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次赤县与唐宋之际皇陵属县管理制度变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齐子通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56,共9页
-
基金
中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唐代多都制与府县关系研究”(YSZ18007)。
-
文摘
次赤、次畿县是唐后期产生的新县级。关于次赤、次畿县县令官品,学界通常认为"史料不载,难以详考",但仍可通过多个"侧面"进行推断。次赤县令官品应与陵令相同,为从五品上,次畿县令官品为正六品下。尽管唐代皇陵属县与长安县皆为赤县,但从经济、官制等角度考察,两者明显存在"名""实"矛盾,这是奉先等皇陵属县由赤县转变为次赤县的重要原因。而唐代皇陵属县为次赤县的规制深刻影响了五代北宋皇陵属县等级制度。此外,唐朝末年皇陵陵令和皇陵属县县令之间的独立性被打破,出现了二者合流现象,致使权重增加,皇陵属县一度升为"赤县",但很快又降为"次赤县",回归旧制。陵令和皇陵属县县令的"合流"引发了五代北宋皇陵管理制度的重要变革,进入宋代,皇陵管理与属县政务合一成为典故惯例。
-
关键词
次赤县
次赤令
皇陵属县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从官品到俸秩:关于唐五代县之等第的考察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罗凯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42-56,158,共16页
-
文摘
唐代县的等第,以户口、官品、俸秩、迁转次序等不同的标准看,有四等、五等、六等、七等、八等、十等诸说。从历时性而言,县等是不断增多的,由前期的六等逐渐发展到后期的十等,只是天宝时曾一度事实上取消下县,稍显波折。而望、紧、次赤、次畿县的出现,均与户口多寡无直接关系,更多地体现出“资地美恶”的特征。其中“次赤县”的问题尤其复杂,因其牵涉“赤县”的广义和狭义问题,综合分析,次赤县制度在传世文献中出现,不晚于唐德宗初年,很可能最迟代宗初期已经产生。而代宗末年至德宗前期形成的俸秩,对唐后期乃至五代的县之等第,也有新的影响。五代皆以户口多少定县的等第,只是不同王朝有不同的标准,繁简不一。通观唐五代县之等第,总体上呈现出从官品本位到以俸秩为准的演变路径。
-
关键词
唐五代
等第
中下县
次赤县
俸秩
-
Keywords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county tiers
middle and lower level county
Ci Chi county
salary rank
-
分类号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