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老歌子戏《山伯英台》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游素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1,共20页
本文以台湾歌子戏发展早期之"老歌子戏"为范畴,针对老歌子戏发展时期演出最为频繁的剧目《山伯英台》为对象,进行研究。"老歌子戏"为歌子戏发展活水泉源,主要产生于台湾宜兰地区。"山伯英台"故事在民间... 本文以台湾歌子戏发展早期之"老歌子戏"为范畴,针对老歌子戏发展时期演出最为频繁的剧目《山伯英台》为对象,进行研究。"老歌子戏"为歌子戏发展活水泉源,主要产生于台湾宜兰地区。"山伯英台"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晚唐始有的山伯英台故事雏形,至宋明,从梁祝立庙、山伯当义忠王,以至化蝶传说再转为还魂之说,于是梁祝故事为民间百姓津津乐道,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爱情的偶像;辗转传到台湾,于清末民初的日治时期,则以老歌子戏敷演《山伯英台》。本文蒐集《山伯英台》手抄本歌子册与老歌子戏剧本,清理出陈旺欉之口述剧本《山伯英台》为老歌子戏典范剧本。乃直入该剧剧本之结构,含故事情节、人物及其出场设计等;又从剧中音乐唱曲选择、演唱方式、后场乐队;以及该剧表演艺术特质,含演员腳色、妆扮、歌唱发声法、身段、与科诨设计等戏曲之唱念做打层面,分别逐一探讨。发现老歌子戏《山伯英台》故事情节,已多达二十馀场之"大戏"规模,然其表演內容仍保留踏谣歌舞之"小戏"样貌;再者,台湾在二十世纪初(1901年之后),尚可见到戏曲发展早期之"鹘伶声嗽"这样的以农村乡间歌舞为基础之戏曲原始样貌的"老歌子戏",其由清一色的男性所扮演的丑扮落地扫形式之"老歌子戏",在当今各地方戏曲大戏缤纷多采,且多已程式化的演出生态中,更加显出其珍贵。其表演艺术之纯朴简单、诙谐逗趣等诸多特质,愈发彰显出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子 歌子册 大戏 小戏 鹘伶声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