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文学”“戏说”与文学阅读——当前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接受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学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91,共8页
在对文学经典的认知中,思想深度是当前大学生最为看重的主导性标准,它不仅贯穿在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接收过程中,也影响着对文学大师和文学经典的评判。"次文学"在经典的普及、大众化和延长经典寿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 在对文学经典的认知中,思想深度是当前大学生最为看重的主导性标准,它不仅贯穿在大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接收过程中,也影响着对文学大师和文学经典的评判。"次文学"在经典的普及、大众化和延长经典寿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次文学"包括影视改编,往往是各取所需,从原著中选择有利于自身特点的内容进行改编的,对原著有着或多或少的偏离或误读,因而它并不能取代文学经典的阅读。在如何看待文学经典被颠覆的问题上,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对文学经典的戏说和无厘头的改编,还是期望维护文学经典的纯洁性和独立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学经典 次文学 戏说
下载PDF
评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2
作者 曾传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虞建华 《美国文学的第二繁荣》 美国 文学断代史 书评
下载PDF
新时期指导我国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探析
3
作者 高冠龙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5年第3期17-20,共4页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许多观点都继承和发展自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79年lO月30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四次文代会”)上所...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许多观点都继承和发展自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79年lO月30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祝词(下文简称“《祝词》”)中的主要论断。《祝词》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首次对我国文艺工作发表的较为系统、全面的讲话,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纲领性文件 文艺发展 邓小平 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文艺工作 《祝词》
下载PDF
关于文学史观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8,共10页
文学史概念有“原始形态文学史”与“知识形态文学史”之分;所谓“文学史观念”,系指后者在处理前者时所确立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理念、思路、视角或方法等,其中涉及到对前者的内容的倾向性认识,则可视之为“文学史次观念”。次观念之一的... 文学史概念有“原始形态文学史”与“知识形态文学史”之分;所谓“文学史观念”,系指后者在处理前者时所确立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理念、思路、视角或方法等,其中涉及到对前者的内容的倾向性认识,则可视之为“文学史次观念”。次观念之一的“风貌文学史”观念,当是对知识形态文学史的学术文化目标的基本定位;另一更具方法论色彩的次观念即“比例尺意识”,则有助于把握一种评判原始形态文学史现象的价值标准的分寸感。这两者均建立在“计量史学”的原理上,所以在文学史研究工作中有必要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念 文学观念 风貌文学 比例尺意识 计量史学
下载PDF
充分理解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四个维度--学习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精神
5
作者 梁瑶 《新乡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12,共5页
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是邓小平文艺思想的精髓,它旗帜鲜明地表达了邓小平以人民为本位的坚定思想态度。从历史逻辑、价值取向、发展动力和评价主体四个维度梳理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的文艺人民性思想... 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是邓小平文艺思想的精髓,它旗帜鲜明地表达了邓小平以人民为本位的坚定思想态度。从历史逻辑、价值取向、发展动力和评价主体四个维度梳理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的文艺人民性思想,有助于充分理解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推动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邓小平理论 文学艺术 人民性思想
下载PDF
杜波依斯“双重意识”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 被引量:5
6
作者 岳莹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0-74,共5页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波依斯 双重意识 美国黑人文学的三高潮 文化身份
下载PDF
人民主体性:党的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玉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5,共9页
人民作为创造主体、表现主体与接受主体是人民主体性的三个维度,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民作为创造主体、表现主体与接受主体是人民主体性的三个维度,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主体性思想贯穿始终。人民主体性是党的文艺思想的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主体性显示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向度。人民主体性思想经过历史的检验,被证明是党领导文艺的正确思想;而且这70年间,人民主体性思想与时俱进,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具有时代性的话语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性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历史演进
下载PDF
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祝词》的起草与精神场域
8
作者 斯炎伟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体与会代表作《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是第四次文代会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会议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旧文艺观念剧烈交锋的历史时期,文艺界呕需党和... 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体与会代表作《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是第四次文代会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会议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旧文艺观念剧烈交锋的历史时期,文艺界呕需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出面,对“文革”结束以来一直争论不下的许多文艺问题,给出清晰的界定与解答,为正在重启的文艺创作指明方向。但这种基于大历史观的评价也容易使人们对《祝词》形成一种简单的“破”与“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文代会 大历史观 文艺创作 文艺观念 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祝词》
原文传递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学习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9
作者 李树文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文艺理论 精神文化 文学艺术
原文传递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冠龙 《党史博览》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文艺界开始了初步的拨乱反正,但在若干文艺理论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论。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整体...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文艺界开始了初步的拨乱反正,但在若干文艺理论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论。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整体肯定的评价,初步回答了当时亟须解决的若干重大文艺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应遵循的基本方针。《祝词》发表后,成为新时期我国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文艺领域拨乱反正的继续和完成,以及新时期文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 拨乱反正 文艺理论 《祝词》 文艺发展 文化大革命
原文传递
现代语录
11
《当代贵州》 2015年第28期59-59,共1页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注意精神文明、(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关键词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语录 现代 科学文化水平 物质文明 文化生活 精神文明 社会注意
下载PDF
在路上:漂泊、书信体写作与“杂文自觉”的风格扩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旭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55,共18页
在以《华盖集·题记》为标志的“杂文的自觉”之后,《华盖集续编》在文体、样式及美学方面呈现出更加繁复的多样性和试验性。与之相关的则是鲁迅1926年8月离开北京后,在上海-厦门-广州间的短暂的“漂泊”状态,这种状态指向一种重要... 在以《华盖集·题记》为标志的“杂文的自觉”之后,《华盖集续编》在文体、样式及美学方面呈现出更加繁复的多样性和试验性。与之相关的则是鲁迅1926年8月离开北京后,在上海-厦门-广州间的短暂的“漂泊”状态,这种状态指向一种重要的文学风格意义。以《华盖集续编》中的“通信系列”为线索,兼及鲁迅同时期其他书信写作,对鲁迅杂文在语汇、句子、风格和作者形象不同层面的风格扩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看到,鲁迅此期间的杂文写作,在内心面向、审美自律和社会政治寓意指涉性上都呈现出一种高度内敛同时又高度外化甚至游戏化的倾向。这种写作法不仅是对漂泊或客居状态的描摹和派遣,或对此前“北京时期”遭际的回顾与反思,更是鲁迅文学内在能量与形式可能性的逻辑发展,也是它将自身现实批判兴趣和历史表现抱负收缩凝聚在高度个人化和“作者式”的杂文文体内在强度之内的技法淬炼。因此,鲁迅漂泊期的书信体写作,作为“路上杂文”,也可被视为鲁迅文学“第二次诞生”这一文学史事件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鲁迅文学发展阶段论意义上,这个瞬间和文体实验行动也构成过渡期“杂文的自觉”同晚期“杂文的自由”之间的连接点和风格预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上杂文” “鲁迅文学的第二诞生” 杂文的自觉 文体混合 自然美 “艺术的终结”
原文传递
杂文自觉的墓志铭:《坟》序跋在鲁迅风格演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旭东 《东方学刊》 2022年第1期71-102,123,共33页
在1924—1927年的“杂文的自觉”和“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中,《坟》序跋是介于《〈华盖集〉题记》和《〈野草〉题辞》之间的一组极为重要的文体宣言和风格自画像。“坟”以其意象、象征、概念和叙事的四重性,展现出驱动杂文转向的作... 在1924—1927年的“杂文的自觉”和“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中,《坟》序跋是介于《〈华盖集〉题记》和《〈野草〉题辞》之间的一组极为重要的文体宣言和风格自画像。“坟”以其意象、象征、概念和叙事的四重性,展现出驱动杂文转向的作者意识内在寓言结构,也标识出这种观念-表意结构的外在文学空间。作为鲁迅杂文的诗学方法论演示,《坟》序跋在中国新文学起源的历史潜能和风格不确定性深处,独立发现并表述了“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通过激进虚无主义的文体实验带入以颠覆为创造、以否定为肯定、以虚无为实有、以死亡和湮没为新生和纪念的持续不断的创作韵律之中。这个“家”不是世俗幸福意义上的遮风避雨的建筑,也不是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体制,更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永恒和不朽,而是一种提前植入物化及生命之自我持存的必然性中的自我扬弃和自我消亡的逻辑。“杂文的自觉”由此获得了它的政治本体论特征,即直达“敌友之辩”的战斗意志,同时也获得了它的风格生成原则,即在语言中复制那种克服窒息和死亡的呼吸运动和自我观照。这种内在于“为人生”写作原则的自我忘却和自我凭吊,为鲁迅杂文独有的形式辩证法和风格个性和整体性提供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的自觉 鲁迅文学的第二诞生 自我持存 中间状态 文学
原文传递
Global Challenges to Intellectual History: Regional Focus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he West
14
作者 Dominic Sachsenmai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第1期128-147,共20页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shows that 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cademia,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has continued to neglect the world outside of the West. The reasons for this Eurocentric bias are related to ...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shows that in American and European academia,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has continued to neglect the world outside of the West. The reasons for this Eurocentric bias are related to lasting hierarchies in the global landscape of historiography. To put it bluntly, Western scholars can afford to ignore historical approach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ile the opposite is not the case. Whereas fields like subaltern studies have pointed at such problems, these hierarchies (and their historical roots ) have thus far hardly been considered in the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outlines some important research agendas for the field of 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For example, it argues that the transnational spread( and local adaptation) of Eurocentric ideas since the 19th century remains insufficiently understood.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changing facets of international hierarchies of knowledge, which have continued to influence historical scholarship around the world up until the present 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ectual history global history sociologies of knowledge EUROCENTRISM world order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永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之后的又一里程碑,是指导新世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之后的又一里程碑,是指导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从革命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党的文艺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民族解放的重要历史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工作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总书记 习近平 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原文传递
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列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2,共8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贯穿于治国理政方方面面,深刻影响思想文化各领域。文艺"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本体论建构,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中国实践创新成果,同时也是马克...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贯穿于治国理政方方面面,深刻影响思想文化各领域。文艺"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本体论建构,既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中国实践创新成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形态的知识标志。深入而完整地把握这一命题创新点之所在,一方面要与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邓小平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进行谱系学嵌位,另一方面则要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整体思想创新体系进行价值嵌位。文艺的人民本体论命题重心由此呈现为: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意义本源、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利益主体以及人民作为文艺存在的现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思想 人民本体论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习近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艺存在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以党的领导人关于文艺问题的三篇重要讲话为研究对象
17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年鉴》 2017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党的领导人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有三篇重要文献尤其值得注意。一篇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一篇是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党的领导人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有三篇重要文献尤其值得注意。一篇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一篇是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一篇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三篇讲话处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三个不同时期的集中体现。认真学习这三篇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三篇讲话的内涵与侧重也有不同,但都与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与其话语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党的领导人 中国文论 文艺问题 话语体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