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亥前期欧榘甲革命自立主张探析——以《新广东》为中心
1
作者 宋德华 刘雪琴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第5期40-47,共8页
欧榘甲《新广东》一书中革命自立主张的形成,有一个逐渐摆脱康有为思想束缚的演变过程。其着力宣扬的分省自立之说,融入了反清革命、自由独立、联邦共和等观念,而尤以联合秘密社会以成就广东自立的设想最具个人特色。欧榘甲的转变不仅... 欧榘甲《新广东》一书中革命自立主张的形成,有一个逐渐摆脱康有为思想束缚的演变过程。其着力宣扬的分省自立之说,融入了反清革命、自由独立、联邦共和等观念,而尤以联合秘密社会以成就广东自立的设想最具个人特色。欧榘甲的转变不仅受到同属康门弟子的梁启超的启发,而且受到革命派多方面的影响。《新广东》发表后,无论在改良派还是在革命派阵营中,都引起很大反响。尽管欧榘甲最后并未脱离康门而成为革命党人,但他在辛亥前期的激进政治取向及其与革命派之间的呼应和互动,仍然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榘甲 《新广东》 革命自立 秘密社会
下载PDF
论清末广东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以欧榘甲的《新广东》为考察对象
2
作者 魏燕齐 《唐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4-51,共8页
清末广东革命人士欧榘甲通过著名政论《新广东》一文,试图统一广东的内部族群,既表达了追求广东独立的地方主义思想,同时又把民族国家的建设要求置于眉睫之前。他的思想经历了地方"民族主义"的胎动和消解。对此政论深入研究,... 清末广东革命人士欧榘甲通过著名政论《新广东》一文,试图统一广东的内部族群,既表达了追求广东独立的地方主义思想,同时又把民族国家的建设要求置于眉睫之前。他的思想经历了地方"民族主义"的胎动和消解。对此政论深入研究,可以对清末南方地区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的复杂思想做一管之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主义 民族主义 新广东 欧榘甲
下载PDF
《黄萧养回头》作者为欧榘甲考--兼论欧榘甲在前期《新小说》作者群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军 裘思乐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文比对粤剧剧本《黄萧养回头》与长篇政论文《新广东》,结合相关史料,认为《黄萧养回头》作者即《新广东》作者欧榘甲。在前期《新小说》作者群中,欧榘甲是仅次于梁启超的第二号重要人物,其地位、贡献及对粤剧改良的倡导作用应得到充... 本文比对粤剧剧本《黄萧养回头》与长篇政论文《新广东》,结合相关史料,认为《黄萧养回头》作者即《新广东》作者欧榘甲。在前期《新小说》作者群中,欧榘甲是仅次于梁启超的第二号重要人物,其地位、贡献及对粤剧改良的倡导作用应得到充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萧养回头》 欧榘甲 《新广东》《新小说》 梁启超
原文传递
评康有为的商务活动
4
作者 方志钦 蔡惠尧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99-102,共4页
评康有为的商务活动方志钦蔡惠尧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于1899年7月20日联合一批加拿大爱国华侨创立保皇会。8月4日,在域多利(今译维多利亚)中华会馆举行祝光绪“圣寿”仪式,保皇会正式开始活动。广大华侨身居异乡,心系... 评康有为的商务活动方志钦蔡惠尧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于1899年7月20日联合一批加拿大爱国华侨创立保皇会。8月4日,在域多利(今译维多利亚)中华会馆举行祝光绪“圣寿”仪式,保皇会正式开始活动。广大华侨身居异乡,心系祖国,在人员、财源、精神上对“专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皇会 康有为 刊稿 经商活动 信据 欧榘甲 墨西哥 广东社会科学 东亚图书馆 商务
下载PDF
京剧《党人碑》悲剧性之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苗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39-142,共4页
一般认为王国维是最早用悲剧观念进行中国戏剧研究的学者。但从广义来看,运用悲剧观念考察中国戏剧,却由蒋观云、欧榘甲首开风气。1903年到1905年间,他们二人先后关注过同一部作品——首演于1901年、由汪笑侬改编的京剧《党人碑》,并评... 一般认为王国维是最早用悲剧观念进行中国戏剧研究的学者。但从广义来看,运用悲剧观念考察中国戏剧,却由蒋观云、欧榘甲首开风气。1903年到1905年间,他们二人先后关注过同一部作品——首演于1901年、由汪笑侬改编的京剧《党人碑》,并评定其为悲剧。这种评价背后的意义是:蒋观云、欧榘甲所理解的"悲剧"与汪笑侬改编版《党人碑》的某些诉求视域交融,促成这一桩汉语语境较早的悲剧审美判断。但这种审美判断却隐含了强烈的时代政治因素。辨析之后不难发现,这种对"悲剧"的推崇,实质是对革命的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人碑 悲剧性 汪笑侬 欧榘甲 蒋观云
下载PDF
近代“革命”再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莎 聂长顺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语境源于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但在宏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对于广大受众而言,他们的语境却未必是经典文本(系列)所呈现的逻辑结构本身,而往往是源于经典文本的片言只语,主要是与广大受众的现实境遇或愿景相契合而被选择的若干词汇。这... 语境源于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但在宏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对于广大受众而言,他们的语境却未必是经典文本(系列)所呈现的逻辑结构本身,而往往是源于经典文本的片言只语,主要是与广大受众的现实境遇或愿景相契合而被选择的若干词汇。这种词汇甚至被用来作为时代的标志,成为层级远超一般词汇的'关键词'。在近代中国,'革命'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键词'。甚至可以说,不了解'革命',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近代。关于近代'革命',迄今学界已颇有研究~①,但关于新名'革命'在日本的创立、确立过程,入华及其后所发生的'文化事件'等问题,仍有再考察之余地,是为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字汇 欧榘甲 出版者
下载PDF
维新运动时期的澳门《知新报》 被引量:3
7
作者 汤仁泽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维新运动时期的澳门《知新报》汤仁泽《知新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在澳门创办的报刊,于1897年2月22日(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初为五日刊,自第十九册起改为旬刊,至一一四册起,改为半月刊。见到最后一册是1901年... 维新运动时期的澳门《知新报》汤仁泽《知新报》是维新运动时期在澳门创办的报刊,于1897年2月22日(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初为五日刊,自第十九册起改为旬刊,至一一四册起,改为半月刊。见到最后一册是1901年1月20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新报》 康有为 维新运动 《时务报》 梁启超 十三年 澳门 《春秋》 欧榘甲 变法维新
下载PDF
公共交往对梁启超报刊言论的影响
8
作者 王冰 《青年记者》 2011年第9Z期75-76,共2页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对公共事务自由、公开地发表意见。①而在这个领域内开展的"普遍主义的。
关键词 《新民丛报》 《清议报》 开民智 《时务报》 社会生活 维新派 陈千秋 宫崎寅藏 欧榘甲 托古改制
下载PDF
家国之光耀百年——记近代教育启蒙者、光祖中学首任校长欧榘甲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更晓 李青海 《未来教育家》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欧榘甲(1870—1911),字云高、云樵,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淡水人,康有为门生,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时务报》、《清议报》、《文兴报》、《南洋总汇报》等主笔,致公党《大同日报》创始人之一。1906年创办光祖学堂并任首任校长,提出&... 欧榘甲(1870—1911),字云高、云樵,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淡水人,康有为门生,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时务报》、《清议报》、《文兴报》、《南洋总汇报》等主笔,致公党《大同日报》创始人之一。1906年创办光祖学堂并任首任校长,提出"家国之光"办学理念。著作有《环球日记》、《观戏记》、《论政变为中国不亡之关系》、《中国历代革命说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榘甲 近代教育 家国 启蒙者 时务学堂 《清议报》 《时务报》 维新运动 陈宝箴 教育救国
原文传递
《新广东》:从政治到文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晓虹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26,共19页
1902年,康有为弟子欧榘甲在美国旧金山市的《文兴日报》上发表了一组政论文,其核心思想乃是主张"广东自立"以救中国。这组政论文很快由日本横滨的新民丛报社印行了题名《新广东》的单行本,而其所具有的民族革命宣传品的性质,... 1902年,康有为弟子欧榘甲在美国旧金山市的《文兴日报》上发表了一组政论文,其核心思想乃是主张"广东自立"以救中国。这组政论文很快由日本横滨的新民丛报社印行了题名《新广东》的单行本,而其所具有的民族革命宣传品的性质,在当时激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康梁派内部的争论,不但彰显了梁启超、欧榘甲、徐勤等弟子的革命倾向,并且,从乃师康有为的力加遏制,亦可见保皇会策略的变动。这场政治论争尚延续到文学书写,在《新小说》杂志中继续展开。经由梁启超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的敷演以及受康有为压制后的叙述调整,欧榘甲的粤剧《黄萧养回头》以戏曲形式坚持己见、继续争辩,加上清政府驻古巴总领事廖恩焘创作的粤讴《趁早乘机》的大力呼应,《新广东》构想的以地方自治主导的维新政治蓝图,在文学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榘甲 梁启超 康有为 《新广东》 《新小说》 广东自立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中国革命辩论中的“亚洲故事”——以康有为与其弟子的辩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翔 《全球史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25-139,311-312,共16页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初共和革命辩论开端时刻围绕印度近代亡国史等'亚洲故事'的辩论。康有为批驳欧榘甲等弟子以分省自立的方式推动革命的主张,将近代印度'悖蒙古而自立'的亡国史视为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比较对象,认为&#... 本文分析了20世纪初共和革命辩论开端时刻围绕印度近代亡国史等'亚洲故事'的辩论。康有为批驳欧榘甲等弟子以分省自立的方式推动革命的主张,将近代印度'悖蒙古而自立'的亡国史视为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比较对象,认为'由合而分'是致亡之道,'由分而合'是强盛之道,中国本是统一国家,不必自我削弱。辛亥革命之后革命派事实上采用了康有为的这一主张。康有为虽然对近代大国吞并殖民小国的'霸国'秩序有所批判,但顺应这一秩序,并希望中国成为整合亚洲的霸国,其亚洲想象是一种霸权论述。章太炎等革命派的亚洲想象是中、日、印等亚洲国家团结起来反抗西方帝国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弱小者的团结反抗造就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世界并没有像康有为所预想的那样发展,而是在20世纪掀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全球性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强调团结与反抗的革命主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通过20世纪初的革命辩论,君主立宪派和共和革命派共同探索了在全球变局中的'分''合'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欧榘甲
原文传递
己亥冬梁启超赴檀原因成说质疑
12
作者 陈长年 《北大史学》 1994年第1期246-250,共5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维新两派始而接近,终则决裂。在这一离合变化的过程中,有段史事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己亥(1899年)冬梁启超的檀香山之行。长期以来,史学界论及梁启超此行原因,几无一不本下述冯自由的说法:自是年春康有为离开日本,... 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维新两派始而接近,终则决裂。在这一离合变化的过程中,有段史事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己亥(1899年)冬梁启超的檀香山之行。长期以来,史学界论及梁启超此行原因,几无一不本下述冯自由的说法:自是年春康有为离开日本,梁启超与孙中山往还日密,逐渐倾心革命,夏秋间至有双方联合组党之计划,拟以孙中山为会长,梁副之。为此,梁启超约欧榘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自由 欧榘甲 湖南时务学堂 康党 革命派 康梁 革命党人 光绪皇帝 《清议报》 共和政体
原文传递
2009年《戏剧艺术》总目录
13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格洛托夫斯基 戏剧 欧榘甲 《钦差大臣》 目录 检索工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