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旋律如歌性与交响戏剧性之间不懈探索——再论施光南歌剧创作及其当代启示
1
作者 居其宏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施光南堪称旋律大师,他的歌剧《伤逝》《屈原》体现了作曲家对歌剧之梦孜孜不倦的追寻,并在旋律如歌性与交响戏剧性之间苦苦探求中国歌剧腾飞的可行之路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当然,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决定,两部剧作仍有若干不足,从... 施光南堪称旋律大师,他的歌剧《伤逝》《屈原》体现了作曲家对歌剧之梦孜孜不倦的追寻,并在旋律如歌性与交响戏剧性之间苦苦探求中国歌剧腾飞的可行之路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当然,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决定,两部剧作仍有若干不足,从而给当代歌剧创作留下若干极可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光南 旋律如歌性 交响戏剧
下载PDF
试析莫扎特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如歌性
2
作者 郭正卿 《当代音乐》 2022年第7期94-96,共3页
莫扎特是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奏鸣曲。莫扎特是真正的声乐大师,他将如歌性的乐句发挥到了极致的完美,通过分析乐句和乐段之间如歌的连奏来解析第二乐章优美的旋律。
关键词 莫扎特奏鸣曲 第二乐章:连奏 歌性
下载PDF
田汉现代歌诗中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
3
作者 王泽龙 王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直观的艺术家气质,通过诗歌、批评等形式,从情绪感受到歌诗生成显现出“诗人—革命家”的歌性转向现象。二是田汉对歌诗传统的切肤体认,使他在感应革命声音诗学浪潮时,能自觉穿越歌诗形式之辩回到歌诗语言的政治修辞深处,在语言意指与话语实践中释放左翼歌诗语言的政治诗学能量。三是田汉歌诗中歌性形象化的听觉文化转向,融通大众与音乐的诗学观、主体意识、身体政治美学等文化政治意涵,已超出静观诗学范畴在歌诗语言运动中显示意义。因此,田汉现代歌诗在歌性转向、政治修辞、文化政治等层面揭示出革命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象,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现代 歌性转向 政治修辞 文化政治 声音政治诗学
下载PDF
“认同的力量”/“逃避统治的‘艺术’”--湘、粤、桂过山瑶音乐“族性歌腔”的文化隐喻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书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27-32,共6页
湘、粤、桂过山瑶音乐中的"族性歌腔"(如"纳发调")鲜明地隐喻出瑶族漂洋过海,被迫迁徙的悲苦生活场景,用哀婉忧郁的下行旋律音调表征了过山瑶逃避历代王朝统治的"艺术"。通过"族性歌腔"构建的... 湘、粤、桂过山瑶音乐中的"族性歌腔"(如"纳发调")鲜明地隐喻出瑶族漂洋过海,被迫迁徙的悲苦生活场景,用哀婉忧郁的下行旋律音调表征了过山瑶逃避历代王朝统治的"艺术"。通过"族性歌腔"构建的系列音乐叙事重拾过山瑶族群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虽然过山瑶面临被汉化、现代化同化的不利境况,但是过山瑶"族性歌腔"特质所隐喻的音乐叙事性与族群文化认同的力量是巨大的、恒久的,并在其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语境中呈现出鲜明的文化自觉性,也是过山瑶支系传统文化"濡化"的一个现代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粤、桂 过山瑶 仪式音乐 “族腔” 认同
下载PDF
新诗之“歌”建构——重审1930年代《新诗歌》的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方长安 扈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4,共6页
20世纪初,新诗坛对旧诗格律的质疑,诗人韵律美、音乐美观念的淡化,加之纸媒文字化传播形式等,导致新兴的白话自由体新诗之“诗”与“歌”相分离。30年代初,中国诗歌会意识到“歌”对于新诗艺术建构的重要性,在其机关刊物《新诗歌》中提... 20世纪初,新诗坛对旧诗格律的质疑,诗人韵律美、音乐美观念的淡化,加之纸媒文字化传播形式等,导致新兴的白话自由体新诗之“诗”与“歌”相分离。30年代初,中国诗歌会意识到“歌”对于新诗艺术建构的重要性,在其机关刊物《新诗歌》中提出“新诗歌”口号,在观念上重视朗读、歌唱等“歌”性,倡导新诗之“诗”与“歌”的融合;在创作中,借鉴歌谣、戏剧的形式,推动新诗“歌”的实践。“新诗歌”观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五四以来新诗重视“诗”而轻视“歌”的状况,为建构新诗之“诗”与“歌”之诗性关系提供了历史契机。然而重视“歌”的初衷,主要是加强新诗介入时代的功能建设,未能就“诗”与“歌”之关系做深层次诗学探讨,在创作上简化为“歌谣化”“戏剧化”实践,致使“新诗歌”观念的内在诗学价值未能在诗性创造维度得到应有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 《新诗 新诗运动 建构
下载PDF
灌阳县丧葬仪式“大歌”的模式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栋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灌阳县丧葬仪式"大歌"结构庞大,具有一定的结构模式。其中,存在一个大模式和一个小模式。大模式体现的是在总体结构上的固定程序,是[大歌]演唱的总体程式;小模式体现的是在局部结构上所形成的固定框架或格式,是单首大歌的结... 灌阳县丧葬仪式"大歌"结构庞大,具有一定的结构模式。其中,存在一个大模式和一个小模式。大模式体现的是在总体结构上的固定程序,是[大歌]演唱的总体程式;小模式体现的是在局部结构上所形成的固定框架或格式,是单首大歌的结构框格。大模式中套有诸多小模式,灌阳县"大歌"的结构是一个由三重模式复合而成的复模式结构。这是"大歌"庞大结构的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的模式 大模式 小模式 复模式 总体程式 局部框格
下载PDF
田汉现代歌诗与“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论
7
作者 王潇 《荆楚学刊》 2021年第2期34-41,共8页
田汉在现代歌诗领域的理论与创作话语资源,让现代化语境下诗性与歌性的耦合获得“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丰富况味。他的现代歌诗主要包括入乐传唱的现代诗歌以及话剧、电影、戏曲与歌剧中具有诗歌性质的唱词与诵词,并且以1930年代初... 田汉在现代歌诗领域的理论与创作话语资源,让现代化语境下诗性与歌性的耦合获得“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丰富况味。他的现代歌诗主要包括入乐传唱的现代诗歌以及话剧、电影、戏曲与歌剧中具有诗歌性质的唱词与诵词,并且以1930年代初诗人宣布向无产阶级“转向”为界,呈现出明确的美学演进,即诗人不同阶段的歌诗语言表现出在自由与韵律、雅与俗以及言志与载道等层面驳杂的“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美学特质。此外,除却诗人现代歌诗观由“在心言志,发言为诗”向“为光明而舞蹈,为自由而歌唱”的转向外,他的歌诗创作亦属于现代化语境下“烽火中来的声音”,其中牵涉着田汉对传统诗歌中因袭承传的歌性问题与现实革命文艺中的听觉问题的审慎思考,而这些都是我们探寻田汉现代歌诗时不应略过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现代 歌性 言志与载道 现代化语境
下载PDF
论灌阳县丧葬仪式“大歌”的庞杂性特征
8
作者 陆栋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5-20,共6页
灌阳县丧葬仪式之中的"大歌",纳数百桩事于一体,内容博而杂;集百千言为一歌,结构长而大,此二者相辅相成,造就了包罗灌阳历史和现实,收尽生活种种现象的长大篇章,同时也造就其庞杂性特征。这一特性,当地居民用一字概而括之,谓... 灌阳县丧葬仪式之中的"大歌",纳数百桩事于一体,内容博而杂;集百千言为一歌,结构长而大,此二者相辅相成,造就了包罗灌阳历史和现实,收尽生活种种现象的长大篇章,同时也造就其庞杂性特征。这一特性,当地居民用一字概而括之,谓之曰"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庞杂 数百桩事 百千言 内容博杂 结构庞大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歌诗”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东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4,共12页
近百年来,中国诗歌逐渐呈现出诗性强而歌性弱的趋向;与此相应,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对中国现代"歌诗"遮蔽和忽略的问题。本文从中国现代"歌诗"的立场出发,考察中国古代诵诗和歌诗相互支撑、共同繁荣的经验和规律... 近百年来,中国诗歌逐渐呈现出诗性强而歌性弱的趋向;与此相应,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对中国现代"歌诗"遮蔽和忽略的问题。本文从中国现代"歌诗"的立场出发,考察中国古代诵诗和歌诗相互支撑、共同繁荣的经验和规律,厘定和廓清中国现代"歌诗"的内涵和外延,对其文体特征和研究价值进行探讨,认为,从目前诗歌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应该用和谐的观念去看待中国现代诗歌的"诗性"与"歌性",通过现代"歌诗"这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为中国的当下诗歌挹注新鲜的活力,以期建构中国现代诗歌的良性发展机制,进一步拓展诗歌创作与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歌性
下载PDF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仙歌类型
10
作者 李蕊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0-43,79,共5页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系列由元代赵道一修撰,所录仙道始自上古三皇,下逮宋末元初。传记行文韵散结合,考察其中韵文,也称为仙歌,以内容、作者及适用场合划分,可分交际功能性、抒情言志性和评赞性三类仙歌。交际功能性仙歌包括仙道之间交...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系列由元代赵道一修撰,所录仙道始自上古三皇,下逮宋末元初。传记行文韵散结合,考察其中韵文,也称为仙歌,以内容、作者及适用场合划分,可分交际功能性、抒情言志性和评赞性三类仙歌。交际功能性仙歌包括仙道之间交游唱和、预言、表明态度、传达某种信息等诗歌。这些仙歌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倾听对象,承担着一定的社交功能;抒情言志性仙歌是仙道阐发修道志向和乐趣、概括修炼秘诀和心得及警励流俗等,是仙道自娱自乐的产物,因而道教色彩浓厚;评赞性仙歌是其他人有感于仙真事迹、悼念仙人仙逝、游览仙迹时的有感而发,作者多教外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类型 交际功能 抒情言志 评赞
下载PDF
滇、黔、桂毗邻区域水族民歌音乐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海燕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滇、黔、桂水族群落的民歌,在历史文本和共时田野比较中,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特征上有很多共性:三地水族民歌宏观上都具说唱风格,而且面临与他民族共融程度不一的困惑。不同之处在于:贵州水族民歌依托其"族性歌腔"的承袭,不... 滇、黔、桂水族群落的民歌,在历史文本和共时田野比较中,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特征上有很多共性:三地水族民歌宏观上都具说唱风格,而且面临与他民族共融程度不一的困惑。不同之处在于:贵州水族民歌依托其"族性歌腔"的承袭,不仅在民歌体裁和题材数量上比云南、广西水族更胜一筹,而且成长为戏曲说唱;云南水族民歌的说唱风格伴有特性拖腔;广西水族民歌形成汉调水语歌。同时发现贵州水族民歌存在"简化歌腔""调式漂移"现象。进而从历史逻辑、语言境遇和节日文化立场,阐释它们与不同区域水族民歌的互动,产生迥异音声技艺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民 分类 说唱风格
下载PDF
日本古代の歌垣研究の進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慧 《科技视界》 2012年第18期166-167,共2页
日本では8 世紀頃に成立した『古事記』、『日本書紀』、『万葉集』、『風土記』に歌垣の記事があり、そこには男女が結婚や恋愛を目的にお互いに歌を掛け合うことが記載されている。しかし、長期間にわたって、歌垣研究の直面している... 日本では8 世紀頃に成立した『古事記』、『日本書紀』、『万葉集』、『風土記』に歌垣の記事があり、そこには男女が結婚や恋愛を目的にお互いに歌を掛け合うことが記載されている。しかし、長期間にわたって、歌垣研究の直面している難問は何よりも詳しい文字記載のないために8 世紀の数少ない資料をもとに歌垣の実態を推測するしかなかった。一方、歌垣の分布は日本から中国の南部を経てインドシナ半島の諸民族において濃密である。良く似ている生存条件のもとに、歌垣といった風俗における類似性や共通性を形成してきた。したがって、中国少数民族の生きている歌垣を導入して比較研究を進めるのは、有効であり、近道であろ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条件 類似·t アニミズム
下载PDF
试析柳永与婉约词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瑞杰 《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6期51-52,共2页
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宋词的主要流派有"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自身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极高造诣,柳永发扬光大了婉约词的可... 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宋词的主要流派有"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自身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极高造诣,柳永发扬光大了婉约词的可歌性、言情性和以美取胜的特点。他拓宽了词的内容意境,使词从单一的小令中增添了长调,增加了词牌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词 歌性 言情 以美取胜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加工番茄白粉病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林年 张玉梅 +2 位作者 史登玉 赵平和 尚海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年第2期30-31,共2页
本试验针对我县加工番茄产业开发中遇到的病害问题,特别是番茄白粉病的高发性蔓延流行,致使番茄出现早衰,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死亡现象,产量损失率高达50~80%。为此,我们多方引进防效较好的新型杀菌剂五种,通过严格实施定位观测试验,筛... 本试验针对我县加工番茄产业开发中遇到的病害问题,特别是番茄白粉病的高发性蔓延流行,致使番茄出现早衰,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死亡现象,产量损失率高达50~80%。为此,我们多方引进防效较好的新型杀菌剂五种,通过严格实施定位观测试验,筛选出了适宜防治番茄白粉病的有效药剂,这些药剂均具有较好的持效性和特效性,可为无公害加工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白粉病 适宜药剂 62.25%金可湿粉剂 30%翠康可湿粉剂 无公害技术支撑
下载PDF
试析尊体观念对词源理论的影响
15
作者 蔡仁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1-36,共6页
词源理论是现代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其研究方法的相对科学性,使得研究成果也更接近历史真实。但是在中国古代词学批评史上,关于词源理论的情况却复杂得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词的尊体观念,对词源理论的影响是原因之一... 词源理论是现代词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其研究方法的相对科学性,使得研究成果也更接近历史真实。但是在中国古代词学批评史上,关于词源理论的情况却复杂得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词的尊体观念,对词源理论的影响是原因之一。本文在正视词的创作实践和本色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功能、抒情性、外在形式等三个方面论述尊体观念对词源理论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体观念 词源理论 词情本色 歌性 句式长短不一 谱式定型
下载PDF
“族性歌腔”论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毅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12,共5页
“族性歌腔”系指民歌音调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标志性民族特性歌腔。它的形成势必通过音乐传播之途径,以图得到公众的认可(认定)。而传播方式除有原歌调的直接传递(民间对歌活动)之外,更多则要通过必要的艺术加工(即改编创作),方... “族性歌腔”系指民歌音调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标志性民族特性歌腔。它的形成势必通过音乐传播之途径,以图得到公众的认可(认定)。而传播方式除有原歌调的直接传递(民间对歌活动)之外,更多则要通过必要的艺术加工(即改编创作),方能达到广泛普及之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图(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 韵味 典型特征 音乐传播
原文传递
“族性歌腔”:作为一种声音印记及隐喻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文朴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族性歌腔”中的“族性”身份显而易见,但“歌腔”的概念需要厘清。“族性歌腔”成为音乐认同理论的关注对象,其散发出的民族识别意识仍然强大。将“族性歌腔”纳入声音景观视域进而探讨族群边界的维持问题,拓展了音乐与认同的纵深度;... “族性歌腔”中的“族性”身份显而易见,但“歌腔”的概念需要厘清。“族性歌腔”成为音乐认同理论的关注对象,其散发出的民族识别意识仍然强大。将“族性歌腔”纳入声音景观视域进而探讨族群边界的维持问题,拓展了音乐与认同的纵深度;将“族性歌腔”视为一种声音现象,通过概念的他者化隐喻建构,展现出概念背后隐藏的对话语政治的持续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腔” 声音印记 身份政治 隐喻建构
原文传递
水族“族性歌腔”及其变异——民族音乐旋律结构探微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中笑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2-63,共2页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南部月亮山下、都柳江畔的三都县及荔波县部分地区。其民间歌曲有单歌、双歌、蔸歌、调、诘歌、儿歌等。单歌,系指野外演唱的歌,与“双歌”相对而言。每首歌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单独存在,故名。双歌,在室内演唱...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南部月亮山下、都柳江畔的三都县及荔波县部分地区。其民间歌曲有单歌、双歌、蔸歌、调、诘歌、儿歌等。单歌,系指野外演唱的歌,与“双歌”相对而言。每首歌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单独存在,故名。双歌,在室内演唱。唱一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结构 民间 民族音乐 都柳江 三都县 变异 贵州 荔波
原文传递
On untranslat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被引量:3
19
作者 LIANG Zhi-mi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0期76-81,共6页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The untranslatability lies firstly in the heterogeneity, indeterminism and the ambigui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The untranslatability lies firstly in the heterogeneity, indeterminism and the ambigu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self. Moreover,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displays its unique features and beauty which can not be rendered into English in terms of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thetic function of language TRANSLATABILITY UNTRANSLATABILIT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hree beauty
下载PDF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湘南瑶族“族性歌腔”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20
作者 李巧伟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6,共10页
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地分布着一支过山瑶支系,这里的过山瑶民歌中具有相似的旋律和曲调,被称为“族性歌腔”。“呐发”调,是过山瑶民俗活动“坐歌堂”广泛采用的歌腔之一,是“族性歌腔”的典型代表。“呐发”调下行的“三声腔”,频繁... 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地分布着一支过山瑶支系,这里的过山瑶民歌中具有相似的旋律和曲调,被称为“族性歌腔”。“呐发”调,是过山瑶民俗活动“坐歌堂”广泛采用的歌腔之一,是“族性歌腔”的典型代表。“呐发”调下行的“三声腔”,频繁使用的“颤音”等音乐叙事风格,使其成为族群自我身份认同的标识。地理环境是“族性歌腔”形成的重要因素,湘南地区的“宝寨瑶”“西洞瑶”“九嶷瑶”因地理位置而命名,三个地方的“呐发”调风格各异,是“族性歌腔”在不同时空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音乐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