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立体EOF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立峰 许建平 何金海 《海洋预报》 2005年第4期27-35,共9页
应用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构造了一个立体的西低东高的四级阶梯模型,使用EOF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时空分解,并讨论与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两个主分量方差贡献达到42.58%,其中第一主分量代表了暖池-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 应用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构造了一个立体的西低东高的四级阶梯模型,使用EOF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时空分解,并讨论与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两个主分量方差贡献达到42.58%,其中第一主分量代表了暖池-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第二主分量代表了次表层温度距平的东西运移模态。后者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个过程,在赤道及其附近,由冷位相变暖位相为渐变过程,暖位相变冷位相是突变过程,在赤道外南北纬10°附近则反之,厄尔尼诺正是东西运移模态突变的结果。时滞相关分析估算,一次ENSO循环的平均周期约为41个月,即3.42a,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与温度距平的东西运移模态的位相差平均约为9.7个月。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一个对nino3指数预报效果比较理想的预报方程,其中EOF分解的第一时间系数对nino3距平指数有重要的预报价值,第二时间系数对nino3距平指数预报意义虽然不如第一时间系数明显,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表层海温距平 阶梯模型 ENSO循环 nino3指数预报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E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华栋 李婧 +1 位作者 叶志敏 兰伟仁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21-27,共7页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 通常气候变量场在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自相关及交叉相关,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ExtendedEOF,以下记作EEOF)分析是在经典的EOF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时考虑了要素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可以得到变量场的移动性分布结构。本文通过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SOTA)场的EEOF分解,发现第一特征向量是关于ElNino的模态,它反映了ElNino的发生持续消亡的整个过程,对应的时间系数(第一主分量)与Nino3指数有很好的同时相关。第二特征向量是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态,它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从暖位相到冷位相(同时东太平洋从冷位相到暖位相)的过程,第二主分量与滞后6~10个月的Nino3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两个主分量不但有助于了解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过程,而且为厄尔尼诺的预报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太次表层海温距平 EEOF分解 厄尔尼诺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次表层三维海温距平场的EOF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立峰 许建平 何金海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共9页
应用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构造了一个立体的西低东高的四级阶梯模型,使用EOF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时空分解,重点讨论了分解结果与ENSO循环的关系,并对Nino 3距平指数进行试预报,结果表明,用EOF分解的第一主分量代表暖池-厄尔尼诺(拉尼娜... 应用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构造了一个立体的西低东高的四级阶梯模型,使用EOF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时空分解,重点讨论了分解结果与ENSO循环的关系,并对Nino 3距平指数进行试预报,结果表明,用EOF分解的第一主分量代表暖池-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第二主分量代表次表层温度距平的东西运移模态,厄尔尼诺事件正是东西运移模态突变的结果。时滞相关分析估算,一次ENSO循环的平均周期约为41个月,厄尔尼诺、拉尼娜模态与温度距平的东西运移模态的位相差平均约为9.7个月。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超前Nino 3距平指数3、6和12个月的3个预报方程。预报结果表明,第一、第二时间系数对Nino 3距平指数均具有一定的预报价值,预报时效可达1 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表层海温距平 阶梯模型 ENSO循环 热带太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对ENSO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巢清尘 巢纪平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93-1300,共8页
分析了从1955~1998年44 a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指出在这一期间共发生了11次El Nino事件,这些事件的初始海温正距平无一例外地都在“暖池”次表层160 m附近生成,发展到一定强度,到西太平洋出现异常的持续西风距平后,暖的海... 分析了从1955~1998年44 a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指出在这一期间共发生了11次El Nino事件,这些事件的初始海温正距平无一例外地都在“暖池”次表层160 m附近生成,发展到一定强度,到西太平洋出现异常的持续西风距平后,暖的海温距平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海表传播,经过1a左右的时间,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海表的El Nino 3或1、2海域形成通常认为的El Nino事件。进一步分析1960~1999年的850 hPa风场指出,在热带西太平洋西风距平爆发前,赤道东印度洋已经有距平西风持续维持了2a左右(西南季风),然后距平西风快速地向东发展产生热带西太平洋的距平西风,或真正的强西风,致使西太平洋出现El Nino爆发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这40 a中,这一过程对所有的El Nino事件无一例外,同样的分析方法也用到这44 a中的La Nina事件,冷的海温距平也都首先在“暖池”的次表层形成,然后沿着温跃层向东向表层传播,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东风前,印度洋也早已是持续的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N^o LaNin^o 暖池次表层海温距平 印度洋西风 厄尔尼诺 拉尼娜 热带西太 东印度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