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次级地块及其主要断裂带现今活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岳彩亚 党亚民 +2 位作者 杨强 刘宗强 皱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以位于川滇区域的陆态网和四川省CORS站速度场为约束,结合研究区已知的断裂分布情况,通过使用欧拉矢量计算方法和反欧拉矢量计算方法求出每个次级块体的欧拉矢量,进而对川滇区域次级块体作进一步的调整。同时对该区域进行1°×1... 以位于川滇区域的陆态网和四川省CORS站速度场为约束,结合研究区已知的断裂分布情况,通过使用欧拉矢量计算方法和反欧拉矢量计算方法求出每个次级块体的欧拉矢量,进而对川滇区域次级块体作进一步的调整。同时对该区域进行1°×1°的网格插值,并利用各次级地块的欧拉矢量反演出每个次级块体的长期运动方向及其速度;对相邻块体的边界处,结合各自块体的欧拉矢量求出同一点在2个块体的速度并作差,进而研究分析各主要断裂带的现今活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区域 次级地块 欧拉矢量 断裂带
下载PDF
滇中次级地块及邻区大地电磁成像和构造运动变形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腾发 陈小斌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3-378,共16页
滇中次级地块是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运动变形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对一条穿过川滇菱形地块南部滇中次级地块的大地电磁测线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获得了沿剖面的岩石圈电性结构.结果显示,滇中次... 滇中次级地块是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运动变形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对一条穿过川滇菱形地块南部滇中次级地块的大地电磁测线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获得了沿剖面的岩石圈电性结构.结果显示,滇中次级地块中上地壳主要由多个独立的高阻体组成.电性结构和小震精定位结果共同揭示了部分断裂在深部的展布情况:程海断裂沿一高阻体的东边界向深部延伸;元谋断裂沿两个高阻体之间的边界向下延伸,倾向西;汤郎-易门断裂切穿了中上地壳中的高阻体.滇中次级地块东部下地壳存在显著的高导体C1,其西边界在浅部表现为明显的结构边界.滇中次级地块东部相对于西部向东运动(以与C1西邻的一高阻体R3的西侧为界).C1可能具有较低的流变强度和黏度,减小了地块东部整体向东运动的阻力.在C1西边界和C1在下地壳解耦作用的共同影响下,边界东侧物质相对于R3向东滑移得更快.受华南地块的阻挡,东部中上地壳处于挤压的构造环境,与该区负的面膨胀率和挤压性质的断裂一致.C1对应地表的应变率很小,表明该区域内部变形较弱,以刚性运动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地壳高导层的解耦作用下,块体内部中上地壳中独立的刚性块体也可能出现刚性挤出的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三维反演 电性结构 滇中次级地块 运动特征
原文传递
汶川、芦山地震前后四川地区应力场时空演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致伟 阮祥 +2 位作者 王晓山 王宇航 祁玉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基于四川地区2000年1月~2014年6月ML≥3.0地震震源机制解,首先分析了四川地区各次级地块和不同断裂带的地震震源机制类型及整体应力场特征,其次以汶川8.0级、芦山7.0级地震为例,研究两次强震发生前后四川各次级地块的主压应力时空演化... 基于四川地区2000年1月~2014年6月ML≥3.0地震震源机制解,首先分析了四川地区各次级地块和不同断裂带的地震震源机制类型及整体应力场特征,其次以汶川8.0级、芦山7.0级地震为例,研究两次强震发生前后四川各次级地块的主压应力时空演化特征。获得的主要认识为:1四川各次级地块的地震震源机制比较紊乱,反映了块体内部构造的复杂性,而断裂带的地震震源机制则相对比较单一,与其运动类型一致;2四川各次级地块及断裂带的整体应力方向比较一致,优势方位呈现NW和NWW向,倾角接近水平;3汶川8.0级、芦山7.0级地震发生前,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及川青地块的主压应力方位均出现过较好的一致性,而在芦山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川青、川中地块的主压应力优势方位则转变为NE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应力场 次级地块 震源机制解 阻尼反演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