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意境与意志
1
作者 李雪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3-187,共5页
瓦格纳是浪漫主义时期卓有建树的音乐家,他的音乐的艺术观和思想的意志观相互碰撞,创作了许多经典音乐作品,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施特拉斯堡的叙事史诗赋予了瓦格纳歌剧创作的灵感,女性身上拯救与毁灭的双重特质构成了其既矛盾... 瓦格纳是浪漫主义时期卓有建树的音乐家,他的音乐的艺术观和思想的意志观相互碰撞,创作了许多经典音乐作品,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施特拉斯堡的叙事史诗赋予了瓦格纳歌剧创作的灵感,女性身上拯救与毁灭的双重特质构成了其既矛盾又复杂的音乐意境,"神秘的情感意志"促使瓦格纳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之间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意境 意志
下载PDF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再思考
2
作者 宁欢 《歌海》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笔者通过研究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有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文章发现,大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是放在了介绍瓦格纳的生平、《特》剧的歌剧内容及通过瓦格纳的这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索这位伟大作曲家对于传统音乐的改革和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笔者通过研究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有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文章发现,大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是放在了介绍瓦格纳的生平、《特》剧的歌剧内容及通过瓦格纳的这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索这位伟大作曲家对于传统音乐的改革和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上,忽视了或避而不谈有关瓦的情感经历及叔本华哲学思想对《特》剧创作的影响。本文重点围绕《特》剧来探究《特》剧与瓦格纳的爱情经历的关联、《特》剧与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关联,从而进一步感受瓦格纳歌剧的个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经历 叔本华哲学思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下载PDF
浅谈于润洋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3
作者 张晓丽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14期88-88,共1页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写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于润洋先生为了提倡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音乐分析方法而作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所谓的音乐分析就是对这部作品的音乐本体的分析.但是于润洋并不赞同...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写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于润洋先生为了提倡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音乐分析方法而作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所谓的音乐分析就是对这部作品的音乐本体的分析.但是于润洋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音乐学分析 于润洋 前奏曲 歌剧 音乐分析 九十年代 音乐本体
下载PDF
歌剧精品 乐剧典范——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4
作者 李朋朋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09年第4期53-55,共3页
在西方音乐史中,瓦格纳是数世纪以来的一个集大成者,和贝多芬一样,代表另一个时代音乐风格的开始。他将巴赫与贝多芬的音乐综合成一个理想的整体,使歌剧的主体更明确,把音乐、诗歌、舞台设计和戏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 在西方音乐史中,瓦格纳是数世纪以来的一个集大成者,和贝多芬一样,代表另一个时代音乐风格的开始。他将巴赫与贝多芬的音乐综合成一个理想的整体,使歌剧的主体更明确,把音乐、诗歌、舞台设计和戏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新的伟大的歌剧艺术——“乐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艺术 乐剧 西方音乐史 精品 戏剧式 集大成者 音乐风格
下载PDF
浅谈于润洋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5
作者 梁卉妍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2期40-40,共1页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这部歌剧也是瓦格纳乐剧改革过程中最能体现他音乐个性的作品。虽然许多音乐学家对这部作品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与研究,但与很多音乐学家不同的地方是,于润洋先生从音乐内涵的社...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这部歌剧也是瓦格纳乐剧改革过程中最能体现他音乐个性的作品。虽然许多音乐学家对这部作品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与研究,但与很多音乐学家不同的地方是,于润洋先生从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试图通过对这首管弦乐曲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文章力图通过对于润洋先生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独特的音乐学分析方法以及写作这篇文章的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认识与分析,来体会与学习于润洋先生在音乐学分析中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润洋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前奏曲 终曲 整体结构 音乐学分析方法
下载PDF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一)
6
作者 陶辛 王小京 《歌剧》 2017年第10期16-18,共3页
与国家大剧院经常上演的现实主义传统制作不同,执导此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波兰导演特雷林斯基领衔的主创团队对歌剧原作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将原本发生在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剧中故事移植到一艘现代战舰上。本刊特邀请上海音乐学院... 与国家大剧院经常上演的现实主义传统制作不同,执导此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波兰导演特雷林斯基领衔的主创团队对歌剧原作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将原本发生在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剧中故事移植到一艘现代战舰上。本刊特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陶辛教授,将导演所理解的瓦格纳的意图,"翻译"并展示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 海军军官 前奏曲 潜望镜 打火机 树林 城堡
下载PDF
你是否已厌倦一切?--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著名版本
7
作者 吴伟 《现代音响技术》 2001年第11期90-97,共8页
关键词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
下载PDF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8
作者 陶辛 王小京 《歌剧》 2017年第12期32-33,共2页
引言:与国家大剧院经常上演的现实主义传统制作不同,执导此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波兰导演特雷林斯基领衔主创团队对歌剧原作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特雷林斯基将原本发生在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剧中故事移植到一艘现代战舰上.为此,我们... 引言:与国家大剧院经常上演的现实主义传统制作不同,执导此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波兰导演特雷林斯基领衔主创团队对歌剧原作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特雷林斯基将原本发生在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剧中故事移植到一艘现代战舰上.为此,我们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陶辛教授,将导演所理解的瓦格纳的意图,分期“翻译”并展示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 现实主义传统 上海音乐学院 国家大剧院 爱尔兰 苏格兰 再创作
下载PDF
论瓦格纳打破“叔本华循环”的方式 ——对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意志主义解读
9
作者 奚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9,共13页
叔本华循环显示出人生永远陷于痛苦和无聊的循环中,只有在禁欲中熄灭生命意志,才能从循环中获得救赎。瓦格纳用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呈现所谓生命意志的熄灭,但主角不是在禁欲中而是在强烈的爱欲中弃绝世界、获得救赎。尽管有学... 叔本华循环显示出人生永远陷于痛苦和无聊的循环中,只有在禁欲中熄灭生命意志,才能从循环中获得救赎。瓦格纳用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呈现所谓生命意志的熄灭,但主角不是在禁欲中而是在强烈的爱欲中弃绝世界、获得救赎。尽管有学者质疑这种爱欲未脱离个体化存在,仍囿于叔本华循环,但通过研究该歌剧文本及相关论著可得知,爱欲是一种单向的欲望,不寻求“生”的满足,而是通过否定个体生命及其欲求来实现救赎,因此脱离了叔本华循环。爱欲也体现为剧中不寻求解决的、单向的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中不稳定—单调的循环,也暗示着叔本华循环的瓦解。然而,这种旨在否定生命的爱欲激发了狂热的非理性冲动,并创造了审美体验,又将成为肯定生命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欲 叔本华 瓦格纳歌剧 特里斯坦和弦 救赎
下载PDF
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看瓦格纳的歌剧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盼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7,共3页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文学家和指挥家瓦格纳在音乐史上是以歌剧改革者的面目出现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经久流传的歌剧代表作之一,该剧的纯音乐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均衡的曲式结构,乐句几乎没有章法可循,肆意渲染弥漫,转...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文学家和指挥家瓦格纳在音乐史上是以歌剧改革者的面目出现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经久流传的歌剧代表作之一,该剧的纯音乐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均衡的曲式结构,乐句几乎没有章法可循,肆意渲染弥漫,转调复杂多变,和声高度半音化,动机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本文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音乐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歌剧 创新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下载PDF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下) 被引量:118
11
作者 于润洋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8-102,共15页
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在完成对音乐本体的艺术结构分析之后,让我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一部比较严肃、深刻的音乐作品在我们的听觉感知能够直接把握的音乐本体后面,总是潜藏着某种精神内涵。对于一般的音乐听众来说,或许... 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在完成对音乐本体的艺术结构分析之后,让我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一部比较严肃、深刻的音乐作品在我们的听觉感知能够直接把握的音乐本体后面,总是潜藏着某种精神内涵。对于一般的音乐听众来说,或许不一定要求深入到这个层次,但是,对于音乐学家来说,却是绝对必须的。它应该是音乐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精神内涵,我认为只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才能真正揭示它的本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前奏曲与终曲比较集中地概括和体现了整部歌剧精神内涵的基本性质:从对人生、幸福、爱情的强烈追求和渴望,经过一个完满痛苦的过程,最后达到对这一切欲望的舍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特里斯坦 音乐学分析 歌剧 音乐作品 音乐本体 音乐本质 音乐内涵 艺术家 终曲
原文传递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上) 被引量:81
12
作者 于润洋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55,共15页
究竟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这一直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瓦格纳这部作品的音乐学分析,对这个课题做一次尝试与探索。全文分以下几个部分:一般情况,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结语。一般情况这里... 究竟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这一直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瓦格纳这部作品的音乐学分析,对这个课题做一次尝试与探索。全文分以下几个部分:一般情况,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结语。一般情况这里将分析的这首管弦乐曲是由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第一幕前奏曲和第三幕、即最后一幕的终曲所构成。瓦格纳在世时,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这部供音乐会演奏的乐曲还未曾出现过。它在音乐会上的出现已经是20世纪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特里斯坦 歌剧创作 音乐学分析 音乐主题 音乐构思 终曲 浪漫主义时期 不协和和弦 管弦乐
原文传递
音响诗学——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乐谱笔记并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锺恩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5-49,M0002,共36页
本文选择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为主体,通过乐谱笔记方式讨论音响诗学问题,内容分别牵扯:瓦格纳作品的五个重要结构问题——主导动机、无终旋律、半音技法、声乐器乐、音乐戏剧;构成音响诗学的四个重要意义指向——声音动能... 本文选择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为主体,通过乐谱笔记方式讨论音响诗学问题,内容分别牵扯:瓦格纳作品的五个重要结构问题——主导动机、无终旋律、半音技法、声乐器乐、音乐戏剧;构成音响诗学的四个重要意义指向——声音动能、音响力场、声音修辞、音响叙事;以及与此相关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音响诗学 乐谱笔记
下载PDF
时间悬停之处——从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的“渴望动机”说起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4期89-94,共6页
本文从聆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感性体验切入,以"时间悬停"为关注核心。文章共分七个部分,以同心圆的结构,从聚焦前奏曲核心的"渴望动机"开始,逐步放宽视角至前奏曲的单一动机单元、多个动机之间的关系、整首... 本文从聆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感性体验切入,以"时间悬停"为关注核心。文章共分七个部分,以同心圆的结构,从聚焦前奏曲核心的"渴望动机"开始,逐步放宽视角至前奏曲的单一动机单元、多个动机之间的关系、整首前奏曲、乐剧中五个具有"时间悬停"特质的段落、直至整部乐剧。考察"渴望动机"这一细小的元素如何带来"时间悬停"并在一系列的连锁转化中"自我实现"般构建起整部乐剧。同时指出,这种音响状态以及构建音乐的方式直指戏剧的核心内涵,从而尝试对《特》中音乐与戏剧关系作出阐释。篇幅所限,仅节选原文的第一至第四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时间悬停 自我实现 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下载PDF
析《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音乐技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萍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8-55,共8页
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的重要作品。本文通过对此部乐剧代表作从创作背景到音乐形态的全面分析并与传统进行比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瓦格纳是如何利用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段(包括综合艺术、主导动机、和声等要素)来体现他的乐... 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的重要作品。本文通过对此部乐剧代表作从创作背景到音乐形态的全面分析并与传统进行比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瓦格纳是如何利用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段(包括综合艺术、主导动机、和声等要素)来体现他的乐剧理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音乐技法 三幕乐剧 德国 瓦格纳 创作背景 音乐形态 综合艺术 主导动机 和声
下载PDF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结构探析
16
作者 万卉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29,共2页
前言 1993年,于润洋先生发表"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文章,刊登于《音乐研究》。这篇文章一度被认为是音乐学分析的楷模之作。于润洋归纳前奏曲及终曲的结构时说到,"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前奏曲 结构 歌剧 音乐学分析 音乐研究 于润洋 文章
原文传递
浅谈于润洋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17
作者 王春璐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2期41-41,共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发生了重大改变,大部分青年人和知识界的学者已经逐渐从迷惘中走出,进入了反思、探索阶段,这同样也波及到音乐领域。于润洋先生学术研究中恰好反映了当时反思和探索的特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发生了重大改变,大部分青年人和知识界的学者已经逐渐从迷惘中走出,进入了反思、探索阶段,这同样也波及到音乐领域。于润洋先生学术研究中恰好反映了当时反思和探索的特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就是一篇适应当时反思探索趋势的实践性论文,于润洋先生为"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这个音乐学中的重大课题做出了尝试,为人们今后的音乐学探索与学习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音乐学分析 歌剧 于润洋 学术论文
下载PDF
谈音乐分析的边缘拓展——《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的启示
18
作者 郭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5-126,共2页
通过分析于润洋先生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提出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音乐分析 作品分析 音乐学分析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下载PDF
歌剧舞台的“现代美” 评现代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被引量:1
19
作者 裴修文 《音乐爱好者》 2017年第12期34-36,共3页
何为歌剧舞台的"现代美"?在我看来,"现代美"无疑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经典的歌剧作品,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去塑造经典的歌剧作品,用现代的制作手法去展现经典的歌剧作品。现代化的演绎,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作品 现代美 舞台 制作手法 现代人 现代化
下载PDF
莱比锡歌剧院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克新 《歌剧》 2011年第5期6-9,共4页
阳春三月,香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宴——香港艺术节。今年,为艺术节献上歌剧大餐的是莱比锡歌剧院,带来全莱比锡班底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或许是去年上海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成功造成瓦格纳迷更大的视觉饥饿感,因此,除了... 阳春三月,香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宴——香港艺术节。今年,为艺术节献上歌剧大餐的是莱比锡歌剧院,带来全莱比锡班底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或许是去年上海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成功造成瓦格纳迷更大的视觉饥饿感,因此,除了香港的乐迷蜂拥而至,内地的瓦格纳迷也不约而同地南下,朝圣瓦格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 莱比锡 《尼伯龙根的指环》 香港艺术节 瓦格纳 上海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