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A-R可以促进ddI的代谢以及抗HIV的功能
1
作者 龚一飞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1期21-22,共2页
2′,3′一双脱氧次黄苷(ddI)的抗病毒活性取决于其在细胞内转化为三磷酸双脱氧次黄苷((ddITP)。5—氨基—4咪唑羧酰胺(ALCA-R)是嘌呤生物合成过程中一天然代谢产物,它可转化为次黄苷酸(IMP)。后者是腺苷和鸟苷生物合成的底物,因此可以... 2′,3′一双脱氧次黄苷(ddI)的抗病毒活性取决于其在细胞内转化为三磷酸双脱氧次黄苷((ddITP)。5—氨基—4咪唑羧酰胺(ALCA-R)是嘌呤生物合成过程中一天然代谢产物,它可转化为次黄苷酸(IMP)。后者是腺苷和鸟苷生物合成的底物,因此可以增进细胞内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库。同时,在由细胞浆5,—核苷酸酶催化 ddI 磷酸化并产生单磷酸双脱氧次黄苷的过程中,IMP 可以提供磷酸基。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研究 ALCA-R 对ddI 磷酸化以及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活性 次黄苷酸 磷酸化 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生物合成过程 代谢库 代谢产物 内转化 酶催化 细胞内
下载PDF
卡介苗联合Poly I:C接种对新生期小鼠脾脏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云 刘恩梅 +2 位作者 杨锡强 刘崇海 李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联合Poly I:C新生期接种对小鼠脾脏T细胞功能亚群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清洁级BALB/c小鼠32只,分4组:对照组、BCG组、Poly I:C组、BCG和Poly I:C联合接种组,新生期接种4周后取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联合Poly I:C新生期接种对小鼠脾脏T细胞功能亚群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清洁级BALB/c小鼠32只,分4组:对照组、BCG组、Poly I:C组、BCG和Poly I:C联合接种组,新生期接种4周后取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8^+IFN-γ^+、CD3^+CD8^-IFN-γ^+、CD3^+CD8^+IL-4^+、CD3^+CD8^-IL-4^+、CD4^+Foxp3^+T细胞的比例,其分别代表Te1、TH1、Tc2、TH2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结果BCG组、Poly I:C组、BCG和Poly I:C联合接种组TH1、Tc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个接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2、TH2和Treh比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个接种组TH1/TH2和总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接种组TH1/TH2比值高于BCG组(P〈0.05),Tc1/Tc2比值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D4^+Foxp3^+T细胞比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期BCG和Poly I:C接种均能促进TH1、Te1细胞亚群的发育,提高TH1/TH2比值,其联合接种在TH1/TH2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但不能影响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 T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异源蓝舌病毒dsRNA与PolyI:C诱导人源体细胞产生IFN-β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戴莹 陈冬娥 +2 位作者 高婧 胡俊 董长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异源动物蓝舌病毒dsRNA诱导人源细胞产生干扰素(IFN)的能力。方法借助体外培养系统,利用ELISA技术检测IFN诱导剂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I:C)、蓝舌病毒(BTV)及BTV dsRNA3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 目的探讨异源动物蓝舌病毒dsRNA诱导人源细胞产生干扰素(IFN)的能力。方法借助体外培养系统,利用ELISA技术检测IFN诱导剂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I:C)、蓝舌病毒(BTV)及BTV dsRNA3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含量,以比较研究其诱导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胚肺细胞HEL产生IFN-β的能力和特征。结果这3种因子均能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和人正常肺细胞HEL产生IFN-β,BTVdsRNA诱导IFN-β产生的能力显著高于PolyI:C和BTV。浓度高的BTVdsRNA诱导细胞产生的IFN-β水平高,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BTVdsRNA对不同性质的人源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人正常肺细胞HEL)具有不同的诱导产生IFN-β的能力,诱导人正常肺细胞HEL产生IFN-β的能力显著地高于诱导人肺癌细胞A549产生IFN-β的能力(P〈0.05)。结论裸露的BTVdsRNA分子能有效地诱导人源细胞产生IFN-β;结合BTV和dsRNA对人的安全性以及人类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内源性IFN诱导剂的事实,可以推断BTV dsRNA具有发展成内源性IFN诱导剂之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BTV DSRNA 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 干扰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