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拿破仑与欧洲犹太人的解放
1
作者 贾延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作为法国大革命时代影响欧洲历史的风云人物,拿破仑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带给了他统治区域内的犹太人。拿破仑以革命性的方式解放犹太人,并赋予他们以平等的公民权。同时,拿破仑又对犹太人进行改造,希望他们同化于当地社会。拿破仑对犹太... 作为法国大革命时代影响欧洲历史的风云人物,拿破仑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带给了他统治区域内的犹太人。拿破仑以革命性的方式解放犹太人,并赋予他们以平等的公民权。同时,拿破仑又对犹太人进行改造,希望他们同化于当地社会。拿破仑对犹太人的政策对犹太人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犹太人的解放进程。犹太人因此走出隔都生活,开始大规模参与欧洲经济生活,职业领域逐渐扩大,社会和文化融入的进程得以加快,逐步同化于所在国的主流社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拿破仑 欧洲犹太人 解放
下载PDF
熟悉的异乡和故乡中的异客——从《奇迹年代》看欧洲犹太人的边缘性生存境遇
2
作者 李春霞 谢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0-33,共4页
犹太作家阿佩菲尔德用凄婉的笔调,在《奇迹年代》中借一个年仅12岁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二战爆发前夕一个奥地利犹太家庭的不安、骚动和没落。透过对这个家庭在特殊历史境遇下横遭灾祸的描写,作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犹太人在欧洲曾经遭... 犹太作家阿佩菲尔德用凄婉的笔调,在《奇迹年代》中借一个年仅12岁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二战爆发前夕一个奥地利犹太家庭的不安、骚动和没落。透过对这个家庭在特殊历史境遇下横遭灾祸的描写,作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犹太人在欧洲曾经遭受的恐惧。同时,作者还冷峻地告诉读者:那段历史犹如恶灵并未随时间的消逝而消逝,欧洲依旧是犹太人熟悉的异乡,而其回归之路也非一条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犹太人 西化 回归 生存境遇
下载PDF
新中世纪学复合论域研究解析——以中世纪欧洲犹太人问题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云龙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4,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现后现代规定性的新中世纪学取代传统中世纪学,渐成国际学术界的主流。欧洲中世纪犹太人论域典型地反映出新中世纪学与传统中世纪学的学术分野。新中世纪学专家推翻了传统中世纪学关于犹太人从古典时期开始遍布欧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现后现代规定性的新中世纪学取代传统中世纪学,渐成国际学术界的主流。欧洲中世纪犹太人论域典型地反映出新中世纪学与传统中世纪学的学术分野。新中世纪学专家推翻了传统中世纪学关于犹太人从古典时期开始遍布欧洲的定论、帮助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的"第五纵队"的定谳、垄断欧洲贸易的定式。新中世纪学专家通过在复合论域,解读1096年十字军莱茵兰屠犹事件文本及其与大屠杀的现代学理构造机理的同一性和内在联系,揭示了欧洲犹太人千年创伤史为犹太复国主义提供历史基础与逻辑前提的学术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世纪学 欧洲犹太人 创伤史 莱茵兰屠犹事件
原文传递
体验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吉 张宏建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是柏林城市建筑中颇具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建筑设计、建造过程的阐释,社会争论焦点与建筑师解决办法的剖析及个人体验,讲述了一个曲折的建筑故事。
关键词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 建筑故事 建筑体验
下载PDF
基于文化适应理论的《最后的避难地:上海》身份认同研究
5
作者 于秋璇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1933年初至1950年6月,约一万八千名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移民为了躲避纳粹政权的政治迫害,被迫在上海避难。由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加之上海特殊的政治形势,这座城市被视为欧洲犹太人“最后的避难地”。基于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犹太... 1933年初至1950年6月,约一万八千名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移民为了躲避纳粹政权的政治迫害,被迫在上海避难。由于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加之上海特殊的政治形势,这座城市被视为欧洲犹太人“最后的避难地”。基于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犹太人流亡上海”多次成为当代德语流亡文学中描写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迫害 犹太移民 身份认同 政治形势 欧洲犹太人 纳粹政权 流亡文学 避难地
下载PDF
欧洲遇害犹太人纪念馆
6
作者 吕宏伟 《友声》 2005年第6期46-48,共3页
秋风给柏林带来阵阵凉意,路上的行人因此都加快了脚步而显得行色匆匆。德国首都柏林虽是有350万人口的大都市,但市区面积却有800平方公里,并不显得拥挤,人们游览一般无需排队等候。而在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却有一列长长的参观队... 秋风给柏林带来阵阵凉意,路上的行人因此都加快了脚步而显得行色匆匆。德国首都柏林虽是有350万人口的大都市,但市区面积却有800平方公里,并不显得拥挤,人们游览一般无需排队等候。而在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却有一列长长的参观队伍,人们静静地在风中伫立。尽管每隔大约一刻钟才放10个游人进入,但大家都显得耐心而平和。视线从队尾移到队首,看到一座下沉式的参观入口。入口的西边是一大片黑色水泥柱林立的场地,和柏林市中心恢宏的建筑以及葱郁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入口旁边有一块半米高的水泥碑,上书“欧洲遇害犹太人纪念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遇害犹太人纪念馆 德国 陈列馆 二战
原文传递
铭刻在德国心脏的忏悔——记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7
作者 汪建国 《党史纵横》 2005年第8期1-1,共1页
关键词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德国 纳粹主义 战争
原文传递
同化主义语境下欧洲犹太知识分子的身份困惑——以卡夫卡为个案的考察
8
作者 李晔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5,共8页
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犹太人获得公民权的过程中,同化主义思潮蔓延于犹太世界。然而,无论犹太人在同化的道路上走得有多远,仍然很难被主流社会接纳,反犹主义浪潮一次次打碎了犹太人的同化梦,由此在犹太社会出现了一种对民族传统从背弃到... 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犹太人获得公民权的过程中,同化主义思潮蔓延于犹太世界。然而,无论犹太人在同化的道路上走得有多远,仍然很难被主流社会接纳,反犹主义浪潮一次次打碎了犹太人的同化梦,由此在犹太社会出现了一种对民族传统从背弃到回归的矛盾现象,这种现象在欧洲尤其是中欧犹太知识分子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卡夫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作为被同化的犹太人,卡夫卡必须在做德国人或捷克人之间做出选择,青少年时代他急于逃脱"犹太性"的束缚,但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又回归了犹太传统。卡夫卡的犹太意识与身份困惑再现了世纪之交欧洲犹太人的历史命运,透视了犹太知识分子群体的内心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知识分子 弗兰茨·卡夫卡 身份认同 欧洲犹太人
原文传递
弗朗茨·罗森茨维格之路
9
作者 徐兆正 《天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8-205,共8页
一格舒姆·索罗姆在其回忆录《从柏林到耶路撒冷》中详细记载了那场对二十世纪所有欧洲犹太人影响深远的同化运动。其时,欧洲犹太人正在自愿同化与坚守犹太性的两难处境间摇摆不定。自愿同化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出以下论断:“关乎荣... 一格舒姆·索罗姆在其回忆录《从柏林到耶路撒冷》中详细记载了那场对二十世纪所有欧洲犹太人影响深远的同化运动。其时,欧洲犹太人正在自愿同化与坚守犹太性的两难处境间摇摆不定。自愿同化者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出以下论断:“关乎荣誉之事,无需过问犹太人。”(语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更为纠结的显然是后者——对习俗的坚守绝非一种思想态度就能够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 欧洲犹太人 两难处境 弗朗茨 维特根斯坦 耶路撒冷 回忆录 坚守
原文传递
大药企因何在100年后从云端跌落
10
作者 丁弘彬 《家族企业》 2021年第11期99-100,共2页
20世纪20年代,大致上也是欧洲犹太人第三波美国移民潮结束的时候。虽然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犹太人是很懂得做生意的民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犹太移民刚到美国的时候从事的营生也跟其他国家移民没有太大的差别。艾萨克·萨克勒(Is... 20世纪20年代,大致上也是欧洲犹太人第三波美国移民潮结束的时候。虽然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犹太人是很懂得做生意的民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犹太移民刚到美国的时候从事的营生也跟其他国家移民没有太大的差别。艾萨克·萨克勒(Issac Sackler)和他未来的太太也大约是在这一拨移民潮中从波兰和乌克兰迁到纽约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萨克 犹太移民 移民潮 欧洲犹太人 刻板印象 纽约市 第三波 乌克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