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19世纪中西方关于汉文典籍满译规范的歧见
1
作者 邓科 夏登山 《国际汉学》 2024年第4期43-49,155,156,共9页
18—19世纪的清朝官方与欧洲汉学先驱不约而同地关注以满文翻译汉文典籍的政治文化价值,但针对汉籍满译规范的实施效果,双方的观点却互生龃龉。本文结合翻译规范的视角,借助原始材料详细考证双方译论的歧点与原因,指出欧洲汉学家虽然积... 18—19世纪的清朝官方与欧洲汉学先驱不约而同地关注以满文翻译汉文典籍的政治文化价值,但针对汉籍满译规范的实施效果,双方的观点却互生龃龉。本文结合翻译规范的视角,借助原始材料详细考证双方译论的歧点与原因,指出欧洲汉学家虽然积极肯定汉籍满译作为文化中介的权威性,但是对清廷关于照字翻译的晓畅性主张却总体持商榷态度。其原因或与双方当时各自面对的现实翻译需求和满文训练条件有密切关联,反映出近世中西知识界对汉籍满译的差异化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籍满译规范 清朝官方 欧洲汉学家 照字翻译 晓畅性
下载PDF
近代与否之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6-490,共15页
自明初至清前期,北京古观象台上曾先后安置过郭守敬式的中国本土天文仪器,以及耶稣会士主持建造的欧洲第谷式仪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类属性迥异的仪器同时存在于古观象台,使欧洲人对这两类仪器的历史有不同的关注点,从而形成对古... 自明初至清前期,北京古观象台上曾先后安置过郭守敬式的中国本土天文仪器,以及耶稣会士主持建造的欧洲第谷式仪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类属性迥异的仪器同时存在于古观象台,使欧洲人对这两类仪器的历史有不同的关注点,从而形成对古观象台的不同印象。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通过书籍、报刊以及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览得以反映,产生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古观象台 欧洲汉学家 巴黎天文台 巴黎1889年世博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