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Mg、Sr、Ca及其比值的环境指代意义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彬 袁道先 +2 位作者 林玉石 李红春 覃嘉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 1号石笋和丰鱼岩 4号石笋的 Ca、Mg、Sr及其比值的研究 ,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 ,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 Sr、Mg、Ca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 1号石笋和丰鱼岩 4号石笋的 Ca、Mg、Sr及其比值的研究 ,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 ,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 Sr、Mg、Ca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系统未发生显著变化时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相似 ,这时 ,Mg/ Ca和 Mg/ Sr比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而当大气环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时 (如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显著变化 ) ,Mg/ Ca和 Mg/ Sr比值则主要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 ,即降水条件的变化。尽管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 Mg、Sr、Ca指标可以获得很高分辨率的信息 ,但由于 Mg、 Sr、 Ca地球化学习性的复杂性 ,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这种指标作为单独指标应用就会十分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Ca和Mg/Sr比值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 环境指代意义
下载PDF
洞穴水Ca^(2+),Mg^(2+)含量特征及其对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影响——以重庆武隆芙蓉洞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桥 雒昆利 +3 位作者 董明星 李树文 叶成礼 刘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洞穴水C a2+,M g2+含量及其变化量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的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反演载体。通过对芙蓉洞地表水、基岩水及洞穴水进行采样对比分析认为:(1)芙蓉洞洞穴水C a2+,M g2+含量总体变化不大,C a2+离子含量为44~52 m g/L,M g2... 洞穴水C a2+,M g2+含量及其变化量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的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反演载体。通过对芙蓉洞地表水、基岩水及洞穴水进行采样对比分析认为:(1)芙蓉洞洞穴水C a2+,M g2+含量总体变化不大,C a2+离子含量为44~52 m g/L,M g2+离子含量为32~45 m g/L。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C a2+离子,正处于C a2+离子沉淀较为完全,而M g2+离子还没来得及甚至没有开始沉淀阶段。(2)碳酸盐岩地区次生化学沉积物C a2+/M g2+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景观发育成熟度。不同岩溶地区的岩石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岩溶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发育程度及速率。(3)洞穴水C a2+,M g2+离子含量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特征关系不大。(4)10年来,芙蓉洞洞穴水C a2+离子含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度,和M g2+离子关系不大。外界能量输入引起的温度升高对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程度影响较小,而pH值的改变对它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 Ca^2+ Mg^2+离子含量 洞穴水 芙蓉洞
下载PDF
芙蓉洞的次生化学沉积物 被引量:34
3
作者 朱学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7-368,共12页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在成为化石洞穴的发展阶段中,发生过大规模的崩塌。其后16~20万年以来,约在四个主要时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次生化学沉积物,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膏。本文着重介绍和讨...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在成为化石洞穴的发展阶段中,发生过大规模的崩塌。其后16~20万年以来,约在四个主要时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次生化学沉积物,其矿物组成主要是方解石和石膏。本文着重介绍和讨论了芙蓉洞的特色沉积——池水沉积和非重力水沉积的性质和特征,以及洞穴化学沉积物的形成年代和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次生化学沉积 沉积年代 沉积
下载PDF
广西大新县龙宫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特征与旅游开发保护设想
4
作者 张建识 陈根柱 《科技与企业》 2013年第13期151-151,共1页
本文分析了广西大新县龙宫洞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景观特色、资源价值、开发利用对景观物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旅游开发保护设想,使景观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 龙宫洞穴 次生化学沉积 景观价值 开发保护
下载PDF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与地质背景及洞穴环境的耦合关系——以广西巴马水晶宫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韦跃龙 陈伟海 罗劬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28-1543,共16页
运用岩溶地貌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成景机制和原理,结合动态耦合的方法和系统的观点,通过"洞穴"这一共同作用的对象,将洞穴的区域地质背景、洞穴外部环境、洞穴内部环境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成景过程进行有机联系,创立某一... 运用岩溶地貌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成景机制和原理,结合动态耦合的方法和系统的观点,通过"洞穴"这一共同作用的对象,将洞穴的区域地质背景、洞穴外部环境、洞穴内部环境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成景过程进行有机联系,创立某一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成景耦合系统,概括其内涵、特征和意义。同时通过对广西巴马水晶宫区域地质背景、洞穴外部环境、洞穴内部环境等系统分析和研究,全面系统探讨水晶宫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成景耦合过程,并按不同时期区域构造运动的程度及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形成特征,将该成景耦合过程划分为4个可往复循环的阶段:1区域构造平稳前期—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形成发育阶段;2区域构造平稳中期—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大规模发育阶段;3区域构造平稳后期—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缓慢或停止发育阶段;4区域间歇性构造运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崩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环境 地质背景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 广西巴马水晶宫
原文传递
重庆芙蓉洞崩塌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保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利用洞穴调查和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测年技术等方法,对芙蓉洞内崩塌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芙蓉洞内崩塌物规模巨大,为多期次崩塌作用的产物,分别形成于大于35万年、35~20万年间、10~2.6万年间、2.5万年后及旅游开放后的1995、2000、... 利用洞穴调查和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测年技术等方法,对芙蓉洞内崩塌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芙蓉洞内崩塌物规模巨大,为多期次崩塌作用的产物,分别形成于大于35万年、35~20万年间、10~2.6万年间、2.5万年后及旅游开放后的1995、2000、2003、2008年,既有洞顶围岩的规模性崩塌,也有洞顶石钟乳的崩落和洞底石笋、石柱的倒塌,分别起因于地壳抬升背景下洞内水流下切使原先浮力消失引起洞顶围岩地应力失衡、洞顶石钟乳不断联合使重量超过联合体-洞顶围岩接触面的临界结合力和洞底石笋、石柱受崩落的钟乳石砸中或强地震引发。崩塌作用引起了洞腔的规模性扩大、钟乳石景观和旅游设施的破坏、被迫改变游览线路等环境效应。针对芙蓉洞崩塌特点,提出了洞穴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次生化学沉积 崩塌作用 同位素测年 重庆市武隆县
下载PDF
贵州凉风洞大气降水-土壤水-滴水的δ^(18)O信号传递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7
作者 罗维均 王世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071-2076,共6页
通过对贵州荔波凉风洞(LFD)大气降水、土壤水、土壤气、洞穴滴水以及滴水对应的现代化学沉积物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监测,发现LFD土壤水和滴水主要来源于当地大气降水;3种水(大气降水、土壤水和滴水)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幅度在年内依次减... 通过对贵州荔波凉风洞(LFD)大气降水、土壤水、土壤气、洞穴滴水以及滴水对应的现代化学沉积物氧(氢)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监测,发现LFD土壤水和滴水主要来源于当地大气降水;3种水(大气降水、土壤水和滴水)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幅度在年内依次减小,分别在0~-10‰,-2‰~-9‰和-6‰~-8‰之间;3种水氧同位素值之间存在大致协调同步的季节变化规律:雨季偏轻,旱季偏重;地表蒸发作用导致滴水氧同位素年算术平均值相对于大气降水值偏重约0.3‰以上.计算结果验证了LFD系统中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形成过程基本达到了氧同位素平衡,利用洞穴沉积物氧同位素值恢复和重建古气温和降水量是可行的,但应注意研究区地表蒸发作用对氧同位素值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凉风洞 洞穴滴水 氧同位素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 古气候
原文传递
桂林山水与岩溶地貌
8
作者 李婉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1999年第Z1期124-125,共2页
三年前,我来到桂林,陶醉于秀丽神奇的山水风光之中。三年后,我又踏上了这片土地,展现在我眼前的依旧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人间仙境。虽说是故地重游,但随着知识阅历的丰富,对桂林山水形成的实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桂林... 三年前,我来到桂林,陶醉于秀丽神奇的山水风光之中。三年后,我又踏上了这片土地,展现在我眼前的依旧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人间仙境。虽说是故地重游,但随着知识阅历的丰富,对桂林山水形成的实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桂林绚丽多姿的山水属于岩溶地貌景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山水 岩溶水 岩溶地貌 岩溶洞穴 石灰岩山 岩溶地区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 盐类岩石 桂林地区 可溶性碳
原文传递
神秘的地下世界——神农宫
9
作者 胡建军 《江西画报》 2007年第3期46-47,共2页
在江西万年县盘岭境内的黄天峰山下,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神奇的溶洞——神农宫,这是一个历经亿万年地质变化造就,沉寂在地下的“神洞”。1998年夏季的一场大雨,掀开了她神奇美丽的面纱。神农宫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由地下溶洞和地下河组成,整... 在江西万年县盘岭境内的黄天峰山下,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神奇的溶洞——神农宫,这是一个历经亿万年地质变化造就,沉寂在地下的“神洞”。1998年夏季的一场大雨,掀开了她神奇美丽的面纱。神农宫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由地下溶洞和地下河组成,整个景区全长10公里,落差300余米,荟萃了大自然的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声音美和朦胧美,雄、奇、灵、秀、幽等特点汇集一身,构成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 地下河 神秘 溶洞 世界 钟乳石 洞内 喀斯特地貌 次生化学沉积 地质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