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被引量:7
1
作者 韩东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6,共10页
践言冲突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论辩方法,在20世纪语用学转向之后受到普遍关注。欣提卡以践言冲突方法深入分析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使其论证成为哲学史研究中的典范;阿佩尔将其纳入自己的先验语用学框架,哈贝马斯则将其引入形... 践言冲突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论辩方法,在20世纪语用学转向之后受到普遍关注。欣提卡以践言冲突方法深入分析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使其论证成为哲学史研究中的典范;阿佩尔将其纳入自己的先验语用学框架,哈贝马斯则将其引入形式语用学理论,使之成为相当有效的论辩武器;在《逻辑哲学论》中陷入践言冲突的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则走出了这一陷阱,并运用践言冲突方法治疗哲学的疾病,使之成为普遍的哲学方法。通过对践言冲突的内涵及其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方法在驳斥极端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从而为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言冲突 欣提卡 阿佩尔 哈贝马斯 维特根斯坦
原文传递
“Is”的家族相似性与“Existence”的乡愁 被引量:2
2
作者 韩东晖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共6页
关于"Is"的"弗雷格-罗素多义性论题"一经提出,就成为分析哲学家普遍接受的共识,有些哲学史家还将其用于考察哲学史、特别是古希腊哲学史中的"to on/Being"问题。这一论题的根源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其... 关于"Is"的"弗雷格-罗素多义性论题"一经提出,就成为分析哲学家普遍接受的共识,有些哲学史家还将其用于考察哲学史、特别是古希腊哲学史中的"to on/Being"问题。这一论题的根源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其基本思路在康德、密尔那里已然成型,而在弗雷格那里得到清晰的界定。维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性方法观察了"Is"的用法。海德格尔早期从生存论出发为作为"存在"的"Sein/Is"找到了新的"家"。在西学中译中,汉语缺乏西文中兼系词功能与存在用法于一身的具有屈折变化的系词,因此找不到与Being直接对应的现成译名,这未免令人遗憾。我们现在所最需要的,应该是一部比较详细的"Is"演变的概念史,以更为深入的研究"Is"的多重用法的家族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弗雷格-罗素多义性论题 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欣提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