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师对欺负的界定及对三种欺负类型的认知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东 高秋凤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3期166-170,182,共6页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对欺负的界定及对三种欺负类型严重性认知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可欺负的伤害性及力量非均衡性特征,对未受激惹性特征存在争议,对部分欺负情境的重复性特征认同率较低。教师一致...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对欺负的界定及对三种欺负类型严重性认知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可欺负的伤害性及力量非均衡性特征,对未受激惹性特征存在争议,对部分欺负情境的重复性特征认同率较低。教师一致认为直接身体欺负最严重,直接言语欺负次之,间接欺负最不严重。某一行为情境是否被判定为欺负行为与教师们对该情境严重性的认知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欺负界定 欺负类型
下载PDF
中学生欺负行为及其类型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丽琼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年第7期50-55,共6页
调查中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及欺负类型的新变化,可以为网络背景下欺负行为测评工具的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也可以为学校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与学界定义存在... 调查中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及欺负类型的新变化,可以为网络背景下欺负行为测评工具的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也可以为学校欺负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与学界定义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中学生将犯罪行为也纳入到欺负行为中;中学生提及的欺负行为包括面对面与网络情境下的七种类型,面对面情境包括身体欺负、言语欺负、关系欺负、权益侵占四种类型,网络欺负则包括言语欺负、网络散布隐私与网络财产侵权三种类型;中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与提及的欺负行为的类型存在性别差异与学段差异。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从清晰界定欺负行为的边界、建立全员参与的反欺负工作系统,以及提升学生媒介素养三个方面,来加强对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负行为 欺负类型 中学生
下载PDF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宗奎 蔡春凤 赵冬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474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型儿童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提名的朋友与双向互选朋友数量、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攻击/受欺负组别在自我提名的朋友数量上无显著差异,... 以474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型儿童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提名的朋友与双向互选朋友数量、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攻击/受欺负组别在自我提名的朋友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双向互选朋友数及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方面,单纯攻击组最高,攻击-受欺负组最低。在双向互选朋友以及同伴积极提名方面,未参与组最高,其余依次为单纯攻击组、单纯受欺负组和攻击-受欺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受欺负类型 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 朋友 同伴提名
下载PDF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 被引量:232
4
作者 张文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94,共8页
利用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对 92 0 5名城乡儿童进行了测查 ,考察初中和小学阶段儿童欺负 /受欺负问题的普遍性及基本特点。结果发现 :中小学生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欺负问题 ,近 1/ 5被调查的儿童卷入欺负 /受欺负问题 ;总体上小学和初中阶... 利用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对 92 0 5名城乡儿童进行了测查 ,考察初中和小学阶段儿童欺负 /受欺负问题的普遍性及基本特点。结果发现 :中小学生中存在着较严重的欺负问题 ,近 1/ 5被调查的儿童卷入欺负 /受欺负问题 ;总体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欺负 /受欺负问题的发生率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但欺负他人在初中阶段具有稳定性 ;直接言语欺负是最为普遍的欺负方式 ;在欺负 /受欺负的比率、对待欺负态度和欺负类型上均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负 欺负 欺负 欺负 态度 欺负类型
下载PDF
中小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秋凤 李晓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及对三类欺负行为的严重性认知。方法:借鉴Smith等人情境评定法,设计了22个木棍图冲突情境,让260名4、6、8年级学生判断这些情境中的行为是否属于欺负行为,并对其严重性进行评价。结果:对于学术界定...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对欺负行为的理解及对三类欺负行为的严重性认知。方法:借鉴Smith等人情境评定法,设计了22个木棍图冲突情境,让260名4、6、8年级学生判断这些情境中的行为是否属于欺负行为,并对其严重性进行评价。结果:对于学术界定义的欺负行为的四个特征,中小学生普遍较认可的是伤害性特征,其次是力量的非均衡性及未受激惹性特征,对重复发生性特征的认同率最低;身体侵犯比言语及关系侵犯更容易被鉴别为欺负行为;认为身体欺负最严重,其次为言语欺负及间接欺负;对欺负的严重性认知受欺负类型与年级的交互影响。结论:中小学生对欺负概念的理解与学术界对欺负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欺负 欺负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