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朱子对自欺的理解及转变:文本考察与义理分析
1
作者 谈天 《武陵学刊》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如何理解和对治《大学》诚意章的自欺问题,是朱子晚年面临的理论难题。因为按朱子早年知至则意诚心正的说法,《大学》诚意章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而知至意未诚的理论困难也难以克服,所以朱子晚年对自欺问题作了多次诠释与修正。朱子晚年... 如何理解和对治《大学》诚意章的自欺问题,是朱子晚年面临的理论难题。因为按朱子早年知至则意诚心正的说法,《大学》诚意章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而知至意未诚的理论困难也难以克服,所以朱子晚年对自欺问题作了多次诠释与修正。朱子晚年对自欺的理解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私欲蒙蔽说为主,以致知来解决自欺问题;第二个阶段以不知觉陷入自欺说为主,在“几微之处”做工夫;第三个阶段以“容其不善之杂”说为主,以致知和诚意工夫结合对治自欺。朱子认为,心之所发受气禀之杂的影响和物欲之私的干扰,使得好恶之情自产生时就发生了偏差,故而好恶有所不正。学者即使知至了,也要警惕戒惧,防止顷刻间不实之意的生发,做到如实的好善恶恶。朱子诠释《大学》诚意章自欺问题的案例,对我们今天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诚意 人格修养
下载PDF
论萨特从现象学本体论向本真伦理学的“转变”——以自欺和本真性范畴为中心线索
2
作者 赵桂梅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自欺和本真性是联结萨特本体论哲学与伦理学思想的理论媒介之一。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通过意识的个体自由与实存特质勾勒出意识于实然的本体论层面上始终寻求成为自因存在,并由此与世界、自身和他人处于一种自欺的、非本真的关系中... 自欺和本真性是联结萨特本体论哲学与伦理学思想的理论媒介之一。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通过意识的个体自由与实存特质勾勒出意识于实然的本体论层面上始终寻求成为自因存在,并由此与世界、自身和他人处于一种自欺的、非本真的关系中。但在《伦理学笔记》中,他侧重于围绕意识和他人的共同自由与社会性共存,构建出意识于应然的道德层面上寻求人类自由本身的转向,并借此使意识与世界、自身和他人处于一种积极共在的、本真的关系中。其中,自欺作为一个兼含本体论和伦理学意蕴的核心范畴,既通过其双重维度而揭露出意识本身所固有的内在二元性,又凭借其自身所蕴含的道德意蕴推动意识踏上本真之路。在一种本真伦理学的建构中,意识既从自然性的意愿自在—自为“转变”到道德性的意愿自由,又从自然性地占有他人“转变”到道德性地意愿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本体论 伦理学建构 本真性 非本真性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角下《琐事》中的“自欺”
3
作者 刘江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视角,力求揭露剧中隐藏的存在主义危机。本文将米妮•赖特(Minnie Wright)之前歌唱活泼的自我视为她的“主动成为”,“自为存在”,而她现在的主妇状态则被视为“自在存在”。而她看起来很成功的通过杀死她的丈夫来实... 本文通过存在主义的视角,力求揭露剧中隐藏的存在主义危机。本文将米妮•赖特(Minnie Wright)之前歌唱活泼的自我视为她的“主动成为”,“自为存在”,而她现在的主妇状态则被视为“自在存在”。而她看起来很成功的通过杀死她的丈夫来实现的“主动成为”最终被证明是欺骗性的,虚假的,她对“围裙”的需求地暴露了她的“自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事》 自为存在 自在存在 存在主义
下载PDF
运用赌博任务测查不同攻击/受欺类别儿童的情感决策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真 桑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6-1422,共7页
攻击行为认知研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忽视情感对儿童认知加工的影响。考虑了情绪-认知整合过程的儿童行为决策更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社会信息加工情境下的攻击/受欺行为卷入过程。情感决策的赌博任务范式被认为能诱发类似于个人真实生... 攻击行为认知研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忽视情感对儿童认知加工的影响。考虑了情绪-认知整合过程的儿童行为决策更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社会信息加工情境下的攻击/受欺行为卷入过程。情感决策的赌博任务范式被认为能诱发类似于个人真实生活决策的表现,本研究运用计算机程序编制的标准赌博任务,以过程的视角考察了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情感决策特点。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儿童的有利-不利选择净分数、对有利-不利选择及奖惩频数的决策偏向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反映未卷入儿童在赌博任务上的整体表现优于其他类型儿童,攻击-受欺儿童仅次于未卷入儿童;直接攻击、攻击-受欺、未卷入儿童呈现惩罚定向的决策风格,但这三类儿童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决策 VMPFC IGT 攻击
下载PDF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移情过程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真 桑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移情反应影响着儿童对社会情境线索的编码和解释、对反应的提取和决策,移情反应可能是决定儿童攻击行为最终会否发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运用故事测验法、问卷法考察儿童的移情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观点采择、移情关怀和情绪反应.研究结果... 移情反应影响着儿童对社会情境线索的编码和解释、对反应的提取和决策,移情反应可能是决定儿童攻击行为最终会否发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运用故事测验法、问卷法考察儿童的移情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观点采择、移情关怀和情绪反应.研究结果显示:直接、间接攻击儿童的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都低于认知观点采择能力;直接攻击儿童的观点采择、移情反应都处于低水平,间接攻击儿童具有高水平观点采择能力、高移情关怀能力而情绪反应低的特点,攻击-受欺儿童则表现为观点采择能力低但是移情反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点采择 移情反应 攻击/受
下载PDF
攻击型受欺儿童的社会行为与心理调节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增修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0-653,共4页
本文通过对488名上海市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采用同伴提名、教师评定、自我评定以及假设情境测验等方法,确定了攻击型受欺者,并考察了性别差异、社会行为特点、心理调节等方面。研究发现,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以通过同伴提名的方法来确... 本文通过对488名上海市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采用同伴提名、教师评定、自我评定以及假设情境测验等方法,确定了攻击型受欺者,并考察了性别差异、社会行为特点、心理调节等方面。研究发现,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以通过同伴提名的方法来确定攻击型受欺者,在性别上同样存在明显差异;攻击型受欺儿童明显具有同伴拒绝、缺乏自信心、有孤独感等社会行为特征;攻击型受欺者在社会认知上存在心理失调,表现在社会归因和应对风格上;同伴友谊是影响同伴受欺状况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型受儿童 社会行为 心理调节 性别差异 文化背景 应对风格
下载PDF
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情感认知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亚真 桑标 《心理研究》 2012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研究以喜怒哀惧尴五种情绪为代表,从表情识别、情绪归因能力、情感觉知敏感性三个方面考察不同攻击/受欺类型儿童的情感认知特征。结果表明:未卷入儿童在各类情绪的表情识别、归因和觉知上都是次高或最高的;单纯攻击和受欺负儿童对愤... 本研究以喜怒哀惧尴五种情绪为代表,从表情识别、情绪归因能力、情感觉知敏感性三个方面考察不同攻击/受欺类型儿童的情感认知特征。结果表明:未卷入儿童在各类情绪的表情识别、归因和觉知上都是次高或最高的;单纯攻击和受欺负儿童对愤怒和悲伤的情感认知呈现特殊性;攻击—受欺儿童的情感认知整体表现较差,尤其是该群体的情感觉知敏感性最差,在表情识别和情绪归因上则一致地表现出对愤怒和害怕情感的低水平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识别 情绪归因 情感觉知敏感性 攻击/受
下载PDF
撒答剌欺在中国 被引量:4
8
作者 尚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撒答剌欺本为中亚的传统彩丝锦,最晚于唐代已经出现在中国的西北。中国西北出土物的织造者不仅有粟特人,还有当地的其他民族人士。辽金时代,撒答剌欺又出现在中国的东部,可以指认的实物为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中的金锦袍,文献里,完颜... 撒答剌欺本为中亚的传统彩丝锦,最晚于唐代已经出现在中国的西北。中国西北出土物的织造者不仅有粟特人,还有当地的其他民族人士。辽金时代,撒答剌欺又出现在中国的东部,可以指认的实物为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中的金锦袍,文献里,完颜宗翰赠予宋朝议和使臣的"赞叹宁"应当也是撒答剌欺,它们的织工应当来自西域。蒙元时代,中西交流尤其频繁,撒答剌欺也迎来了在华夏文明中心地区的繁荣,不仅政府设立了规模不小的局院,遗物也至少在内蒙古有出土。织工的主体应当是中亚的穆斯林,产品则保留了浓郁的西域风。元代以后,撒答剌欺在中国的织造也转入消歇。撒答剌欺在中国的生产延续了大约八百年,作品会因时因地而不同,在中国的生产也要出现材质、技术、装饰的变化,织造非典型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答剌 辽金
下载PDF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精神:仁、智、廉、不欺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新丽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0,24,共3页
医德修养是反映医家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家道德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医家的观念里,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能否学医、能否掌握医学知识以及能否行医的基本前提。综观医德史上的医德言论,被历代诸多医家共同强调的道德修... 医德修养是反映医家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家道德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传统医家的观念里,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能否学医、能否掌握医学知识以及能否行医的基本前提。综观医德史上的医德言论,被历代诸多医家共同强调的道德修养,主要有仁、智、廉、不欺四种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德
下载PDF
说谎、自欺与诚信教育的重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占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8,191,共15页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说谎行为背后包藏着或善或恶两种目的指向。它不仅可以充当“欺骗”或“有意误导”等不道德目的的手段,而且能够充当“自我保护”乃至“帮助他人”等道德目的的手段;与此同时,它还可能充当“恭维”或“讨好”等...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说谎行为背后包藏着或善或恶两种目的指向。它不仅可以充当“欺骗”或“有意误导”等不道德目的的手段,而且能够充当“自我保护”乃至“帮助他人”等道德目的的手段;与此同时,它还可能充当“恭维”或“讨好”等非道德目的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它们大致对应以下三种说谎情形:一是文化领域中基于习俗要求的说谎;二是经济领域中基于利润要求的说谎;三是政治领域中基于权力要求的说谎。其中,基于习俗的说谎是人们普遍接受的非道德行为;基于利润的说谎则是人们普遍抵制的不道德行为;而基于权力的说谎则是有可能迫使人们走向“自欺”的不道德行为。近代以来,在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冲击下,儒家建立在“毋自欺”基础之上的“诚意”修身传统,逐渐演变为一种舍弃“诚意”的“信用”概念。它在酿成“习惯性说谎”“普遍性说谎”乃至“制度性说谎”等历史遗存的同时,也催生了建立在“自欺”基础上的一种不健全的“信用”观念。为重建一种能有效避免人格“自欺”的诚信教育,需要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宽容说真话的人,营造一种说真话的道德氛围;其次,在说真话尚且得不到完全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应当宽容那些迫于最基本的生存威胁的说谎行为,前提是必须警惕陷入“自欺欺人”的人格陷阱;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培养人们追求事实的精神,增强人们对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说谎的识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谎 诚意 诚信 缺乏诚意的信用 道德教育
下载PDF
理解自欺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8,共14页
根据传统定义,自欺必须满足信念条件与意图条件。与之对应,似乎存在关于自欺的两个悖论:"信念悖论"与"意图悖论"。本文试图论证:所谓的"自欺悖论"是可消除的,自欺是一类基于常情常理即可理解的现象。文... 根据传统定义,自欺必须满足信念条件与意图条件。与之对应,似乎存在关于自欺的两个悖论:"信念悖论"与"意图悖论"。本文试图论证:所谓的"自欺悖论"是可消除的,自欺是一类基于常情常理即可理解的现象。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自欺的定义作简要的考察(第一节);第二部分,处理自欺的"信念悖论"(第二节至第四节);第三部分,处理自欺的"意图悖论"(第五节至第六节)。文之所及,也将对"欺骗""信念""真诚""反思""理解"等概念作必要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信念 真诚 理解
下载PDF
自欺的人生——浅谈萨特哲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海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在萨特看来 ,人是自由的 ,但人为了逃避自由、逃避责任而陷入了自欺的困境。进而 ,萨特阐释了自欺的内部结构和根源。面对自欺的威胁 ,人何去何从呢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人孤独命运的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 自由 责任 人生 萨特哲学
下载PDF
常用词“欺、诈、骗”历时替代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秀青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在"欺骗"这一义位上"诈"、"欺"、"骗"三个词有历时更替的关系:"诈"、"欺"两词在先秦已经出现,东汉以前文献中"诈"占据优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口语中"欺"... 在"欺骗"这一义位上"诈"、"欺"、"骗"三个词有历时更替的关系:"诈"、"欺"两词在先秦已经出现,东汉以前文献中"诈"占据优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口语中"欺"已经取代"诈"占了主导地位;"骗"产生于宋,明代以后逐渐取代"诈"、"欺"成为此义位的核心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 常用词
下载PDF
运用规范行为区分任务测查攻击/受欺儿童的情感预期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真 桑标 《心理研究》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指出,对各种反应的情绪后果预期会影响儿童对反应的提取、决策及对情绪活动的评价。本研究运用规范行为区分任务(原称为社会情境任务)测查不同攻击/受欺类型儿童的情感预期能力,结果发现:不同类型... 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指出,对各种反应的情绪后果预期会影响儿童对反应的提取、决策及对情绪活动的评价。本研究运用规范行为区分任务(原称为社会情境任务)测查不同攻击/受欺类型儿童的情感预期能力,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儿童在3个规范-违反行为判断子任务上得分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对规范行为和对违反行为判断的差异上,未卷入儿童在各个情境中所判定的差异都更大;未卷入儿童在三个任务情境上的规范行为觉知能力都优于其他类型儿童,其规范行为觉知能力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三个任务情境都具有检测力,但不同任务情境具有不同的检测力或区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预期 规范行为觉知 攻击
下载PDF
从粟特撒达剌欺上的装饰图案看艺术的承与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静 《科学.经济.社会》 2020年第4期42-49,共8页
粟特艺术博采众长,既有鲜明的萨珊波斯特点,又对中国北朝至唐代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各博物馆收藏的撒达剌欺装饰图案为切入点,分析了几个典型图案如联珠纹、猪头纹、森穆夫纹在不同地域的面貌,同时对粟特纹样如何与中国... 粟特艺术博采众长,既有鲜明的萨珊波斯特点,又对中国北朝至唐代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各博物馆收藏的撒达剌欺装饰图案为切入点,分析了几个典型图案如联珠纹、猪头纹、森穆夫纹在不同地域的面貌,同时对粟特纹样如何与中国装饰艺术融合与演变进行了可能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达剌 装饰图案 粟特 纺织考古
下载PDF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亚真 桑标 《心理研究》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是相对分离的,细致探讨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攻击/受欺行为卷入者是否存在社会认知能力缺陷。本研究采用欺骗、白谎、讽刺、社会失言任务、嫉妒和幸灾乐祸任务,测查冷热心理... 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是相对分离的,细致探讨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攻击/受欺行为卷入者是否存在社会认知能力缺陷。本研究采用欺骗、白谎、讽刺、社会失言任务、嫉妒和幸灾乐祸任务,测查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表明:间接攻击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基本处于最高水平,但失言觉察理解力较弱;直接攻击儿童具有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嫉妒理解力较高;受欺负儿童具有最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攻击—受欺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整体不高,但失言觉察理解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心理理论 热心理理论 攻击/受
下载PDF
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亚真 桑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程序呈现8个暗含不同同伴情感关系的小对话场景测查儿童的同伴情感关系判断准确性,采用问卷法对儿童的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进行初步探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儿童之间的同伴情感关系判断准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未卷入儿...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程序呈现8个暗含不同同伴情感关系的小对话场景测查儿童的同伴情感关系判断准确性,采用问卷法对儿童的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进行初步探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儿童之间的同伴情感关系判断准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未卷入儿童高于直接攻击儿童。不同类型儿童对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认同程度)的差异,整体而言,间接攻击儿童采取趋中认知,受欺负儿童对同伴关系情感性质的工具性认同程度最高,攻击-受欺儿童极端认同工具性维度又极端不认同情感性维度,未卷入儿童对情感性维度认同程度最高,而直接攻击儿童表现出不计与一般同学的情感关系。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情感关系判断 同伴关系情感性质认知 攻击/受
下载PDF
“莫之或欺”之“或”注释商榷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山丽 《莆田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9-31,共3页
学者对《孟子》中"莫之或欺"的"或"的注解历来见解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此处的"或"应理解为通"克",表"能够"之意的结论。它的词性应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关键词 孟子 莫之或 训诂
下载PDF
荒诞·虚无·自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别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骁勇 《甘肃高师学报》 2007年第6期56-59,共4页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q...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激情"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作家的某种心灵体认——一战后西方人荒诞、虚无的悲剧性存在状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自欺"的热狂。存在主义者认为,自欺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依此观点审视,茨威格式的"激情"实为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虚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别解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美国黑人自欺的自我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红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笔下的角色常处于精神和文化缺失的黑色孤岛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歧视和迫害后常形成自欺的自我认识,以逃避来自外界的焦虑和自我认定的责任,从而导致自我的迷失,甚至是自我颠覆。这篇文章从萨特...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笔下的角色常处于精神和文化缺失的黑色孤岛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歧视和迫害后常形成自欺的自我认识,以逃避来自外界的焦虑和自我认定的责任,从而导致自我的迷失,甚至是自我颠覆。这篇文章从萨特的本体论入手,分析了三种自欺的自我认识,以反映黑人群体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在被歧视的白人社会中所遭受的心灵的煎熬和困惑,以体现黑人精神和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种族歧视 文化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