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欹器人性假设:一个动态的定量人性管理模型
1
作者 陈洪安 孔祥德 宋渊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欹器人性假设是一种融合的人性假设,从方法论的视角,综合方法是中国思维的长处,把握人性的整体性;分析方法是西方思维的优势,分解人性的定量性。从思想来源的视角,动态思想源于《易经》,定量模型源于西方科学。以欹器物理模型为原型,结... 欹器人性假设是一种融合的人性假设,从方法论的视角,综合方法是中国思维的长处,把握人性的整体性;分析方法是西方思维的优势,分解人性的定量性。从思想来源的视角,动态思想源于《易经》,定量模型源于西方科学。以欹器物理模型为原型,结合隐喻与管理、物理学方法,在西方管理理论中复杂人的基础之上,以《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提出基于中国哲学的欹器人性假设,揭示创新与效率转化的内生机制,结论是欹器人性假设分为组织内的理想人性假设和组织外的现实人性假设,提示了组织演变微观的人的动力学机制。欹器人性假设是复杂人假设的修正,其理论意义是欹器人性假设具有演绎性,其实践意义是使得实现组织内各层次人的价值更具有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人性假设 复杂人 隐喻
下载PDF
悬挂式欹器的静力学分析及简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礼 张秉伦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对欹器的工作过程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逐步实现其 工作要求的方法,对欹器的形状进行了一种简化设计,给出 了其简单的形状及其相关数据.
关键词 悬挂式欹器 静力学分析 简化设计 工作过程 形状 宥坐之
下载PDF
从欹器谈起:关于理论力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云峰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59,共2页
由欹器的设计与制作讨论素质教育的几个因素,以及欹器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欹器 理论力学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触地式欹器的结构特征及盈虚瓶的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尤明庆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孔子所见"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的欹器,尚未发现古物;后世众多仿作皆为不对称结构的悬挂式,似有欠缺.本文认为初期欹器为对称结构的触地式陶瓶,源于制作过程中瓶底湿土变形而产生的次品:介绍了注沙式和注水式欹器的结构特征... 孔子所见"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的欹器,尚未发现古物;后世众多仿作皆为不对称结构的悬挂式,似有欠缺.本文认为初期欹器为对称结构的触地式陶瓶,源于制作过程中瓶底湿土变形而产生的次品:介绍了注沙式和注水式欹器的结构特征,并在后者植入虹吸管而成"盈虚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 陶瓶 失稳 虹吸 盈虚
下载PDF
曲阜归来话欹器
5
作者 李松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曲阜 欹器 生活 战国时期
下载PDF
悬挂式偏心欹器的分析与制作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健 汪敏 +1 位作者 戚晓利 邬宗鹏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为制作出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欹器,设计了一种悬挂式偏心的方案.使用MATLAB和Pro/E软件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与三维实体模型,对欹器的重心位置变化进行了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悬挂区域的概念,同时分析了若干重要结构参数对悬挂区域面... 为制作出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欹器,设计了一种悬挂式偏心的方案.使用MATLAB和Pro/E软件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与三维实体模型,对欹器的重心位置变化进行了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悬挂区域的概念,同时分析了若干重要结构参数对悬挂区域面积大小的影响,从机械制造的角度对欹器进行了设计和参数优化,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出实物,并通过注水试验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 数学建模 机构仿真 优化 重心
下载PDF
欹器与半坡尖底陶罐
7
作者 程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本文从词意和力学角度对欹器和半坡尖底陶罐进行研究,认为半坡尖底陶罐是欹器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对欹器的构造进行了设想。
关键词 欹器 半坡尖底陶罐 “覆” 重心
下载PDF
欹器与尖底瓶考略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霄 《文博》 1990年第4期41-48,共8页
谈到欹器,一些学者便见仁见智地将它与我国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联系起来。比如有人说:“尖底瓶即欹器”。也有人说:尖底瓶“这种精巧的生活用具,正是我国古代庙堂之器——欹器的原型。”还有人进一步提出了:“欹器是... 谈到欹器,一些学者便见仁见智地将它与我国仰韶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联系起来。比如有人说:“尖底瓶即欹器”。也有人说:尖底瓶“这种精巧的生活用具,正是我国古代庙堂之器——欹器的原型。”还有人进一步提出了:“欹器是制造汲水陶瓶的废品。”“古人要制造的原本是汲水盛水的陶瓶,而并没有想制造欹器,只是在制造陶瓶的时候,由于瓶子做的不够匀称,有的陶瓶重心处于中心轴线之外,又由于两耳环装的太低,以致满水时的重心处于耳环连线的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底瓶 欹器 陶瓶 仰韶文化时期 半坡类型 瓮棺葬 西安半坡遗址 人说 生活用具 冯素弗
下载PDF
初一物理活动课的探讨——以“欹器的秘密”教学设计为例
9
作者 康静 张盛博 《物理通报》 2016年第5期44-46,共3页
本文以"高空独轮车表演"的演示实验为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中国古人已经发现这一规律并利用这项规律制作出计量的器具——欹器.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逐步了解欹器的工作原理.实验中,学... 本文以"高空独轮车表演"的演示实验为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中国古人已经发现这一规律并利用这项规律制作出计量的器具——欹器.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让学生逐步了解欹器的工作原理.实验中,学生会经历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再次实验、实验成功等完整的物理探究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人的智慧,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满则覆、谦受益的人生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活动课 欹器 重心
下载PDF
推敲“物理与国宝欹器”教学设计谈新高考下物理与传统文化结合之美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亚 《中学物理》 2019年第9期52-55,共4页
新高考形式下,物理成为选考科目,如何让学生从'怕'物理,到'爱'物理,通过'物理与国宝欹器'的课外知识教学,向学生展示了物理学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的魅力.其中渗透的物理中的美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 物理 欹器 传统文化 美育
下载PDF
“欹器满覆”有感
11
作者 刘建明 《共产党员》 2020年第22期59-59,共1页
《荀子·宥坐》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到鲁桓公的太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欹器,便问看守太庙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太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座右铭一般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物,空着时会倾斜,灌了一半水就会垂... 《荀子·宥坐》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到鲁桓公的太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欹器,便问看守太庙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太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座右铭一般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物,空着时会倾斜,灌了一半水就会垂直正立,灌满了水就会倾翻,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是这样的吗?”守太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就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如此。于是,孔子感慨地说:“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桓公 欹器 孔子 座右铭 自动复原
下载PDF
由奇妙的欹器说开来
12
作者 魏光庭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5年第12期45-45,共1页
《荀子·宥坐》当中曾记载了一种“欹器”:“虚则欹(偏),中则止,满则复”。翻译成白话文的意义为:(这种容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水加到)半满时是直立的,加满(水)后就会翻倒。近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 《荀子·宥坐》当中曾记载了一种“欹器”:“虚则欹(偏),中则止,满则复”。翻译成白话文的意义为:(这种容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水加到)半满时是直立的,加满(水)后就会翻倒。近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就发现了这种奇怪的容器——手提系绳尖底吸水陶罐(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 重力 稳定平衡 高中 物理 力学
下载PDF
欹器不满(高一、高二、高三)
13
作者 王忠安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04年第8期45-45,共1页
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一对1895年“光绪御制”的高45.5cm、长18.7cm、宽14cm的铜制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cm、高14.7cm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 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一对1895年“光绪御制”的高45.5cm、长18.7cm、宽14cm的铜制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cm、高14.7cm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的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倒入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把水全部倒出来,之后,容器又自动偏向一方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叫做“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读q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 高中 学习指导 物理 制造原理
下载PDF
欹器的制作
14
作者 钱商(供稿) 《物理教学探讨(初中学生版)》 2010年第5期32-32,共1页
欹(音[欹qi])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 欹(音[欹qi])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这种奇妙的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作 水罐 欹器 中学生 物理学习
下载PDF
用塑料杯制欹器
15
作者 王爱国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08年第7期33-33,共1页
欹器,是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的智慧结晶。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
关键词 欹器 塑料杯 我国古代 生产实践 劳动人民 倾覆 灌溉 灌满 结晶
下载PDF
深刻认识古老欹器的社会功能
16
作者 张蓝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5期4-6,共3页
欹器源于新石器时代农器尖底瓶,被古代当政者等作为警醒规诫、正身养性的一种器物,是"座右铭"的实际源头。基于力学原理产生的"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的朴素辩证法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刻... 欹器源于新石器时代农器尖底瓶,被古代当政者等作为警醒规诫、正身养性的一种器物,是"座右铭"的实际源头。基于力学原理产生的"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的朴素辩证法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刻挖掘和起用古老欹器所体现的道德教育功能,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历史 欹器 评论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人若欹器求正中
17
作者 谭正杰 《十几岁》 2024年第15期20-21,共2页
材料引题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因重力作用,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 材料引题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因重力作用,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题 欹器 重力作用 一篇文章 最高境界
原文传递
孔子观欹器的警示
18
作者 孙胜利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坐落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子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绢本《孔子观欹器图》,画幅设色,纵100厘米,横59厘米。图中绘有欹器三个,铜质,悬于朱红器架之上。欹器皆云牙大口外敞,圆腹圜底,器身饰云雷纹,两耳位于腹部两侧,以铜链悬于横木之上。左侧... 坐落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子博物馆,藏有一幅明代绢本《孔子观欹器图》,画幅设色,纵100厘米,横59厘米。图中绘有欹器三个,铜质,悬于朱红器架之上。欹器皆云牙大口外敞,圆腹圜底,器身饰云雷纹,两耳位于腹部两侧,以铜链悬于横木之上。左侧欹器敞口朝下,口下水流如瀑;中间欹器内水位处于容器中部,正立;右侧器无水,器身右倾。器架左立一人,右手赤膊提木质水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纹 圜底 孔子观 孔子故里 欹器 博物馆
原文传递
古代物化座右铭“欹器”研究及创新设计应用
19
作者 张扬 杨何玉 《北京文化创意》 2023年第3期67-76,共10页
“欹器”是中国古代的物化座右铭,置于座侧,时刻给予人戒骄戒满的诫示,是一项伟大的古科技发明和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创新传承中华传统造物文化为目的,以古籍文献、古代图像和现有文物为依据,考证了欹器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明确了欹器... “欹器”是中国古代的物化座右铭,置于座侧,时刻给予人戒骄戒满的诫示,是一项伟大的古科技发明和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创新传承中华传统造物文化为目的,以古籍文献、古代图像和现有文物为依据,考证了欹器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明确了欹器的外观形制及结构,从现代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欹器的技术原理,并基于此提出了欹器的再设计流程,进行了创新设计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欹器 传统文化 造物文化 创新设计
原文传递
欹器的启示——参观证监会系统廉政教育基地有感
20
作者 黎俊志 《深交所》 2023年第11期20-21,共2页
欹器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祭祀用的器皿,因其“虚则欲(倾斜),中则正,满则覆”的物理特性得名,自古以来也被作为告诚居高握权者谨戒骄奢的有坐之器。它是利用加水使重心位置改变的原理制成,外形为杯状容器,由容器两侧的耳状转轴牵引悬空... 欹器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祭祀用的器皿,因其“虚则欲(倾斜),中则正,满则覆”的物理特性得名,自古以来也被作为告诚居高握权者谨戒骄奢的有坐之器。它是利用加水使重心位置改变的原理制成,外形为杯状容器,由容器两侧的耳状转轴牵引悬空,在容器内加水会使整个容器重心位置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位置 欹器 中华传统文化 廉政教育基地 物理特性 加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