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抑菌浓度的药物诱导细菌耐药与交叉耐药 被引量:12
1
作者 苏林光 贾杰 潘光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1-30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含次抑菌浓度的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的营养肉汤中,葡萄球菌接种于次抑菌浓度的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营养肉汤中,经传代培养可获得相对应的耐药菌株。哌拉西林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亦耐药,但对阿米卡星... 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含次抑菌浓度的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的营养肉汤中,葡萄球菌接种于次抑菌浓度的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营养肉汤中,经传代培养可获得相对应的耐药菌株。哌拉西林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亦耐药,但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耐药;阿米卡星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亦耐药,但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没有交叉耐药;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诱导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都有交叉耐药,但对苯唑西林、阿米卡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 次抑菌浓度 耐药性 药物
下载PDF
环丙沙星次抑菌浓度诱导绿脓假单胞菌耐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敬芳 郭进 《中国药师》 CAS 2002年第1期11-13,28,共4页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绿脓假单胞菌经环丙沙星(CPLX)次抑菌浓度(1/2MIC)诱导后对诺氟沙星(NFLX)等喹诺酮类药物以及非同类抗菌药物是否交叉耐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1/2MIC CPLX诱导绿脓杆菌9d后,测定其对各抗菌药...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绿脓假单胞菌经环丙沙星(CPLX)次抑菌浓度(1/2MIC)诱导后对诺氟沙星(NFLX)等喹诺酮类药物以及非同类抗菌药物是否交叉耐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1/2MIC CPLX诱导绿脓杆菌9d后,测定其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诱导后绿脓杆菌对CPLX纸片法的平均抑菌直径比诱导前小11mm,对于IMP和AMK纸片法,诱导前后的平均抑菌环直径未见变化。诱导后绿脓杆菌对CPLX、NFLX、PFLX和FLOX的MIC值分别是诱导前的4-16、4-16、4-16和4-32倍。结论:临床应用CPLX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因药物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而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 环丙沙星 次抑菌浓度 耐药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诱导淋球菌耐药及交叉/多重耐药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敏 龚子鉴 +8 位作者 叶张章 赵越 朱珂 刘晨 陈荣章 李美荣 尹颂超 陈智睿 赖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利用体外次抑菌浓度法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探讨其交叉耐药与多重耐药现象,为淋球菌耐头孢曲松机制的研究提供菌株和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将对头孢曲松敏感的标准株WHOA、WHOC、WHOD、WHOE及临床株ZSSY016以头孢曲松次抑菌浓... 目的:利用体外次抑菌浓度法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探讨其交叉耐药与多重耐药现象,为淋球菌耐头孢曲松机制的研究提供菌株和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将对头孢曲松敏感的标准株WHOA、WHOC、WHOD、WHOE及临床株ZSSY016以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法连续传代培养,定期监测生物学特性,分析诱导前后菌株RAPD图谱的改变结果,并以琼脂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及诱导过程中菌株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结果:诱导后菌株对头孢曲松的M IC值提高了4~256倍,对青霉素、头孢呋辛的M IC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及大观霉素的耐药性变化未发生显著改变。结论:体外次抑菌浓度法可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诱导易感性存在菌株间的个体差异,耐头孢曲松机制与交叉耐药/多重耐药机制存在多样性。淋病治疗应合理足量应用抗生素,以防止体内诱导产生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 次抑菌浓度诱导 头孢曲松 耐药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药物次抑菌浓度诱导沙眼衣原体耐药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朱辉 王惠平 +3 位作者 江勇 侯淑萍 刘原军 刘全忠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方法:13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敏感株经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诱导耐药后与未耐药之前的敏感株和标准株E-UW-5/Cx比较,检测基因23SrRNA和核糖体蛋白L4的位点突变。结果:耐药株显现...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方法:13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敏感株经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诱导耐药后与未耐药之前的敏感株和标准株E-UW-5/Cx比较,检测基因23SrRNA和核糖体蛋白L4的位点突变。结果:耐药株显现出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低耐药性,MIC较敏感株分别增加了16、16、8倍。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相对于红霉素、阿奇霉素,沙眼衣原体治疗交沙霉素的易感性最好。敏感株和耐药株的L4的PCR扩增产物的序列均出现G274A、C276T、C339T、C466G位点突变,考虑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无关。耐药株的23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中出现了A2057G、A2059G和T2611C的突变。结论: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分子基础是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大环内酯类 次抑菌浓度 核糖体蛋白L4 23S rRNA点突变
下载PDF
体外诱导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兴俊 吴华 +1 位作者 黄奕江 莫濡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通过建立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模型,探讨诱导株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差异。方法应用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诱导法建立体外耐药模型,应用纸片协同法检测诱导株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12株临床分离敏感株... 目的通过建立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模型,探讨诱导株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差异。方法应用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诱导法建立体外耐药模型,应用纸片协同法检测诱导株与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12株临床分离敏感株经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逐步诱导,全部转为泛耐药株;应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临床分离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比率为52.6%(20/38),体外诱导株为16.7%(2/12),两组产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种抗菌素次抑菌浓度逐步诱导法可成功建立体外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次抑菌浓度体外诱导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比率低,并非主要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 泛耐药 次抑菌浓度 金属Β-内酰胺酶
原文传递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表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兴俊 吴华 +1 位作者 黄奕江 莫濡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4-1235,共2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n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PDPAE),是指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n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PDPAE),是指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5类以上抗菌药物全部耐药,但不包括多粘菌素及替加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 泛耐药 次抑菌浓度 外排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