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CERN)正式成立于1954年。作为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CERN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传播实践,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在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CERN)正式成立于1954年。作为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CERN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传播实践,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在所有的方法与理念中,有两点对于今日中国的科学传播尤其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在科普活动中也注重传递包括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价值与理念;二是在处理科学与社会的问题上注重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展开更多
提到CERN,人们都知道是发现“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粒子)的地方。在中国,经常把CERN称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其实CERN的全称是“欧洲核研究组织”(Organisation Europe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它的简称本来应该是O...提到CERN,人们都知道是发现“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粒子)的地方。在中国,经常把CERN称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其实CERN的全称是“欧洲核研究组织”(Organisation Europe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它的简称本来应该是OERN,但因为不好读,所以根据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W.K.Heisenberg)的建议,直接沿用了之前已经闻名世界的筹备机构“欧洲核研究委员会”(Conseil Europ6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的简称CERN。展开更多
引言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政府及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的工作是从1988年开始的,至今已经10多年了。中国科学院自50年代初建院以来,至今已经建立了分布在全国的一些重要...引言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政府及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的工作是从1988年开始的,至今已经10多年了。中国科学院自50年代初建院以来,至今已经建立了分布在全国的一些重要生态类型区域,代表着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100多个野外试验站。建立这些野外试验站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当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以及观测和研究像冰川、冻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现象。在过去的50年中,这些站在帮助当地发展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环境问题以及推动生态学研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以来,由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以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为代表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启动。展开更多
文摘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CERN)正式成立于1954年。作为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CERN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传播实践,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在所有的方法与理念中,有两点对于今日中国的科学传播尤其具有借鉴意义:一是在科普活动中也注重传递包括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价值与理念;二是在处理科学与社会的问题上注重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文摘提到CERN,人们都知道是发现“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粒子)的地方。在中国,经常把CERN称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其实CERN的全称是“欧洲核研究组织”(Organisation Europe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它的简称本来应该是OERN,但因为不好读,所以根据著名物理学家海森伯(W.K.Heisenberg)的建议,直接沿用了之前已经闻名世界的筹备机构“欧洲核研究委员会”(Conseil Europ6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的简称CERN。
文摘引言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政府及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的工作是从1988年开始的,至今已经10多年了。中国科学院自50年代初建院以来,至今已经建立了分布在全国的一些重要生态类型区域,代表着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100多个野外试验站。建立这些野外试验站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当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以及观测和研究像冰川、冻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现象。在过去的50年中,这些站在帮助当地发展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环境问题以及推动生态学研究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以来,由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以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为代表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