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允 杨公尚 +3 位作者 吴磊 张淑芬 吴宗帅 黄亚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应用原料。淀粉有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之分,变性淀粉更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特殊需求。其中,氧化淀粉不仅能改善食物的色泽、口感,还能改变食品的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以... 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应用原料。淀粉有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之分,变性淀粉更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特殊需求。其中,氧化淀粉不仅能改善食物的色泽、口感,还能改变食品的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的工艺为基础,综述了淀粉的变性方法、淀粉来源、次氯酸钠氧化性、反应介质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次氯酸钠氧化淀粉性能的影响,同时阐述了氧化淀粉在食品行业及工业中的应用,展望了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应用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制备次氯酸钠氧化淀粉提供一定的研究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 制备工艺 反应条件 应用
下载PDF
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聂发辉 李文婷 刘玉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2,76,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用单因素变量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实验表明: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2.0 g/L、p H=6、PAM投加量为4 mg/L、在转速为100 r/min条件下混凝实验反应30min,然后对沉淀后的上清液调p H为6,投加90 m ... 采用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用单因素变量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实验表明: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2.0 g/L、p H=6、PAM投加量为4 mg/L、在转速为100 r/min条件下混凝实验反应30min,然后对沉淀后的上清液调p H为6,投加90 m L/L次氯酸钠进行氧化,COD去除率可达72.17%;氨氮质量浓度和色度分别从420mg/L和700倍降低到19 mg/L和12倍,即均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规定的排放标准,此时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5.48%和9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次氯酸钠氧化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法预处理乙炔清净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磊 曹珍 +5 位作者 闫征楚 花修艺 董德明 孙文田 梁大鹏 郭志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次氯酸钠(Na Cl O)氧化法对乙炔清净废水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了废水的p H、温度、Na Cl O溶液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NH3-N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NH3-N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Na Cl O溶液加入量对NH3-N去... 采用次氯酸钠(Na Cl O)氧化法对乙炔清净废水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了废水的p H、温度、Na Cl O溶液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NH3-N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NH3-N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Na Cl O溶液加入量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废水的温度和p H,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对于200 m L的废水,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的p H为8、温度为50℃、Na Cl O溶液加入量为5.5 m L、反应时间为5 min。此时NH3-N、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9.8%、51.9%和90.9%,游离氯的剩余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乙炔清净废水 氨氮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次氯酸钠氧化法联合去除污水中氨氮的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凯 刘汉湖 潘凌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以100 mg/L氨氮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次氯酸钠氧化法以及化学沉淀法脱除污水中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单独使用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 以100 mg/L氨氮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次氯酸钠氧化法以及化学沉淀法脱除污水中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单独使用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相对而言,化学沉淀法-次氯酸钠氧化法比次氯酸钠氧化法-化学沉淀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化学沉淀法 氨氮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江能 房永 江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49,共4页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硫化物和亚硫酸根等特点,提出采用过硫酸铵-浊度法检测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浊度法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与铁盐沉淀组合处理废水中的草甘膦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帆 陆雪梅 +3 位作者 刘志英 徐炎华 沈丽娜 季业坤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4,共5页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与铁盐沉淀组合工艺处理草甘膦模拟废水,总磷去除率大于99%,对草甘膦废水的处理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为1.5 mL/L,反应pH为7,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草甘膦的降解率为96.77%,无机磷的...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与铁盐沉淀组合工艺处理草甘膦模拟废水,总磷去除率大于99%,对草甘膦废水的处理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为1.5 mL/L,反应pH为7,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草甘膦的降解率为96.77%,无机磷的转化率为85.66%;次氯酸钠溶液氧化后再投加n(Fe^(3+))∶n(P)为1.2∶1的铁盐,沉淀pH为5,可将溶液中转化的无机磷及剩余的草甘膦沉淀去除,总磷去除率大于99%。推测次氯酸钠氧化降解草甘膦的产物为肌氨酸和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次氯酸钠氧化 铁盐沉淀 氧化降解机理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样品中的碘及铜、铅、锌、锰、铁的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佳翰 冯俊 +1 位作者 杨秀玖 张亚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0-845,共6页
取地表水样9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及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酸度至pH7~9之间,加水至96mL,加入0.6%(质量分数)次氯酸钠溶液1mL,放置2h使碘完全氧化至非挥发性碘酸盐,再加入硝酸3mL酸化使溶液总体积至100.0mL。这一处理实现了采用电... 取地表水样90.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及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酸度至pH7~9之间,加水至96mL,加入0.6%(质量分数)次氯酸钠溶液1mL,放置2h使碘完全氧化至非挥发性碘酸盐,再加入硝酸3mL酸化使溶液总体积至100.0mL。这一处理实现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碘与水样中铜、铅、锌、锰、铁的含量。在质谱分析中,测定207Pb和127I使用标准(STD)模式,其余元素均采用动能歧视(KED)模式。经试验,选用钬作为测定碘的内标。所测定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相应的信号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另按规定方法对空白样品进行测定,计算得到6种元素的检出限(3s)依次为0.096,0.071,0.062,0.065,0.044,0.19μg·L^-1。以地表水实际样品为基体,各加入上述6种元素的标准溶液,按方法分析并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3.2%~11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4%~7.3%之间。同一样品经本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对所涉及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两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金属元素 地表水
下载PDF
磁强化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双甘膦生产废水的研究
8
作者 戴志庆 余龙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84-85,共2页
基于水体中的溶解氧(DO)会因为紫外光的存在参与到反应中并且产生1O2,O2.-和H2O2等活性物种(ROS),从而间接敏化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据此建立起紫外光协同次氯酸钠氧化法降解双甘膦废水中亚氨基二乙腈的方法。考察了次氯酸钠用量,pH,氧化... 基于水体中的溶解氧(DO)会因为紫外光的存在参与到反应中并且产生1O2,O2.-和H2O2等活性物种(ROS),从而间接敏化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据此建立起紫外光协同次氯酸钠氧化法降解双甘膦废水中亚氨基二乙腈的方法。考察了次氯酸钠用量,pH,氧化照射时间,原料投加方式及不同光源对双甘膦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紫外光协同次氯酸钠氧化法,亚氨基二乙腈的降解率达到95.1%,进一步可见有必要广泛推广,并在实用中进一步完善,以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次氯酸钠氧化 双甘膦废水 亚氨基二乙腈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某黄金尾矿淋溶液试验研究
9
作者 甘欣竺 李国鑫 +4 位作者 朱磊 兰馨辉 史涵月 陈艺丹 郭骐瑞 《黄金》 CAS 2022年第12期93-95,共3页
黄金尾矿淋溶液中NH_(4)-N含量高,治理难度大。试验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某黄金尾矿淋溶液,考察了废水pH、反应时间和NaClO溶液用量对废水中NH_(4)-N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aClO溶液用量对NH_(4)-N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在废水p... 黄金尾矿淋溶液中NH_(4)-N含量高,治理难度大。试验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某黄金尾矿淋溶液,考察了废水pH、反应时间和NaClO溶液用量对废水中NH_(4)-N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aClO溶液用量对NH_(4)-N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在废水pH值为6.00,反应时间为10 min,NaClO溶液用量为80 mL/L的最佳条件下,NH_(4)-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3%和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尾矿淋溶液 氨氮 COD 去除率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玉米淀粉在水溶液中的糊化
10
作者 田颖 《淀粉与淀粉糖》 2001年第4期48-53,共6页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玉米淀粉 碱溶液 糊化 流变性能 织物 印花 适用性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马铃薯粉和淀粉的机理及应用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凤超 孔保华 +1 位作者 刘骞 张宏伟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47,共4页
马铃薯粉和马铃薯淀粉是马铃薯加工业的两种基础食品原料,它们是丰富的淀粉和蛋白类食物来源,在食品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次氯酸钠氧化改性马铃薯粉和马铃薯淀粉的理论基础,并对改性后这两类食品原料能更加适应加工需... 马铃薯粉和马铃薯淀粉是马铃薯加工业的两种基础食品原料,它们是丰富的淀粉和蛋白类食物来源,在食品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次氯酸钠氧化改性马铃薯粉和马铃薯淀粉的理论基础,并对改性后这两类食品原料能更加适应加工需求和促进健康饮食的应用前景做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马铃薯粉 马铃薯淀粉
原文传递
次氯酸钠氧化引起的马铃薯粉消化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凤超 孔保华 +2 位作者 张宏伟 刘骞 陈倩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7,共6页
试验利用不同活性氯浓度的次氯酸钠(0.1,0.2,1.0,2.0,3.0和4.0 g/100 g马铃薯粉)氧化改性马铃薯粉,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结晶度和不同消化率淀粉组分的测定,对氧化马铃薯粉的消化特性进行了评价。X-衍射及化学成分的测定表明,氧化作用主... 试验利用不同活性氯浓度的次氯酸钠(0.1,0.2,1.0,2.0,3.0和4.0 g/100 g马铃薯粉)氧化改性马铃薯粉,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结晶度和不同消化率淀粉组分的测定,对氧化马铃薯粉的消化特性进行了评价。X-衍射及化学成分的测定表明,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粉中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域。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马铃薯粉中的羰基、羧基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氧化处理降低了凝胶后的马铃薯粉的消化性,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马铃薯粉中缓慢消化性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而快速消化性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次氯酸钠氧化处理使马铃薯粉的消化性降低,该特性将使其在肥胖及糖尿病人的营养食品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马铃薯粉 消化性
原文传递
次氯酸钠氧化引起的马铃薯粉功能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凤超 孔保华 +2 位作者 张宏伟 夏秀芳 陈倩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8-223,共6页
利用不同活性氯浓度的次氯酸钠(0.1,0.2,1.0,2.0,3.0和4.0 g/100 g马铃薯粉)氧化改性马铃薯粉,并通过对其微观结构、膨润能力和溶解度、乳化活性、糊化特性和凝胶强度的测定,对氧化马铃薯粉的功能特性进行了评价。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利用不同活性氯浓度的次氯酸钠(0.1,0.2,1.0,2.0,3.0和4.0 g/100 g马铃薯粉)氧化改性马铃薯粉,并通过对其微观结构、膨润能力和溶解度、乳化活性、糊化特性和凝胶强度的测定,对氧化马铃薯粉的功能特性进行了评价。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氧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粉中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域。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氧化马铃薯粉的乳化稳定性、溶解度和糊化特性有良好的改善。低浓度氧化剂处理使氧化马铃薯粉凝胶强度显著增加(p<0.05),而高浓度氧化剂处理使其凝胶强度降低(p<0.05)。总之,次氯酸钠氧化处理改善了马铃薯粉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马铃薯粉 功能特性
原文传递
次氯酸钠处理水煤气废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庆芳 朱永斌 +2 位作者 李金平 贾小宁 赵祥 《四川环境》 2009年第4期13-15,19,共4页
介绍了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作用来处理含硫水煤气废水。NaClO与水中S2-等还原性物质的反应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随着S2-的被氧化,其氧化还原电位是变化的。针对这点,本文主要研究NaClO的投加量对S2-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并以此来控制... 介绍了利用次氯酸钠的强氧化作用来处理含硫水煤气废水。NaClO与水中S2-等还原性物质的反应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随着S2-的被氧化,其氧化还原电位是变化的。针对这点,本文主要研究NaClO的投加量对S2-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并以此来控制实际工程中NaClO的投加量,防止NaClO的过量投加带来对设备的腐蚀和对水煤气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生产废水 次氯酸钠氧化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次氯酸钠法处理硫化物恶臭污水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宝贵 韩梅 +2 位作者 翟惟东 陶克毅 冯建兴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5年第2期8-9,共2页
文提出了利用次氧酸钠氧化法处理含硫化物恶臭污水的工艺,进行了小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除了硫化氢和甲硫醇一类的恶臭物质,处理后的的废水无色无臭。
关键词 恶臭污水 次氯酸钠氧化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次氯酸钠去除电镀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朕 陈雷 朱佳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505-508,513,共5页
针对电镀废水处理难度大、氨氮浓度高等问题,为了验证次氯酸钠对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氨氮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次氯酸钠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 针对电镀废水处理难度大、氨氮浓度高等问题,为了验证次氯酸钠对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氨氮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次氯酸钠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当m(Cl2)∶m(N)=5∶1,反应时间为5 min,初始pH值在6~7之间,次氯酸钠对模拟电镀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好,氨氮去除率高达85.5%,剩余氨氮浓度符合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的氨氮排放标准,说明了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是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存在会影响次氯酸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模拟电镀废水 预处理 剩余氨氮浓度
下载PDF
次氯酸钠预氧化—间接碘量法测定食盐中碘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左锡贵 李依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89-489,共1页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间接碘量法 食盐 碘元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化学沉淀-次氯酸钠溶液处理PCB行业高浓度氨氮废水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璟 雷仁华 +3 位作者 顾恒 张小霞 邹文 马少玲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研究了利用化学沉淀-次氯酸钠氧化法联合处理PCB行业排放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实验表明,利用镁盐和磷酸盐与废水中的氨氮反应,当投料比为1.6:1时,反应90 min,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得到低浓度氨氮废水,随后往该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 研究了利用化学沉淀-次氯酸钠氧化法联合处理PCB行业排放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实验表明,利用镁盐和磷酸盐与废水中的氨氮反应,当投料比为1.6:1时,反应90 min,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得到低浓度氨氮废水,随后往该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当其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3倍时,废水中氨氮浓度可降至8.5 mg/L。在工程实例中发现化学沉淀法产生的磷酸铵镁盐难以处置,仅使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亦可使出水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行业 高浓度氨氮 化学沉淀 次氯酸钠氧化
下载PDF
次氯酸钠处理酸性玫瑰红B废水研究
19
作者 肖方 高江林 +3 位作者 郑广宏 李新国 董应尚 王凌峰 《云南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41-42,共2页
对目标物质酸性玫瑰红B废水运用次氯酸钠进行氧化处理。研究了酸性玫瑰红B初始含量、搅拌时间和次氯酸钠用量对酸性玫瑰红B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玫瑰红B浓度40mg/L时,在次氯酸钠用量1.0mL,搅拌时间4h的条件下,酸性玫... 对目标物质酸性玫瑰红B废水运用次氯酸钠进行氧化处理。研究了酸性玫瑰红B初始含量、搅拌时间和次氯酸钠用量对酸性玫瑰红B脱色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玫瑰红B浓度40mg/L时,在次氯酸钠用量1.0mL,搅拌时间4h的条件下,酸性玫瑰红B的脱色率可达61.02%,COD去除率可达3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酸性玫瑰红B COD去除率
下载PDF
液相氧化剂氧化法制备六氟环氧丙烷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双根 吴志刚 +3 位作者 林金元 吴宇鹏 江泳 王训遒 《有机氟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31-3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六氟环氧丙烷的物化性质、应用及合成工艺,重点介绍了过氧化氢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氧化六氟丙烯制备六氟环氧丙烷的工艺研究。相比于其他六氟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液相氧化剂氧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大、产物选择... 简要介绍了六氟环氧丙烷的物化性质、应用及合成工艺,重点介绍了过氧化氢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氧化六氟丙烯制备六氟环氧丙烷的工艺研究。相比于其他六氟环氧丙烷的制备方法,液相氧化剂氧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大、产物选择性高且不存在氧爆风险等优势,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环氧丙烷 液相氧化氧化 氧化氧化 次氯酸钠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