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欺凌旁观者行为量表中文版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1
作者 袁彩红 贾亚菲 +3 位作者 刘琼乡 周文琪 周春燕 刘陈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检验网络欺凌旁观者量表(CBS)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722名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样本1(n=356)和样本2(n=366),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效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检...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检验网络欺凌旁观者量表(CBS)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722名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样本1(n=356)和样本2(n=366),样本1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2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效标关联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以道德推脱问卷(MDS)为效标工具在样本2中方便选取37人间隔2周重测。结果:CBS中文版共40个条目,包括线上消极、线上保护、线上强化、线下消极、线下保护、线下强化6个维度;6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χ^(2)/df=2.83,CFI=0.90,TLI=0.89,RMSEA=0.07,SRMR=0.06)CBS中文版线上消极、线上强化、线下消极、线下强化得分与MDS得分呈低度正相关(ICC=0.11~0.28,均P<0.05);CBS中文版6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89~0.96之间,重测信度(ICC)在0.75~0.89之间。结论:网络欺凌旁观者行为量表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显示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旁观者 大学生 效度 信度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及其与共情和自我效能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庆林 武晨阳 +1 位作者 宫火良 王明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与共情、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地市3所初中学校学生453人,采用校园欺凌旁观者问卷(BBBQ)、基本共情量表中文版(BES-C)、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探讨3个... 目的:考察初中生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与共情、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地市3所初中学校学生453人,采用校园欺凌旁观者问卷(BBBQ)、基本共情量表中文版(BES-C)、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探讨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男生的促进欺凌者行为、置身事外者行为得分及GSES得分均高于女生,而BES-C总分及情感共情维度得分低于女生(P<0.001或P<0.01)。BBBQ的促进欺凌者行为和置身事外者行为维度得分与BES-C得分负相关(r=-0.13、-0.13,P<0.01或P<0.001),保护受害者行为维度得分与BES-C得分正相关(r=0.21,P<0.001);自我效能对保护受害者行为、置身事外者行为与共情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β=0.17、-0.10,ΔR^(2)=0.029、0.009)。结论:初中生校园欺凌旁观者的行为取向选择可能与共情、自我效能有关,高自我效能条件下,高共情水平初中生可能更少做出协助欺凌者的行为,更易做出保护受害者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共情 自我效能 欺凌旁观者行为
下载PDF
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选择:共情与风险认知的作用
3
作者 吴红 尹敏 +1 位作者 张静 高敏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2-50,共9页
校园欺凌旁观者是目睹或知晓校园欺凌事件正在发生的个人或群体。旁观者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影响着欺凌事件发展的进程与方向。考察个体以旁观者身份介入欺凌事件时的行为影响机制,有助于开发基于旁观者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方案。研究设... 校园欺凌旁观者是目睹或知晓校园欺凌事件正在发生的个人或群体。旁观者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影响着欺凌事件发展的进程与方向。考察个体以旁观者身份介入欺凌事件时的行为影响机制,有助于开发基于旁观者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方案。研究设计了一项2×2混合设计行为实验,考察旁观者的共情与风险认知在其欺凌旁观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185名中学生参加了实验,并接受事后心理干预。研究发现:共情与风险认知对旁观者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高共情被试更多选择积极干预行为(制止、劝说、报告、安慰),且情境风险较低时,个体会更多选择积极趋近行为(制止或劝说);低共情被试更多采用消极行为方式(跟随、怂恿、漠视、逃离),且当情境风险较高时,个体会更多选择消极回避行为(漠视或逃离);在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共情水平,降低情境风险可以有效激发其积极干预的旁观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旁观者 旁观者行为 共情 风险认知
下载PDF
中小学生欺凌旁观者“平庸的恶”的行动逻辑
4
作者 张斯斯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第11期70-74,共5页
“平庸的恶”源于个体在行动中的“无思”和“判断匮乏”。中小学生欺凌中旁观者产生缘由主要有:一是中小学校场域塑造,导致责任转嫁的流动机制;二是旁观者个体的抉择策略和行动逻辑。旁观者“平庸的恶”存在三种道德面孔:无思、判断的... “平庸的恶”源于个体在行动中的“无思”和“判断匮乏”。中小学生欺凌中旁观者产生缘由主要有:一是中小学校场域塑造,导致责任转嫁的流动机制;二是旁观者个体的抉择策略和行动逻辑。旁观者“平庸的恶”存在三种道德面孔:无思、判断的匮乏和责任的稀释或责任的分散。消解“平庸的恶”需国家和中小学校明晰法律的意蕴,确立规训的权力域;构建反欺凌的社会关系联结网,提升全员情感的“依恋”程度;消解“信仰”危机,反抗“平庸的恶”,重塑主体性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庸的恶 中小学生欺凌 欺凌旁观者 行动逻辑
下载PDF
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石常秀 崔宝艺 +1 位作者 代晨辉 李园园 《进展》 2023年第17期17-19,共3页
校园欺凌是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欺凌场景中的旁观者,这一群体对校园欺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结合五阶段干预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建立的情景-认知模型... 校园欺凌是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欺凌场景中的旁观者,这一群体对校园欺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结合五阶段干预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建立的情景-认知模型,从学校环境,社会关系及认知因素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欺凌旁观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内部机制。采取相关策略促进旁观者进行积极行为决策对于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认知模型 欺凌旁观者 行为决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