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欲理之辨与中国文学的道德思维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根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欲理之辨是时代文明的具象反映,从先秦的以道统欲、汉魏的生命张扬、宋明的存理灭欲,以及逆理而动的尚情思潮,一直到近代的群治欲望转移,中国文学叙事呈现了各色复杂的欲望挣扎,其消长摇荡的趋势折射了时代风云的变幻。中国文人的道德... 欲理之辨是时代文明的具象反映,从先秦的以道统欲、汉魏的生命张扬、宋明的存理灭欲,以及逆理而动的尚情思潮,一直到近代的群治欲望转移,中国文学叙事呈现了各色复杂的欲望挣扎,其消长摇荡的趋势折射了时代风云的变幻。中国文人的道德自律、种种叙事干预手段,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德本理念与中国社会德治思想的复杂印痕,其间所包孕的物欲期待,以及坚守内心澄明而不受物欲遮蔽的精神企求,显示了传统文人的内圣外王之道,也展现了欲望叙事的种种规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理之辨 道德思维 救赎情结 叙事干预
下载PDF
宋明道学义利理欲之辨的实质 被引量:3
2
作者 江雪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9-73,共5页
义利之辨在宋明道学被视为儒学的首要问题.义利之辩、理欲之辨的实质是公私之辨.在这个问题的把握上,宋明道学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侧重于从义利、理欲、公私相对立的一面来把握问题,另一种则侧重于义利、理欲、公私相统一的一面来把... 义利之辨在宋明道学被视为儒学的首要问题.义利之辩、理欲之辨的实质是公私之辨.在这个问题的把握上,宋明道学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侧重于从义利、理欲、公私相对立的一面来把握问题,另一种则侧重于义利、理欲、公私相统一的一面来把握问题.在道德意义上,义利之辨着眼于道德动机上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辨 之辨 公私之辨 道德动机
下载PDF
从心理学角度再析理学中的理欲辨 被引量:2
3
作者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1年第2期8-12,共5页
理可总称人合乎礼的诸种需要 ;从表现形态上看 ,欲是比情更为激烈的心理活动 ;欲具有促使人行动、情产生和“生百善”等方面的功能 ,人欲则具有“诱人为不善”、“害吾心”、使情变坏和损害身心健康等作用。理学中的理欲之辨也可看作是... 理可总称人合乎礼的诸种需要 ;从表现形态上看 ,欲是比情更为激烈的心理活动 ;欲具有促使人行动、情产生和“生百善”等方面的功能 ,人欲则具有“诱人为不善”、“害吾心”、使情变坏和损害身心健康等作用。理学中的理欲之辨也可看作是关于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对待二者的态度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行动 活动 表现形态 身心健康 损害 作用
下载PDF
理学家的地位、政治制度思想与理欲之辨 被引量:1
4
作者 季乃礼 阴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5-183,共9页
综观整个宋代,理学家的地位普遍不高,均没有进入核心的决策层。他们的学说尽管被士人所推崇,但是并没有被立为官学。他们的政治理念,尤其是理欲观,与宋代统治者分歧较大。理学家对宋制中透射出的功利思想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又是建立在... 综观整个宋代,理学家的地位普遍不高,均没有进入核心的决策层。他们的学说尽管被士人所推崇,但是并没有被立为官学。他们的政治理念,尤其是理欲观,与宋代统治者分歧较大。理学家对宋制中透射出的功利思想进行了批评,这种批评又是建立在“道统论”的基础上,体现了圣与王的冲突。到元代时,这种冲突消失了,同时理学家的魅力不断上升,理学最终被立为了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学 政治制度思想 之辨 学家的地位
下载PDF
从“理欲之辨”看朱熹对历史动因的解释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立舟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133-137,共5页
从“理欲之辨”看朱熹对历史动因的解释范立舟历史是发展变化着的,是什么力量推动、导致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这就是历史动力。从本质上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动力系统,这一系统要获得发展,就势必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问题... 从“理欲之辨”看朱熹对历史动因的解释范立舟历史是发展变化着的,是什么力量推动、导致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这就是历史动力。从本质上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动力系统,这一系统要获得发展,就势必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问题在于这种动力是什么?它究竟起着怎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历史动因 朱熹 绝对律令 性因素 “恶” 社会历史 《朱子语类》 道德
下载PDF
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与制度转换
6
作者 周立斌 祁润兴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实现人的欲求是社会实践的内在动机,满足生活需要是文明制度的根本目的。怎样将欲求转换成财富,进而以财富厚养民生,这是历史进步的永恒主题。对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旨在通过正本清源的逻辑批判,将抽象的天理还原为具体的... 实现人的欲求是社会实践的内在动机,满足生活需要是文明制度的根本目的。怎样将欲求转换成财富,进而以财富厚养民生,这是历史进步的永恒主题。对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旨在通过正本清源的逻辑批判,将抽象的天理还原为具体的生理、心理、伦理和管理,并探索一条化情为理、转欲成力的价值创造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社会实践 文明制度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的理欲之辨探析
7
作者 陈婷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1,238,共9页
作为理学命题的理欲之辨至今仍有重要的讨论价值。首先从批评新学、重塑新官学以及出入佛道、重建新儒学两个方面阐述理欲之辨的主要论旨,其次从理与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理欲之辨的重要内涵,最后对于理欲之辨的有益启示进行总结... 作为理学命题的理欲之辨至今仍有重要的讨论价值。首先从批评新学、重塑新官学以及出入佛道、重建新儒学两个方面阐述理欲之辨的主要论旨,其次从理与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理欲之辨的重要内涵,最后对于理欲之辨的有益启示进行总结与反思。立足比较视域,围绕理欲之辨的论旨、内涵和启示等理论思考,对于深刻领会和正确评价理欲之辨,服务于思想道德建设理当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之辨 探析
下载PDF
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
8
作者 余亚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戴震对理学"理"、"欲"二分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理存乎欲"的观点,其思想路径是将"理欲之辨"与对理学诠释传统的批判结合起来。戴震在"理欲之辨"中展开了对理学以"自私"为... 戴震对理学"理"、"欲"二分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理存乎欲"的观点,其思想路径是将"理欲之辨"与对理学诠释传统的批判结合起来。戴震在"理欲之辨"中展开了对理学以"自私"为特征的诠释传统的反思,进而提出"无私"与"无蔽"的观念,对理解的历史性进行了批判,同时,其"理"、"欲"统一思想的阐发亦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诠释学 之辨
下载PDF
从道德与人性的关系看传统理欲之辨
9
作者 黎良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17,共3页
传统理欲之辨实际上所探讨的是如何处理人的道德理性及其情感欲望间的关系问题。人性既包含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感性欲求的另一面,因此,从道德与人性这一关系来讨论传统的理欲之辨,无疑有助于对道德意蕴有更为理性的把握。
关键词 道德 人性 之辨
下载PDF
理欲之辨的流变及现代价值
10
作者 肖剑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的理欲观,戴震则主要继承了王夫之的"理寓欲中"的观点,坚持理欲统一观。文章通过对"理欲之辨"源流嬗变的历史探讨,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理欲观的真正内涵,凸显其发展轨迹,阐释其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流变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朱熹“理欲之辨”的逻辑解析和意义澄清
11
作者 鲁元贵 祁润兴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3,共5页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儒学难以疏解的价值情结。特别是朱子学的“存理灭欲”主张 ,把传统“寡欲”思想推向荒谬而危险的境地。逻辑地解析理欲冲突的根源 ,历史地澄清“灭欲”思想的意义 ,有助于将人的欲求从伦理禁锢中解放出来 ,使其...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儒学难以疏解的价值情结。特别是朱子学的“存理灭欲”主张 ,把传统“寡欲”思想推向荒谬而危险的境地。逻辑地解析理欲冲突的根源 ,历史地澄清“灭欲”思想的意义 ,有助于将人的欲求从伦理禁锢中解放出来 ,使其转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之辨 冲突 制度创新
下载PDF
殊途同归:再论朱熹、戴震的理欲之辨
12
作者 庞子文 崔波 《船山学刊》 2022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学界对朱熹、戴震“理欲之辨”的研究颇多,学者多认为朱熹之理欲观截然分理欲为二、以理杀人,与戴震之理欲观截然对立。实际上,包括戴震在内的诸多古今学者,由于未对朱熹不同语境下“天理”的适用主体及“人欲”的具体内涵细加分辨,进... 学界对朱熹、戴震“理欲之辨”的研究颇多,学者多认为朱熹之理欲观截然分理欲为二、以理杀人,与戴震之理欲观截然对立。实际上,包括戴震在内的诸多古今学者,由于未对朱熹不同语境下“天理”的适用主体及“人欲”的具体内涵细加分辨,进而夸大了朱熹、戴震理欲观的歧异。如若对朱熹、戴震二人“理”“欲”的概念、“存理去欲”的一致性及其主体进行分殊,可知二者理欲观殊途同归:朱熹、戴震理欲观的主要差异在于适用主体及路径不同,朱熹去“君子”之欲,使“君子”得义;戴震遂“小人”之欲,使“小人”得利。但二者理欲观有着相同的思想旨归,即通过调节有限的社会资源,使天下人各得其情、各得其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戴震 之辨 君子 小人
下载PDF
略论“理欲之辨”的历史发展
13
作者 潘富恩 施昌东 徐余庆 《江海学刊》 1983年第4期38-42,73,共6页
“理”与“欲”的问题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为思想家、学者们论争不休,它重点探讨的是道德伦理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其论辨的关键不外乎是:“理存乎欲”,即认为道德伦理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或者是“存理灭欲”,认为道德... “理”与“欲”的问题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为思想家、学者们论争不休,它重点探讨的是道德伦理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其论辨的关键不外乎是:“理存乎欲”,即认为道德伦理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或者是“存理灭欲”,认为道德伦理和物质欲望完全对立,不容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之辨 物质 道德伦 关系问题 生活基础 思想家
下载PDF
理欲之辨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14
作者 张亦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1-14,共4页
理欲之辨的命题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之中,先秦诸子百家开创了“理欲”之论的先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等人提出“存理去欲”,王阳明、戴震更提出“理存于欲”。理欲之辨的嬗变过程实际上是道德理想与生活欲求的对立统一以及... 理欲之辨的命题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之中,先秦诸子百家开创了“理欲”之论的先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等人提出“存理去欲”,王阳明、戴震更提出“理存于欲”。理欲之辨的嬗变过程实际上是道德理想与生活欲求的对立统一以及生活欲求如何适应道德理想的过程。理欲之辨的有关思想有助于重建社会规范,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有利于人际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历史嬗变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宋代理学家胡宏的理欲论和圣人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汉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89年第6期65-70,共6页
胡宏(公元1105~1161年),字仁仲,号五峰,福建省崇安人,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思想涉及到理学的各个方面,其中的理欲论和圣人论较有特色。本文拟对这一思想作一探讨。理欲论“理欲之辨”是理学家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胡宏... 胡宏(公元1105~1161年),字仁仲,号五峰,福建省崇安人,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思想涉及到理学的各个方面,其中的理欲论和圣人论较有特色。本文拟对这一思想作一探讨。理欲论“理欲之辨”是理学家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胡宏理学思想的特色之一,就在于他对“理欲之辨”作出了不同于理学正统派的回答。这可以从“体”与“用”两个方面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圣人 之辨 宋代学家 思想 形而上 知言 道德本体
下载PDF
理以导欲:走向真实的理欲关系——王船山论理欲关系的原初形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7-63,共7页
理欲之辨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论题。在宋明儒学中,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性主义传统。但是,在王船山看来,这样一个传统,乃建立在对理欲之间的真实关联的错误理解上。必须进一步探索理欲之间的原初的、真实的关联形... 理欲之辨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论题。在宋明儒学中,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性主义传统。但是,在王船山看来,这样一个传统,乃建立在对理欲之间的真实关联的错误理解上。必须进一步探索理欲之间的原初的、真实的关联形式。而理欲关系的原初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性的功能不是对于欲求的主宰与抑制,而是对之的引导与燮理;(2)理性的引导功能不能被理解为宋明哲学传统所规定的治疗;(3)感性不是理性的价值承载,而其自身就是作为价值而存在的。王船山把对于理欲关系的批判上升为文化的批判,进一步触及了宋明哲学“存天理、去人欲”传统的文化根源,它本质上起源于一种衰微的、阴性的时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辨 引导 治疗 价值 价值承载 王船山
下载PDF
论天理与人欲
17
作者 潘富恩 胡虹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4期66-72,共7页
论天理与人欲潘富恩,胡虹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各派不同观点的考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揭示了在今日社会如何正确处理天理和人欲的辩证关系,对社会经济和道德的文明发展... 论天理与人欲潘富恩,胡虹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各派不同观点的考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揭示了在今日社会如何正确处理天理和人欲的辩证关系,对社会经济和道德的文明发展,仍然具有的深远意义。作者:潘富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道德伦 物质生活 之辨 学家 社会主义 王夫之
下载PDF
再论“天理”“人欲”
18
作者 杨达荣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37-42,共6页
再论“天理”“人欲”□杨达荣“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命题和归宿。笔者去年写过《朱熹的天理人欲辨析》一文①,主要从历史背景分析理欲之辨的伦理意义。本文打算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讨论天理人欲论在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天理”“人欲”□杨达荣“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命题和归宿。笔者去年写过《朱熹的天理人欲辨析》一文①,主要从历史背景分析理欲之辨的伦理意义。本文打算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意义上,讨论天理人欲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一、“天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伦 中国传统文化 行为规范 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 之辨 《礼记·乐记》 《礼记》 宋明
下载PDF
试论儒家传统理欲观及其当代价值
19
作者 温克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2-7,22,共7页
试论儒家传统理欲观及其当代价值温克勤理和欲,即理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和欲望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曾困扰过不少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12世纪初中国南宋时期的朱熹和陈亮曾进行过义利王霸之辩。朱熹提出“三代... 试论儒家传统理欲观及其当代价值温克勤理和欲,即理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和欲望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曾困扰过不少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12世纪初中国南宋时期的朱熹和陈亮曾进行过义利王霸之辩。朱熹提出“三代(按:指夏商周)专以天理行,汉唐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儒家传统 关系 先秦儒家 之辨 《孟子字义疏证》 义利之辨 朱熹 公私之辨 董仲舒
下载PDF
新时代的义利理欲问题
20
作者 张岱年 《丹东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22-22,共1页
新时代的义利理欲问题张岱年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讨论,已经延续了二千多年。儒家反对言利,其所谓利者指私利而言。但是儒家认为公利即国家人民之利还不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最高的价值是道德觉悟。人生而有欲,生命的... 新时代的义利理欲问题张岱年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讨论,已经延续了二千多年。儒家反对言利,其所谓利者指私利而言。但是儒家认为公利即国家人民之利还不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最高的价值是道德觉悟。人生而有欲,生命的维持有待于基本欲望的满足。但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之辨 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国思想史 正当的个人利益 道德实践 义利之辨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