报性能基础上,进而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利用北京气候中心(BCC)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系统20年(1994-2013年)回报试验数据,在评估BCC S2S预测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次季节预报性能基础上,进而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误差订正方案对预测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BCC S2S预测系统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次季节预报技巧随起报时间的提前不断下降,在起报时间提前10天以内具有一定预报技巧,而在起报时间提前10天以上基本无技巧,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年际差异。采用SVD误差订正方案能够较好改善BCC S2S系统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次季节预测水平,起报时间提前0~10、11~20、21~30天原始预测结果与观测间的异常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31和0.25,订正后分别提高至0.70,0.75和0.70,同时订正后的预测结果与观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在起报时间提前0~10天提高了0.3左右,尤其对起报时间提前11~30天的预测结果改进更加明显,空间相关系数提高了0.6左右。展开更多
利用2007年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卫星红外窗口导出的全球降水指数GPI(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Index)的日降水资料及频率-波数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利用2007年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卫星红外窗口导出的全球降水指数GPI(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Index)的日降水资料及频率-波数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传播特征,并使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的逐日资料,探讨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ISO有明显的北传趋势,并且明显比南传分量占优。影响南海夏季风ISO北传的主要因子是平均纬向风垂直切变和平均经向风对异常水汽的输送。之所以异常经向风对平均水汽的输送及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南海地区不重要,而在印度季风区有一定的贡献,是因为平均水汽和纬向风分布在两个地区的差异。展开更多
运用1979-2014年长江下游逐日降水量数据(25个站点的平均值)和NCEP/NCAR全球850 hPa纬向风格点再分析数据(2.5o×2.5o),经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谱分析(SSA),得到用于构建扩展复数自回归模型(ECAR)的次季节预测实验数据集。对20...运用1979-2014年长江下游逐日降水量数据(25个站点的平均值)和NCEP/NCAR全球850 hPa纬向风格点再分析数据(2.5o×2.5o),经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谱分析(SSA),得到用于构建扩展复数自回归模型(ECAR)的次季节预测实验数据集。对2001-2014年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进行次季节逐日变化回报试验的结果表明,50-80 d时间尺度的长江下游低频降水分量的预测时效可达52 d左右,预报能力明显优于自回归模型(AR),而且6-8月的预报技巧最高?该数据集包括197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全球850 hPa 50-80 d低频纬向风场的7个低频主成分pc1,pc2,…,pc7和长江下游地区逐日低频降水(the daily low frequency rainfall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lcjr)的时间序列(序列长度是13,149 d)。数据集存储在Excel文件,数据量1.19 MB。展开更多
文摘在新疆天山大地形背景下,实现了中国气象局研发的高分辨率气候业务预测系统CMA-CPSv3(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version 3)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本地化应用,分别评估控制预报、传统集合平均预报以及改进后的最优概率阈值集合方法(deterministic ensemble forecast using a probabilistic threshold,DEFPT)对该区域次季节-季节降水的预测水平。评估结果表明:基于CMA-CPSv3预测系统的DEFPT方法可以提升天山北坡次季节-季节尺度1~5 mm阈值降水落区以及持续性的预测效果,优于传统集合平均预报和控制预报。从2016年7月29日—8月2日、2017年6月7—12日以及2020年7月8—12日时段发生在天山北坡的降水事件个例分析结果看,不论从降水落区、降水异常还是降水持续性,DEFPT集合预报在天山北坡西部和南部均有更好的效果,但在天山北坡东部和北部预测能力相对略低,这与该区域水汽的预报偏差增大有关。
文摘利用北京气候中心(BCC)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系统20年(1994-2013年)回报试验数据,在评估BCC S2S预测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次季节预报性能基础上,进而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误差订正方案对预测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BCC S2S预测系统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次季节预报技巧随起报时间的提前不断下降,在起报时间提前10天以内具有一定预报技巧,而在起报时间提前10天以上基本无技巧,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年际差异。采用SVD误差订正方案能够较好改善BCC S2S系统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次季节预测水平,起报时间提前0~10、11~20、21~30天原始预测结果与观测间的异常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31和0.25,订正后分别提高至0.70,0.75和0.70,同时订正后的预测结果与观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在起报时间提前0~10天提高了0.3左右,尤其对起报时间提前11~30天的预测结果改进更加明显,空间相关系数提高了0.6左右。
文摘利用2007年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卫星红外窗口导出的全球降水指数GPI(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Index)的日降水资料及频率-波数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传播特征,并使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的逐日资料,探讨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ISO有明显的北传趋势,并且明显比南传分量占优。影响南海夏季风ISO北传的主要因子是平均纬向风垂直切变和平均经向风对异常水汽的输送。之所以异常经向风对平均水汽的输送及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南海地区不重要,而在印度季风区有一定的贡献,是因为平均水汽和纬向风分布在两个地区的差异。
文摘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18β-GA)对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中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与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模型组、18β-GA组,每组10只,采用OVA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18β-GA组大鼠灌胃给予18β-GA(23.4 mg/kg),模型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期间每周末次给药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测定;随后麻醉大鼠取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AQP5及MUC5AC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特异性IgE(sIgE)、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及鼻黏膜组织中AQP5及MUC5AC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AR模型建立成功,与AR模型组比较,18β-GA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4.63±1.02 vs 8.74±1.88,t=7.567,P<0.01);已损伤的黏膜上皮出现好转,腺体和扩张的腺管趋于正常,肥大的杯状细胞明显减少,黏膜固有层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与AR模型组比较,18β-GA组大鼠的血清IL-4、sIgE的含量显著降低[(5.63±1.08)ng/ml vs(6.98±1.24)ng/ml,(0.772±0.185)ng/ml vs(1.886±0.394)ng/ml,t=2.608、8.096,P<0.01],IFN-γ含量显著升高[(65.42±8.02)pg/ml vs(35.14±4.83)pg/ml,t=10.237,P<0.01];AQP5蛋白表达量升高(0.84±0.13 vs 0.57±0.03,t=9.234,P<0.01),而MUC5AC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1.46±0.34 vs 1.82±0.31,t=6.318,P<0.01)。结论18β-GA可能通过改变AR小鼠体内的炎症因子的含量,同时升高鼻黏膜组织中AQP5的表达及降低MUC5AC表达的方式来达到治疗AR的效果。
基金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umber 42088101]the Postgraduat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Program of Jiangsu Province[grant number KYCX22_1147].
文摘运用1979-2014年长江下游逐日降水量数据(25个站点的平均值)和NCEP/NCAR全球850 hPa纬向风格点再分析数据(2.5o×2.5o),经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奇异谱分析(SSA),得到用于构建扩展复数自回归模型(ECAR)的次季节预测实验数据集。对2001-2014年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进行次季节逐日变化回报试验的结果表明,50-80 d时间尺度的长江下游低频降水分量的预测时效可达52 d左右,预报能力明显优于自回归模型(AR),而且6-8月的预报技巧最高?该数据集包括197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全球850 hPa 50-80 d低频纬向风场的7个低频主成分pc1,pc2,…,pc7和长江下游地区逐日低频降水(the daily low frequency rainfall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lcjr)的时间序列(序列长度是13,149 d)。数据集存储在Excel文件,数据量1.19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