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初期印尼欧亚裔移民荷兰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燕清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年第3期75-81,110,共7页
印尼欧亚裔起源于早期西方殖民者与印尼当地人的交往,这个独特的群体在荷兰殖民时期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1949年印尼独立后,大多数欧亚裔放弃选择印尼国籍,并向祖国荷兰"遣返"。荷兰政府对这些移民采取以同化为目的的政策,今... 印尼欧亚裔起源于早期西方殖民者与印尼当地人的交往,这个独特的群体在荷兰殖民时期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1949年印尼独立后,大多数欧亚裔放弃选择印尼国籍,并向祖国荷兰"遣返"。荷兰政府对这些移民采取以同化为目的的政策,今天欧亚裔已成功地融入荷兰社会,成为荷兰多元社会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初期 印尼欧亚裔 遣返 荷兰
下载PDF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2
作者 王增红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2期222-234,共13页
本文是在美国新的族裔话语形势下,重新审视一直以来被定性为华裔作家的戴安娜·张和她的代表作《爱的边界》。通过梳理有关批评史和细读文本,本文肯定了戴安娜·张作为欧亚裔混血族作家在混血族文学领域的价值。在种族秩序严苛... 本文是在美国新的族裔话语形势下,重新审视一直以来被定性为华裔作家的戴安娜·张和她的代表作《爱的边界》。通过梳理有关批评史和细读文本,本文肯定了戴安娜·张作为欧亚裔混血族作家在混血族文学领域的价值。在种族秩序严苛的50年代美国社会,戴安娜·张通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战时上海这个特殊的环境隐喻中,把欧亚裔混血族在美国社会无容身之所的境遇曲折地表达出来。《爱的边界》不仅出色地探讨了欧亚裔分裂的自我意识和悲剧的生存状态,为西方读者刻画了一种关于欧亚裔的存在主义印象,重申了混血族存在的权利,而且通过欧亚裔主人公的身份抉择诠释了戴安娜·张对欧亚裔身份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挑战了当时美国社会严格的种族分类体系和单一种族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安娜·张 《爱的边界》 欧亚裔 混血族 身份
下载PDF
埃迪斯·莫德·伊顿文化身份研究
3
作者 殷燕旭 《前沿》 2016年第7期100-103,共4页
埃迪斯·莫德·伊顿是北美华裔文学的先驱,独特的成长环境使她接触到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这样双重的文化身份既使她陷入对自身身份归属的矛盾和迷茫中,同时也给予了她跨越性比较性地观照中西文化的开放视角。本文从具体的个体... 埃迪斯·莫德·伊顿是北美华裔文学的先驱,独特的成长环境使她接触到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这样双重的文化身份既使她陷入对自身身份归属的矛盾和迷茫中,同时也给予了她跨越性比较性地观照中西文化的开放视角。本文从具体的个体出发论述了伊顿的文化身份,阐述了其从非此非彼的文化孤儿到即此又彼的"欧亚裔"主观认知的文化身份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顿 文化身份 文学 欧亚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