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笃斯越桔茎次生维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友民
王立军
胡国宣
钟岩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教研室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3-25,共3页
文摘
本文对笃斯越桔茎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笃斯越桔茎次生韧皮部中的筛管分子属于双子叶木本型,筛管分子周围无伴胞的存在;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为具梯状穿孔板或单穿孔板的梯纹导管;管胞为普通管胞和环管管胞二种;木射线属异形Ⅰ和异形Ⅱ型;木薄壁组织为傍管薄壁组织和离管薄壁组织并存。
关键词
笃斯越桔
茎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学
Keywords
Vacoinium Uliginosum L., stem, secndary vasculArtissua
分类号
Q949.752.7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软枣猕猴桃茎次生维管组织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军
张友民
钟岩
谷安根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9-83,共5页
文摘
本文对长白山的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Planch ex Miquel)茎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其木材为半环孔材,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底壁倾斜具梯状穿孔板;木薄壁组织丰富,发现其中不仅有离管型,而且也有傍管型。这就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植物的木薄壁组织增添了一种新类型。木射线为异形Ⅰ及异形Ⅱ,并具连接木射线。经研究确认其次生韧皮部的筛管属典型的双子叶木本植物型,其特征为筛管具复筛板,无伴胞。同时本文与本属的其它种也作了比较分析,为其营养繁殖时不定根、不定芽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野生果树资源研究者提供一份有关软枣猕猴桃茎次生维管组织研究的新资料。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学
分类号
Q949.758.2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对开蕨属次生维管组织的发现
被引量:14
3
作者
谷安根
汪矛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89,共3页
文摘
本文对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根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其次生维管组织系由比较进化的,含单穿孔、具螺纹加厚的孔纹导管的次生木质部与比较原始的、含延伸细胞的次生韧皮部构成。
关键词
对开蕨属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学
分类号
Q949.360.4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特点与生境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桂芹
郑玉华
胡顶超
机构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433)
文摘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电镜扫描技术和组织化学鉴定技术,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茎次生维管组织特性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诸多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及管状分子的特性。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厚度比是1/7,韧皮纤维发达;薄壁组织中含蛋白质的细胞丰富;胡杨的茎材中具有比较少、但直径较大、管壁较厚的导管,且管孔多为径向排列的复管孔;胡杨茎的次生木质部形成了以复管孔为主、管胞和束状管胞为辅的管状复合体;木射线残存或演变为纤维管胞;导管存在2种类型,主要为孔纹式,偶见梯纹—孔纹式导管,单穿孔板端壁平截,同时导管分子短。上述特点均说明胡杨次生维管组织结构和管状分子表现出了对特定生境的进化适应。
关键词
胡杨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结构
管状分子
生境
Keywords
Populus euphratica
secondary vascular tissue
anatomical structures
tuber members
habitat
分类号
Q944.5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灯台树茎次生维管组织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聂小兰
王立军
曲同宝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4-636,共3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99-05)
文摘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茎的次生维管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木材为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导管具梯状穿孔板,横闩数18枚,呈平行或自中部分叉的二叉状,木射线多异型Ⅱ,木薄壁组织星散薄壁型,较少傍管。
关键词
灯台树
茎部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学
散孔材
生长轮
导管
横闩数
木射线
Keywords
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
secondary vascular tissue
anatomy
分类号
Q949.763.4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东北茶藨茎次生维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友民
王立军
钟岩
聂晓兰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系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2-14,共3页
文摘
东北茶藨(Ribes mandshurcum (Maxim) Kom)为虎耳草料茶藨属野生果树,其解剖学研究表明:其木材为散孔材,导管分子梯纹和孔纹导管,具梯状穿孔板;木射线为异形Ⅰ和异形Ⅱ型;木薄壁组织为离管薄壁组织和傍管薄壁组织。次生韧皮部筛管分子为典型的双子叶木本植物型。
关键词
东北茶藨
茎
次生维管组织
Keywords
Ribes mandshuricum
stem
secondary vascular tissue
分类号
Q944.55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马尾松次生维管组织的变化特征
7
作者
杨超
范付华
徐刚
机构
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林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4,共9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5261)。
文摘
[目的]旨在揭示马尾松次生维管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和细胞离析等手段,研究马尾松维管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变化。[结果 ]维管形成层分化形成新生韧皮部和木质部时会逐渐富集纤维素;韧皮部发育过程中筛胞发生形变、细胞壁木质化,韧皮部纤维素含量占比下降。木质部管胞由早材向晚材的发育过程中,纹孔直径降低,纹孔数量下降,次生壁木质化程度增加,胞腔面积下降,纤维素含量占比下降,弦向壁及径向壁增厚。[结论 ]次生维管组织内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细胞结构和成分随发育进程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木质部细胞的胞内及胞间输导能力下降,机械强度上升;次生韧皮部丧失输导能力,机械强度上升。
关键词
马尾松
次生维管组织
结构变化
组织 化学分析
Keywords
Pinus massoniana
secondary vascular bundle
structural change
histochemical analysis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Q246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题名 文字表解在植物学函授教学中的运用
8
作者
王正周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1992年第1期59-61,15,共4页
文摘
成人函授教育一般都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主要是通过学员自己阅读教材,并在一定时间里由教师进行有重点的讲授来获得科学知识。因此,如何根据函授教学的这一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们植物学函授教学的实践,在学员教材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把教材内容归纳成相应的文字表解是一种比较好的自学方法;面授时。
关键词
函授教学
成人函授教育
植物学教学
暂时神经联系
综合分析
植物细胞
精子器
胞壁物质
次生维管组织
孢子体世代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题名 茎形成层细胞活动的异常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学文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72-74,共3页
文摘
众所周知,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正常活动,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使根茎进行不断地加粗性生长,这种类型结构的次生生长过程,称为普通型次生生长.但在许多植物中,其次生生长与这种次生生长类型有些不同,其特征是不同部位的形成层活动不均等;韧皮部和木质部相对位置和数量发生改变;出现附加形成层等,其次生生长所形成的次生结构不同于普通类型,产生了异常结构.
关键词
次生 生长
木本双子叶植物
次生 韧皮部
细胞活动
次生维管组织
次生 结构
类型结构
相对位置
薄壁组织
切向分裂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