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欺凌不同主体的心理因素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晨 《少年儿童研究》 2021年第8期55-60,9,共7页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校园欺凌中各主体角色形成和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及其差异。发现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主要受到个体的低自尊水平影响,但两者作用过程存在差异;被欺凌者的低自尊主要与其人际交往经验和归因策略有关,欺凌者的低自尊...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校园欺凌中各主体角色形成和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及其差异。发现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主要受到个体的低自尊水平影响,但两者作用过程存在差异;被欺凌者的低自尊主要与其人际交往经验和归因策略有关,欺凌者的低自尊主要与其自我价值形成相关;旁观者主要受到自我效能水平影响,并由此影响其共情能力、亲社会行为水平以及道德发展水平。建议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不同主体进行分析和干预,关注主体的积极行为动机和成长发展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欺凌主体 自尊 自我效能
下载PDF
伦理学视角下中学校园欺凌的主体透析
2
作者 杨志增 《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17期13-15,19,共4页
校园内发生欺凌现象并不是近年来的新鲜事,它一直存在于校园生活之中,只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武器。文章从伦理学视角透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及对欺凌主体造成的危害,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 校园内发生欺凌现象并不是近年来的新鲜事,它一直存在于校园生活之中,只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武器。文章从伦理学视角透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及对欺凌主体造成的危害,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要搭建家庭伦理营造和谐家庭环境、重构和谐校园。打造浓厚育人氛围、弘扬向善文化净化社会伦理风气、培育友善人格促进品德健康发展四个具体措施,这不失为防治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伦理学视角 欺凌主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及多主体分别欺凌的侵权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轩禹 《少年儿童研究》 2020年第6期32-40,共9页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两个具有交叉性的相对独立的概念,校园欺凌是学生欺凌的上位概念。欺凌帮助者与欺凌者在实施欺凌行为时,具有共同过错,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通常欺凌旁观者的不作为并不构成侵权行为;但是当受害者面临的...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是两个具有交叉性的相对独立的概念,校园欺凌是学生欺凌的上位概念。欺凌帮助者与欺凌者在实施欺凌行为时,具有共同过错,构成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通常欺凌旁观者的不作为并不构成侵权行为;但是当受害者面临的欺凌行为涉及生命危险或重大身体伤害时,如若旁观者能够进行"不费力救助"却未进行救助,导致受害者最终死亡或遭受严重身体伤害的,可认定为不作为侵权。当多主体的分别欺凌行为造成了累积性损害时,应根据原因力来确定各主体的侵权责任,构成典型的分别侵权行为的,承担按份责任;构成叠加的分别侵权行为的,承担连带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侵权责任 帮助者 旁观者 主体分别欺凌
下载PDF
多主体分别欺凌的责任份额判定:以因果关系为视角
4
作者 韩丰 陈轩禹 《少年儿童研究》 2021年第3期37-44,27,共9页
多主体分别欺凌是指数个主体分别实施欺凌行为,在事实上相互作用,造成被欺凌者具有累积性和不可分性的同一损害。多主体分别欺凌损害后果的累积性和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各主体责任份额的判定成为难题。认定各主体的侵权责任应先分析欺... 多主体分别欺凌是指数个主体分别实施欺凌行为,在事实上相互作用,造成被欺凌者具有累积性和不可分性的同一损害。多主体分别欺凌损害后果的累积性和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各主体责任份额的判定成为难题。认定各主体的侵权责任应先分析欺凌情形的特殊性,再研究作为客观要件的因果关系。欺凌损害后果的累积和不可分导致因果关系的判断不宜轻易适用"若无则不"规则。基于"充分原因组中的必要因素"理论,多主体分别欺凌包括结合因果关系、聚合因果关系以及证据缺失无法判断因果关系三类情形。对于结合因果关系,应在考虑损害累积效应的前提下,结合欺凌行为相关因素计算各主体的责任份额;对于聚合因果关系,各主体应承担连带责任;对于证据缺失情形,各主体的责任份额由其所施加的持续性风险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主体分别欺凌 侵权责任 因果关系 证据缺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