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对急进高原人员心脏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宗斌 郭军 +3 位作者 石亚君 王晋丽 郜玲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对急进高原人员心脏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高原机体作业能力评估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某部在海拔4 000 m进行高原军事训练的40名男性战士为观察对象,以某部(海拔60 m)40名男性... 目的通过观察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对急进高原人员心脏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高原机体作业能力评估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某部在海拔4 000 m进行高原军事训练的40名男性战士为观察对象,以某部(海拔60 m)40名男性战士作为对照。两组均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心率,然后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两组志愿者年龄、体质量、血压、心率等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高原组平板运动前收缩压明显高于平原组[(127.5±14.1) mmHg vs(118.5±13.9) mmHg(1 mmHg=0.133 kPa),P=0.005],而平板运动后两组收缩压无显著差异;两组平板运动前舒张压无明显差异,但平板运动后高原组平均舒张压明显高于平原组[(73.7±11.7) mmHg vs (63.3±10.5) mmHg,P=0.000)];平板运动前高原组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平原组[(98.4±12.8)/min vs (67.4±8.8)/min,P=0.000)];平板运动后高原组心率明显高于平原组[(115.9±17.6)/min vs (100.7±26.6)/min,P=0.004)]。平板运动前高原组脉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平原组[(88.9±2.6)%vs(98.9±1.1)%,P=0.000)];平板运动后高原组脉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平原组[(77.1±5.8)%vs (97.8±1.0)%,P=0.000)]。高原组运动时间明显低于平原组[(457.8±80.1) s vs(485.1±8.1) s,P=0.038)];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值显著低于平原组[(8.94±1.34) METs vs (10.04±0.07) METs,P=0.000)]。高原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平原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平原组及高原组均未出现平板阳性及恶性终点事件。结论 4 000 m海拔地区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是相对安全可行的,可以在高原完成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高原 低压低氧
下载PDF
次极量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P_(100)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车广伟 冯玉娟 赵敬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跟踪观察8周次极量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的影响.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跟踪记录4名男大学生志愿者每次训练前安静时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运动方式采用Monark 839E进行Bruce增量运动,目标心率为85%HRmax,每周3次.... 跟踪观察8周次极量运动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的影响.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跟踪记录4名男大学生志愿者每次训练前安静时的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运动方式采用Monark 839E进行Bruce增量运动,目标心率为85%HRmax,每周3次.结果显示:在8周训练期间,受试者运动持续时间延长;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伏期(ms)呈缩短趋势;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次数呈显著性相关(r=0.350)(P<0.01),P100的潜伏期与运动次数呈显著性相关(r=-0.225)(P<0.05).从中可见,经过8周的次极量训练,受试者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加,而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伏期则呈缩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潜伏期 P100 次极量运动
下载PDF
我国男子次极量运动摄氧量的多元正常值及其在心功能判定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云翔 佟万仁 +1 位作者 陈越秀 舒筑和 《心功能杂志》 1992年第1期28-31,共4页
人体运动后摄氧量的变化是评价心肺功能的生理指标。为了将这一生理指标应用于临床心功能判定,本文应用西德 Jaeger 公司 EOS 心肺功能测试装置,测定152名正常成年男子不同年龄的次极量踏车运动时的摄氧量—次最大摄氧量(VO_submax)正... 人体运动后摄氧量的变化是评价心肺功能的生理指标。为了将这一生理指标应用于临床心功能判定,本文应用西德 Jaeger 公司 EOS 心肺功能测试装置,测定152名正常成年男子不同年龄的次极量踏车运动时的摄氧量—次最大摄氧量(VO_submax)正常值标准,综合考虑年龄、身高、体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了一项较为合理的心功能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次极量 摄氧量 男性 心功能
下载PDF
L-精氨酸对次极量运动试验中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沈仲元 费民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08-409,共2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治疗心肌缺血患者的次极量运动试验结果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药前后行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L -精氨酸治疗后运动应激时冠脉血流明显好转。结论 L
关键词 L-精氨酸 心肌缺血 次极量运动试验
下载PDF
次极量运动对民航飞行员眼压的影响
5
作者 张亚辉 高丽 +2 位作者 曾晓明 杨志勤 张铮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145-1147,1170,共4页
目的分析次极量运动对民航飞行员眼压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6月体检鉴定的某航空公司71名飞行员行次极量运动后测量眼压,观察次极量运动前、运动后即刻、30 min、45 min、60 min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71名受检者,右眼眼压次极量... 目的分析次极量运动对民航飞行员眼压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6月体检鉴定的某航空公司71名飞行员行次极量运动后测量眼压,观察次极量运动前、运动后即刻、30 min、45 min、60 min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71名受检者,右眼眼压次极量运动前、运动后即刻、30 min、45 min、60 min分别是(15.35±3.04)mm Hg(1 mm Hg=0.133 k Pa)、(12.90±2.61)mm Hg、(14.00±2.90)mm Hg、(14.62±2.96)mm Hg、(15.26±3.01)mm Hg;左眼对应眼压分别是(15.23±3.12)mm Hg、(12.81±2.64)mm Hg、(13.92±2.92)mm Hg、(14.59±3.05)mm Hg、(15.22±3.10)mm Hg。运动强度达到次极量时(即运动强度最大,运动后即刻时),眼压下降最明显,其中右眼下降2.45 mm Hg,降幅15.96%;左眼下降2.42 mm Hg,降幅15.89%。运动后即刻、30 min、45 min眼压较运动前降低(P均<0.05)。运动后60 min时,眼压恢复到运动前的基准值。结论次极量运动可以降低飞行员的眼压,运动强度达到次极量即刻,眼压下降最明显;运动的降眼压效应持续45~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航空医学 次极量运动
下载PDF
次极量运动试验对预激与心肌梗死图形的鉴别意义
6
作者 唐韵运 郑林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4期177-178,共2页
次极量运动试验对预激与心肌梗死图形的鉴别意义唐韵运,郑林预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心电图中的负向δ波酷似心肌梗死的Q彼,使一些预激综合征被误诊为伴有心肌梗死(心梗)。我们对预激伴心梗图形的患者于严密监护之下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 次极量运动试验对预激与心肌梗死图形的鉴别意义唐韵运,郑林预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心电图中的负向δ波酷似心肌梗死的Q彼,使一些预激综合征被误诊为伴有心肌梗死(心梗)。我们对预激伴心梗图形的患者于严密监护之下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以使酷似心梗的负向δ波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肌梗塞 次极量 运动试验
下载PDF
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中ST—T“正常化”1例
7
作者 苏淑云 金美花 《吉林医学信息》 1999年第10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次极量 踏车运动试验 ST-T 正常化 病例报告 心电图
下载PDF
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室性早搏的评价
8
作者 宋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次极萤活影乎板运动(SETr)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室性早搏的评价。方法:应用美国心脏科学公司生产的Q—StressECG平板运动系统.观察22名无症状室性搏动学生与22名健康对照者运动平板过程中早搏的变化。结果:室早组次极量运动... 目的:探讨次极萤活影乎板运动(SETr)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室性早搏的评价。方法:应用美国心脏科学公司生产的Q—StressECG平板运动系统.观察22名无症状室性搏动学生与22名健康对照者运动平板过程中早搏的变化。结果:室早组次极量运动时室早显著较少或消失20例,良性室早占90.9%.对照组2名运动过程中出现偶发室早。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可作为评价应届高中毕业无症状室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 应届高中毕业生 次极量运动 室性早搏 运动平板试验 无症状室性 运动系统 运动过程
下载PDF
右束支传导阻滞者次极量心电图负荷试验分析
9
作者 杨健 于小林 孙文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右束支传导阻滞 次极量心电图负荷试验 RBBB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1762例活动平板次极量负荷试验资料分析
10
作者 周翠华 唐晓宁 程关宇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活动平板 次极量负荷试验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的最佳治疗方案后,次极量运动耐量的短期改善与外周内皮功能恢复相关
11
作者 Poelzl G. Frick M. +2 位作者 Lackner B. 徐永城(译) 任付先(校)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36-36,共1页
Background: Improved exercise capacity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has been attributed to restor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ACE inhibitors as well as beta blockers have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enhance endothelia... Background: Improved exercise capacity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has been attributed to restor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ACE inhibitors as well as beta blockers have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enhance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exercise capac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short-term improvement in submaximal exercise capacity induced by optimized therapy with ACE inhibi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beta blockers is associated with restor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CHF patients. Methods: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CHF were evaluated: six-minute walk test, NYHA clas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big Endothelin-1(bigET-1) and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 of the brachial artery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a 3-month period of optimized neurohormonal therapy. Two groups were formed retro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submaximal exercise capacity(responders and nonresponders). Results: Optimization of neurohormonal therapy was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Responders(n=17)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walking distance(304± 109 to 441± 75 m; p< 0.01), which was paralleled by a decrease in NYHA class(2.7± 0.6 to 2.0± 0.4; p< 0.01), BNP(484± 454 to 243± 197 pg/ml; p< 0.01), and bigET-1(2.0± 0.9 vs. 1.5± 0.6 fmol/ml; p=0.04). By contrast, the latter variables did not change in non-responders.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capacity in responder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FMD(8.2± 3.9% to 11.0± 5.6% ; p< 0.05). Increments in FMD wer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s in walking distance(r=0.34; p< 0.05). Conclusion: Short-term improvement of submaximal exercise capacity in CHF patients following optimized therapy with ACE inhibitors and beta blockers is associated with restoration of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conduit ar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皮功能 Β受体阻断剂 ACE抑制剂 最佳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患者 运动耐量 功能恢复 次极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 外周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次极量运动参数与峰值摄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小芳 刘锦铭 +8 位作者 郭健 杨文兰 刘辉 黄丹丹 吴常伟 宫素岗 赵勤华 何晶 王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2490-2494,共5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次极量运动参数与峰值摄氧量( P-VO2)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肺功能、氨基末端脑利...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次极量运动参数与峰值摄氧量( P-VO2)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肺功能、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测定、6 min步行试验、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肺运动试验的结果资料,并以同期无吸烟史、无心肺疾病及基线资料匹配的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组的P-VO2、无氧阈( AT)、摄氧效率斜率(OUES)和摄氧效率平台(OUE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41±257)比(1682±284)ml/min、(661±171)比(1041±243)ml/min、1.1±0.4比2.3±0.4和25.8±5.2比35.5±4.0],各参数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预计值)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而最低通气效率[分钟通气量( VE)与CO2排出量(VCO2)比值的最低值(L-VE/VCO2)]和VE/VCO2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5±15.9比30.5±3.0和57.2±23.2比25.6±2.8,均P<0.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VE/VCO2斜率%预计值外,AT%预计值、L-VE/VCO2%预计值、OUES%预计值及OUEP%预计值均与P-VO2%预计值相关(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发现,只有AT%预计值与OUES%预计值是P-VO2%预计值的独立预测指标(β=0.394和0.384,均P<0.001),且OUES%预计值对运动耐力的影响更大(校正β=0.674)。当AT%预计值以58.0%为分界点、OUES%预计值以65.0%为分界点时,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运动耐力严重降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96.2%和81.2%、75.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次极量运动参数OUES%预计值及AT%预计值可作为评估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指标,且OUES%预计值预估价值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运动试验 心脏导管插入术 次极量运动
原文传递
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评价飞行学员心电图T波变化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鹰 刘庆元 +5 位作者 陈同欣 彭华 刘庆东 陈君 郑军 肖晓光 《人民军医》 2012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价飞行学员心电图T波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飞行学员33例,分别进行登梯运动试验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之后继续完成近2年的基础体能训练。比较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登梯运... 目的:探讨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价飞行学员心电图T波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飞行学员33例,分别进行登梯运动试验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之后继续完成近2年的基础体能训练。比较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登梯运动试验与基础体能训练后心电图检查T波合格情况,以及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与登梯运动试验对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的评价结果。结果:完成近2年基础体能训练后T波合格率,与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后4min、6min,以及与登梯运动试验后2min、4min、6min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而与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后2min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评价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方面,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后2min的敏感度最高,漏诊率最低;而登梯运动试验后不同时段的敏感度均较低,且漏诊率较高。结论: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后2min与基础体能训练后,心电图检查T波合格情况接近,因此,在招飞体检时建议采用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学员 心电图 T波 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飞行员坚持体育锻炼观察
14
作者 刘开志 董晓梅 《民航医学》 1995年第3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飞行员 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 体育锻炼 冠心病
原文传递
极量运动试验的安全性探讨——4490例运动试验小结
15
作者 胡骏 刘尤因 王美娅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7年第6期358-359,共2页
运动试验目前仍是对已知或可疑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的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但运动试验的安全性仍是关心的问题。国内报导较少,本文总结自1986—1996年共4490例次极量运动试验的安全性作一探讨。 1
关键词 次极量运动试验 安全性探讨 无创性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 心血管研究 心律失常 急性心梗 运动后 ST段上抬 供氧设备
下载PDF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不同时间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1
16
作者 蹇祥玉 叶秀莲 +3 位作者 路海云 郑韵仪 罗莹怡 吴丹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提前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d行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于PCI术后第4天行6MWT.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提前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9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出院前1d行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于PCI术后第4天行6MWT.比较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完成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及试验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BORG评分、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将6分钟步行试验提前至术后第4天进行安全可行,可以评价Ⅰ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和运动能力,使患者出院前能更好得掌握自我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6分钟步行试验 次极量运动试验 心脏功能 心脏康复 运动耐力 安全性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栾军 励伟芬 黄洪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77,共1页
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们用通心络胶囊(30例)和消心痛片(35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对其疗效及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 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次极量运动试验 不良反应 微循环
下载PDF
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与摄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辉 孙景权 张一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对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6-minutes stairs climbing and descending test,6MSCDT)的台阶数、峰值摄氧量(VO_2peak)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推测最大摄氧量的回归方程。探讨6MSCDT能否准确反映人... 目的:对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6-minutes stairs climbing and descending test,6MSCDT)的台阶数、峰值摄氧量(VO_2peak)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推测最大摄氧量的回归方程。探讨6MSCDT能否准确反映人体心肺耐力,为今后完善简易心肺耐力测定方法提供一点新的思路。方法:随机招募69名志愿者,进行6MSCDT和最大摄氧量的测试,计算6MSCDT测试结果,然后比较其与逐级递增负荷试验(Graded Exercise Testing,GXT)最大摄氧量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6MSCDT的峰值摄氧量与GXT的最大摄氧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r=0.911,P<0.01);6MSCDT的台阶数与相对峰值摄氧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r=0.751,P<0.01);6MSCDT的台阶数与GXT中的最大摄氧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r=0.556,P<0.01)。得到了以体重、台阶数和性别为自变量的推测最大摄氧量回归方程(r=0.888,R^2=0.789,调整R^2=0.779,SEE=0.408L/min)。结论:6MSCDT可以用来推测最大摄氧量,并且可以成为一种评价心肺耐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楼梯 逐级递增负荷试验 心肺耐力 最大摄氧量 次极量运动 峰值摄氧量
下载PDF
肥胖患者运动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悦鞍 彭朝胜 +2 位作者 龙南展 夏菁 毛丽华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 比较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变化 ,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患者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静态及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后血压变化 ,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并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静态下两组血压无... 目的 比较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变化 ,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患者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静态及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后血压变化 ,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并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结果 静态下两组血压无差异 ,运动后肥胖组血压超过标准者 (42 .8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3.33% ) ;动态血压分析显示 :肥胖组 2 4小时及日间收缩压高于对照组 ,舒张压及夜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 肥胖患者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者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患者 运动性高血压 临床研究 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
下载PDF
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松柏 金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3期73-75,共3页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本文比较了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次极量运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本文比较了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次极量运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运动前冠心病组tPA及PAI-1活性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动后冠心病组PAI-1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tPA活性水平明显下降(P<0.05);(2)心肌缺血面积与PAI-1活性呈正相关。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下降,且与心肌缺血面积相关;次极量运动可加重冠心病患者纤溶系统的损害,使其易于形成血栓,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 TPA PAI-1 次极量运动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