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尽桃花扇底风”新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兴宝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歌尽桃花扇底风"写的是美妙歌声在赏歌听众群体中生成的审美效果,即"清凉"的入神化境。依此而论,句中所写的持扇者不是歌者,而是听众。此种写法为以"客笔"表现"主意"法。这个判断需从古代大... "歌尽桃花扇底风"写的是美妙歌声在赏歌听众群体中生成的审美效果,即"清凉"的入神化境。依此而论,句中所写的持扇者不是歌者,而是听众。此种写法为以"客笔"表现"主意"法。这个判断需从古代大量相关的诗词文等典籍的记载及晏几道本人的作品中加以印证。正确诠释此句词的准确意义,有助于认识晏几道词的部分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下载PDF
长歌尽
2
作者 江筱 画画的阿宅·苦酒 《快乐阅读》 2019年第24期66-72,共7页
壹竹林深处,草长莺飞,一间小屋悠然而立.屋内扔满了大大小小的画像,画像上的男子或低眉浅笑,或蹙眉沉思,每一幅画的都是同一人.莫雪殇趴在桌案边缘,左脸正好靠在画中男子的肩膀上,脚边是已空了的酒壶.屋门被轻轻推开,莫雪殇被照进来的... 壹竹林深处,草长莺飞,一间小屋悠然而立.屋内扔满了大大小小的画像,画像上的男子或低眉浅笑,或蹙眉沉思,每一幅画的都是同一人.莫雪殇趴在桌案边缘,左脸正好靠在画中男子的肩膀上,脚边是已空了的酒壶.屋门被轻轻推开,莫雪殇被照进来的阳光刺醒,半睁着眼睛抬头,看到一名身着玄衫的男子缓步而来,身形修长,清风隽永,赫然就是画中之人.“陆沉……”莫雪殇唤出那个名字,眼泪滑落,语气哽咽.莫雪殇强撑着桌案站起来,欲摔倒时刚好落入陆沉的怀抱.额头抵在那人颈间,莫雪殇感受着久违的温热,心里奇迹般地安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幅画 画像
下载PDF
汉初宗庙乐《安世房中歌》十七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汉高祖刘邦请楚地女巫唐山夫人制作了宗庙乐歌《大孝备矣》《七始华始》《我定历数》《王侯秉德》《海内有奸》等五章,向先祖禀告其功德,四言诗,杂用楚乐。其乐名依周乐题为《房中乐》,其功能依秦《寿人乐》,祈求福寿绵长,国祚延绵。汉... 汉高祖刘邦请楚地女巫唐山夫人制作了宗庙乐歌《大孝备矣》《七始华始》《我定历数》《王侯秉德》《海内有奸》等五章,向先祖禀告其功德,四言诗,杂用楚乐。其乐名依周乐题为《房中乐》,其功能依秦《寿人乐》,祈求福寿绵长,国祚延绵。汉惠帝时,乐府令夏侯宽配以箫管,更名为《安世乐》。汉文帝时,续作《大海荡荡》《安其所》《丰草葽》《雷震震》等四章。汉景帝时,续作《桂华》《美若》《磑磑即即》《嘉荐芳矣》《皇皇鸿明》《浚则师德》《孔容之常》《承明帝德》等八章。汉武帝重兴乐府,辑歌词十七章,定名为《安世房中歌》。其音乐融合了周乐与楚乐,用于汉初皇帝祭祀祖宗,包括迎神、颂神、亨神、送神等仪节,告先祖汉高祖、汉文帝功德,以求得祖先福祐。《安世房中歌》颂扬了汉初七十年间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总结了社会治理的经验,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表现手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为汉乐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世房中 唐山夫人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下载PDF
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过程及机制——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
4
作者 杨立国 王佳琴 刘旭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0-1811,共12页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居民的情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居民情感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城镇化、旅游化的过程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情感及其交换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变。文章基于日常生活...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居民的情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居民情感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城镇化、旅游化的过程中,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情感及其交换模式也在不断的演变。文章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案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日常生活实践-情感交换”的分析框架,探讨传统村落居民在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根据侗族大歌实践中的权力博弈演变,可将皇都村日常生活实践分为4个阶段:原始平衡阶段、被动妥协阶段、主动抵制阶段、融合再生阶段;2)皇都村居民非遗日常生活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的演变经过从互惠型依次向一般型、协商型和生产型转变的过程;3)传统村落居民非遗日常实践中情感交换模式演变具有系统性,外缘系统的演变推动内核系统调适,推动力、牵引力和支撑力构成其演变的动力机制。情感交换模式的演变过程展现居民在面对非遗资本化时的抵制策略与情感调适过程,对非遗保护实践中情感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实践 情感交换模式 演变 传统村落 非遗 皇都村侗族大
下载PDF
“石鼓歌”与宋代士人的儒家理想——兼论苏轼“读书万卷不读律”
5
作者 韩立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宋代“石鼓歌”系列题咏是宋代金石学与文学碰撞的结果。宋代士人通过“石鼓歌”这一形式,开展金石器物的文字考证、史实论辩、审美活动,表达相关政治理想。宋人将学术考辨融入诗歌写作,将个人体验带入历史叙事,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期许... 宋代“石鼓歌”系列题咏是宋代金石学与文学碰撞的结果。宋代士人通过“石鼓歌”这一形式,开展金石器物的文字考证、史实论辩、审美活动,表达相关政治理想。宋人将学术考辨融入诗歌写作,将个人体验带入历史叙事,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期许与现实关怀。苏轼、苏辙进而以石鼓这一周宣王时遗物与秦朝统治作对比,思考“王霸之辨”,以儒家礼乐文明的道德理想主义超越法家的实用主义,呈现了金石学背后宋代士人深沉而厚重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 金石学 儒家理想 苏轼
下载PDF
民俗文化视域下桐城歌的音乐艺术特征研究
6
作者 王雨辰 侯方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桐城歌是安徽省桐城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桐城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对桐城歌的发展历史、音乐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桐城歌的地域性、叙事性... 桐城歌是安徽省桐城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桐城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对桐城歌的发展历史、音乐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桐城歌的地域性、叙事性、文学性进行论述,揭示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此外,桐城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也对其传承模式和推广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探寻其与当地民俗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桐城歌的音乐艺术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桐城 音乐特征 传承
下载PDF
庄子“何以”鼓盆而歌——逍遥游的非超越性
7
作者 赵卫国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57,共8页
对于庄子“鼓盆而歌”的奇特举动,如果只用想开了或看透了,达到齐生死、知天命的境界来解释,就会错失这个场景所蕴含的思想精髓。鼓盆而歌首先是在描述一个当下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情景,一个“本体论”事件。庄子用夸张的手法,一方面... 对于庄子“鼓盆而歌”的奇特举动,如果只用想开了或看透了,达到齐生死、知天命的境界来解释,就会错失这个场景所蕴含的思想精髓。鼓盆而歌首先是在描述一个当下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情景,一个“本体论”事件。庄子用夸张的手法,一方面告诉我们,跨越生死并非神秘难事,正如夜旦之相代,梦醒之交替,就发生在日常生活和生命活动之中,不只是“乐观精神”。另一方面,将妻死和鼓盆而歌这悲喜两极之事,拉入同一情境中做强烈对比,是为了凸显真实发生着生命之“游”和“化”,与意识所建构的有待世界并行不悖,在这个世界中,妻死之因,引发悲伤之果被认为是“客观”规律。庄子借助绝妙的夸张,让我们看到两个世界或生命两种形态的交织,逍遥游的非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盆而 物化 逍遥游
下载PDF
先秦秦汉时期华夏族即兴歌舞能力的变化
8
作者 胡新生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3-89,共17页
先秦时期,华夏各族群普遍具有较强的即兴歌舞能力。这种能歌善舞的品性主要表现为:集体聚会中男女对歌活动比较常见,平民往往通过即时性的歌唱、讽诵等形式表达意见,高层政治人物大多能即兴歌咏,贵族阶层非常重视歌舞教育。战国以后,随... 先秦时期,华夏各族群普遍具有较强的即兴歌舞能力。这种能歌善舞的品性主要表现为:集体聚会中男女对歌活动比较常见,平民往往通过即时性的歌唱、讽诵等形式表达意见,高层政治人物大多能即兴歌咏,贵族阶层非常重视歌舞教育。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参加集体聚会的参与度和自由度大幅降低;国人阶层消失,国人通过集体讽诵批评时政的习惯不复存在;贵族歌舞教育全面衰落;儒家礼学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说,这些因素导致民众的即兴歌舞能力趋向衰退。东汉以后是大众即兴歌舞活动急剧减少和能歌善舞之才明显弱化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即兴 讽诵 礼教
下载PDF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诗学机制——以《青春之歌》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龙永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史书写的重要作品,它在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上形成了特有的诗学机制。作者的生活经验是《青春之歌》的本事,但叙述者按照时代语境和精神气候的要求对人物、事件和情境本事进行了应有的择取和改造。...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史书写的重要作品,它在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上形成了特有的诗学机制。作者的生活经验是《青春之歌》的本事,但叙述者按照时代语境和精神气候的要求对人物、事件和情境本事进行了应有的择取和改造。主流意识形态中知识分子成长认知理论规约了故事情节的基本走向,但叙述者为了获得充分表现知识分子革命取向的审美张力,对传统文化心理进行了应有的激活和召唤。作品中爱情追求、民族救亡和阶级斗争等让“革命”书写呈现出样态和属性的丰富性。民族革命场域的建构,让“白骨头”的林道静获得了革命合法性身份;而在对学生运动的回溯和对“革命+恋爱”模式的改造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具有了独特的美学特质,知识分子作为革命历史主体也实现了文学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沫 《青春之 革命知识分子 诗学机制
下载PDF
唐代歌录考辨
10
作者 郭丽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中对唐代燕射歌辞一首未录,而将其大量归入专收隋唐以来杂曲的近代曲辞。唐代歌录的留存样态较为复杂,唐人有时会把歌录叫作乐录,而有些收录歌辞的诗集却又不以歌录命名,有些名为乐府的典籍虽然也载录了一些唐人乐府诗,但又不一定是唐代歌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府 《乐府诗集》
下载PDF
口述史视域下绵竹九顶山山歌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11
作者 陈林 《当代音乐》 2024年第9期12-15,共4页
绵竹九顶山山歌于2018年10月以传统音乐类入选四川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开金老师是绵竹九顶山山歌非遗项目传承人。九顶山山歌是绵竹清平人民劳动、生活的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唱的人越来越少,山歌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一定的影... 绵竹九顶山山歌于2018年10月以传统音乐类入选四川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开金老师是绵竹九顶山山歌非遗项目传承人。九顶山山歌是绵竹清平人民劳动、生活的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唱的人越来越少,山歌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史研究方法,多次到绵竹清平村,就九顶山山歌的起源、发展现状、保护与传承,与传承人孟开金老师进行交流,分析山歌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探究应对策略,为绵竹九顶山山歌的保护与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九顶山山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小说《木鱼歌》中的种族界限与融合
12
作者 屈荣英 李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6-38,共3页
小说《木鱼歌》是华裔女性作家林露德继《千金》之后的又一力作。小说体现的多个主题中,种族这个主题备受关注。《木鱼歌》通过描写吕金功到美国生活的境遇以及他从美国再次回到祖国后的遭遇,凸显了不同种族界限间的不可逾越性,这也符... 小说《木鱼歌》是华裔女性作家林露德继《千金》之后的又一力作。小说体现的多个主题中,种族这个主题备受关注。《木鱼歌》通过描写吕金功到美国生活的境遇以及他从美国再次回到祖国后的遭遇,凸显了不同种族界限间的不可逾越性,这也符合种族隔离对抗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露德 《木鱼 种族界限
下载PDF
人文初著的上古歌诗
13
作者 杨赛 《音乐探索》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上古歌诗是《诗经》、汉魏晋乐府、唐宋诗词的源头,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发轫。人类情感日益丰富,必须借助诗歌来表达。音乐引领文学发展。通过对自然声响的模仿,人声和器声不断丰富,音乐的表情达意功能日益增强。从乐舞发展到乐歌,社会性... 上古歌诗是《诗经》、汉魏晋乐府、唐宋诗词的源头,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发轫。人类情感日益丰富,必须借助诗歌来表达。音乐引领文学发展。通过对自然声响的模仿,人声和器声不断丰富,音乐的表情达意功能日益增强。从乐舞发展到乐歌,社会性情感和表意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拟声词和感叹词实词不断取代,诗歌与礼乐高度融合。两千多年的上古歌诗实践,为商、周先秦诗歌的集大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音乐文学 人文初著 礼乐文明
下载PDF
《欧阳海之歌》沙博理译本叙事转换研究
14
作者 任东升 李潘 《语言教育》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欧阳海之歌》因其多维叙事及其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叙事需求的适配性,成为彼时为数不多的、被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话语层面,沙博理对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进行了调整;故事层面,沙博理对文化故事和政治故事进行异语语境... 《欧阳海之歌》因其多维叙事及其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叙事需求的适配性,成为彼时为数不多的、被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话语层面,沙博理对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进行了调整;故事层面,沙博理对文化故事和政治故事进行异语语境转换。在话语与故事层面,沙博理根据译者身份做出不同叙事转换。以此为视角,文章分析了译者不同策略选择的动机,发现叙事转换是译者在话语与故事层面综合考量国家翻译实践的目的、国内外语境、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接受能力等后做出的平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海之 沙博理 叙事 话语与故事 译者身份
下载PDF
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传播效果
15
作者 李雪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经典红歌伴舞演唱是近年来在中国文艺演出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此,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阐述说明了经典红歌伴舞演唱及其表现形式、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舞蹈风格与编排手法,以及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视觉冲击力和表演效... 经典红歌伴舞演唱是近年来在中国文艺演出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此,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阐述说明了经典红歌伴舞演唱及其表现形式、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舞蹈风格与编排手法,以及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视觉冲击力和表演效果,归纳揭示了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五个方面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红 伴舞演唱 传播效果
下载PDF
青年“emo时听红歌”:现象、本质与启示
16
作者 闫旭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67-72,99,共7页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 “拒绝emo” 网络圈群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的西和方言翻译策略研究
17
作者 卢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中的音译法、直译法和逐词翻译法,以及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仿译法和改译法,对不同的方言词汇根据语境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得译文流畅、地道。然而,由于汉语方言书面化的困难,《西和乞巧歌》中部分方言词汇并未在书面文字中表现出来,且原语文本中所有的西和方言特征和口语化特征在译语中全部被抹杀了。尽管如此,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方言是让方言作品走向世界的方式。作为第一部关于西和乞巧歌的英译本,此书对于乞巧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翻译策略使乞巧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能够流畅表达,使得英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中国北方的乞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方言 抹杀 《西和乞巧
下载PDF
在旋律如歌性与交响戏剧性之间不懈探索——再论施光南歌剧创作及其当代启示
18
作者 居其宏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施光南堪称旋律大师,他的歌剧《伤逝》《屈原》体现了作曲家对歌剧之梦孜孜不倦的追寻,并在旋律如歌性与交响戏剧性之间苦苦探求中国歌剧腾飞的可行之路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当然,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决定,两部剧作仍有若干不足,从... 施光南堪称旋律大师,他的歌剧《伤逝》《屈原》体现了作曲家对歌剧之梦孜孜不倦的追寻,并在旋律如歌性与交响戏剧性之间苦苦探求中国歌剧腾飞的可行之路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当然,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决定,两部剧作仍有若干不足,从而给当代歌剧创作留下若干极可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光南 旋律如 交响戏剧性
下载PDF
歌尔股份员工持股计划实效分析
19
作者 付洪垒 郑悦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5期116-118,共3页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通过将员工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改善公司的业绩。通过对歌尔股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分析,发现该公司存在股票与资金来源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偏低、推出持...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措施,通过将员工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改善公司的业绩。通过对歌尔股份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分析,发现该公司存在股票与资金来源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偏低、推出持股计划时间不合理、缺乏业绩考核机制等问题,同时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股票与资金来源多元化、扩大员工持股人数、在合适时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优化考核指标等对策,为其他企业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股份 员工持股 股权激励
下载PDF
文化语境中的音乐——多重视野下的川西藏族炉霍酒歌
20
作者 奚劲梅 廖婕 《戏剧之家》 2024年第9期82-86,共5页
“酒歌,卫藏、康方言区称‘羌谐’,安多地区称‘勒’,是年节、喜庆、婚嫁或亲友欢聚时演唱的歌曲,属于风俗性生活歌曲。”[1]2021年7月,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藏族酒歌的传承与发展”课题组成员前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道孚-炉... “酒歌,卫藏、康方言区称‘羌谐’,安多地区称‘勒’,是年节、喜庆、婚嫁或亲友欢聚时演唱的歌曲,属于风俗性生活歌曲。”[1]2021年7月,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藏族酒歌的传承与发展”课题组成员前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道孚-炉霍三地,对川西藏族风习歌之酒歌进行实地考察。文章以炉霍为研究点,分别从炉霍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民间音乐入手,音乐作为人的行为表现方式,阐述了藏族酒歌在社会变迁、民俗传习、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生产生活等因素方面的流变与融合,解读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霍 藏彝走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