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阳竟无与“人间佛教”之比较——从佛教与政治、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 被引量:4
1
作者 龚隽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9-215,共7页
本文从近代中国佛教思想史的角度考察了欧阳竟无与“人间佛教”的关系,主要比较了他们在佛教与政治,以及佛学研究方法论两方面的异同。这些方面,都是以往相关研究中被忽略掉的,本文希望通过选择这些议题,拓宽相关论题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 人间佛教 政治 方法论 欧阳 太虚 印顺
下载PDF
严于染净真俗之界:欧阳竟无思想三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龚隽 《佛学研究》 1999年第0期34-43,共10页
作为知识形态的近代中国佛学的诞生,欧阳竟无的出现,无论从学术方法、思想创发的深度还是系统方面,都可以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章太炎说他“所见深博出恒人上,不欲襄窑韫效师拳者所为”,①实非虚言。内学院的佛学方向和规模在竟无... 作为知识形态的近代中国佛学的诞生,欧阳竟无的出现,无论从学术方法、思想创发的深度还是系统方面,都可以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章太炎说他“所见深博出恒人上,不欲襄窑韫效师拳者所为”,①实非虚言。内学院的佛学方向和规模在竟无的思想中,基本得到确定,后学只不过对其学说加以更加细密的演绎和语言文献上的支持。由于竟无的思想过于精简且详于性理,致使后学研究内学院的学说,每于吕澂多所抉择而于竟无之学,则未能尽其堂奥。本文无意于就竟无之学作通观之论,而是抽绎其学思中的三个问题,作较详尽的哲学史的读解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净 真俗 欧阳 内学院
下载PDF
欧阳竟无为何要坚持“体用简别”思想?
3
作者 丁小平 《船山学刊》 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
欧阳竟无的佛学思想以"体用简别"思想为核心,有体用对立、即用显体、即体摄用、即体求体等多种形态,都与唯识学的"体用不二"思想不相符合。从思想渊源上进行考察,可知"体用简别"思想与朱熹"理气论&q... 欧阳竟无的佛学思想以"体用简别"思想为核心,有体用对立、即用显体、即体摄用、即体求体等多种形态,都与唯识学的"体用不二"思想不相符合。从思想渊源上进行考察,可知"体用简别"思想与朱熹"理气论"的"理气二分"思想,在逻辑上、思维上、思想上具有同质性,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佛学化。对"体用简别"思想的极端表现"无余涅槃唯一宗趣"思想进行考察,可知欧阳竟无的生平经历激发了他解决生死大事的强烈愿望;而一方面批判宋明理学对于佛教的误会,一方面基于其思想的理学本位而要为自己的佛学研究做出合理性、合法性之辩护,甚至要用"无余涅槃"作为沟通儒佛的根本和关键,则是更为深刻的原因。佛教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佛教化"与"中国化",同样是体用不二的关系,这反证了欧阳竟无的"体用简别"思想是非佛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体用简别 唯识学 佛教化 中国化
下载PDF
欧阳竟无的内学研究与其孔学再诠释
4
作者 程恭让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4期69-75,共7页
关键词 欧阳 再诠释 孔学 中国佛教 《中庸》 孔子真精神 金陵刻经处 后得智 儒学传统 佛学研究
下载PDF
欧阳竟无及其佛教哲学思想
5
作者 邹自振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2-85,共4页
人称“宜黄大师”的欧阳竟无 ,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学者 ,佛教思想家。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际 ,欧阳竟无为振兴佛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简略介绍了欧阳竟无的生平和思想 ,并对其“佛法既非宗教 ,亦非哲学”的核心观点展开评述 ,以期对... 人称“宜黄大师”的欧阳竟无 ,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学者 ,佛教思想家。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之际 ,欧阳竟无为振兴佛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简略介绍了欧阳竟无的生平和思想 ,并对其“佛法既非宗教 ,亦非哲学”的核心观点展开评述 ,以期对欧阳竟无的佛教哲学思想作较为公允的评价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佛法 宗教 哲学
下载PDF
欧阳竟无对佛教义学的提振与贡献
6
作者 习细平 《佛学研究》 2016年第1期-,共7页
一、义学不振:中国近代佛教凋敝的根源 中国佛教发展到晚清时期,佛门腐朽衰败的气象已经极其严重,这已被诸多有识之士所揭示,但究其根本原因却莫衷一是.杨文会曾说:“支那境内,禅宗一派,空腹高心,西来大意,几成画饼;台教一派,尚能讲经,... 一、义学不振:中国近代佛教凋敝的根源 中国佛教发展到晚清时期,佛门腐朽衰败的气象已经极其严重,这已被诸多有识之士所揭示,但究其根本原因却莫衷一是.杨文会曾说:“支那境内,禅宗一派,空腹高心,西来大意,几成画饼;台教一派,尚能讲经,惟泥于名相,亦非古法.且诸方名蓝,向无学堂造就人才,所以萎靡不振也.”①杨文会一生致力于刻印佛经、培育佛门人才,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复兴贡献巨大.其弟子欧阳竟无继其后,对佛教义学的提振可谓不遗余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起信论》 唯识学 佛学研究 菩萨行 圣言量 杨文会
下载PDF
印顺与欧阳竟无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大乘起信论》的争议
7
作者 蒲长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印顺与欧阳竟无在《大乘起信论》的分歧,反映出二人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欧阳竟无站在玄奘一系唯识学立场用体用简别的方法解读和批判《大乘起信论》,印顺从融通真常系和唯识系的角度回应欧阳竟无的观点,并重新解释《大乘起信论》如来... 印顺与欧阳竟无在《大乘起信论》的分歧,反映出二人的如来藏思想的差异。欧阳竟无站在玄奘一系唯识学立场用体用简别的方法解读和批判《大乘起信论》,印顺从融通真常系和唯识系的角度回应欧阳竟无的观点,并重新解释《大乘起信论》如来藏的含义。他们的分歧集中在熏习的含义以及真如与如来藏的关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顺 欧阳 大乘起信论 如来藏
下载PDF
欧阳竟无佛教教育思想评述
8
作者 李远杰 《佛学研究》 1999年第0期51-55,共5页
欧阳竟无在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深研佛学的一生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佛教教育思想。主要由四方面构成,一是关于师生关系;二是关于学佛之观念与方法;三是关于佛学研究所藉之经典和研习次第;四是关于学生的素质。从中他提出了... 欧阳竟无在刻经弘法、办学育人、深研佛学的一生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佛教教育思想。主要由四方面构成,一是关于师生关系;二是关于学佛之观念与方法;三是关于佛学研究所藉之经典和研习次第;四是关于学生的素质。从中他提出了不少值得今人借鉴的真识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佛教教育 方法与素质
下载PDF
论欧阳竟无的佛学贡献
9
作者 唐江 刘冬爱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8期31-34,共4页
论欧阳竟无的佛学贡献唐江,刘冬爱欧阳竟无(1871.10~1943.2),名渐,初字镜湖,50岁后改字竟无,江西省宜黄县人,故人称“宜黄大师”。他自青年开始即虔心向佛,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佛教典籍的研读、整理、保存与刻印... 论欧阳竟无的佛学贡献唐江,刘冬爱欧阳竟无(1871.10~1943.2),名渐,初字镜湖,50岁后改字竟无,江西省宜黄县人,故人称“宜黄大师”。他自青年开始即虔心向佛,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佛教典籍的研读、整理、保存与刻印,全力弘法,苦心育人,虽多历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支那内学院 近代佛学 佛教典籍 “九·一八”事变 杨仁山 唯识 非宗教 般若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以佛摄儒与佛法淑世——欧阳竟无应世方法论浅释
10
作者 王俊杰 张沛松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3-7,共5页
欧阳竟无的儒佛融摄,是以唯识学为主的纯粹佛教与原始儒学的融合,有别于传统思想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儒学之辨的融合。同时,他的儒佛融合,带有鲜明的以儒学为佛学应世之学的特色。其方法论是,严格限定儒学和... 欧阳竟无的儒佛融摄,是以唯识学为主的纯粹佛教与原始儒学的融合,有别于传统思想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儒学之辨的融合。同时,他的儒佛融合,带有鲜明的以儒学为佛学应世之学的特色。其方法论是,严格限定儒学和佛学的内容,从而从学理上探讨两者的内在理路的融摄。他批判了以天台华严禅宗净土为主流的中国化佛教,简别了大乘起信论为主的中国佛教经典,重构了内学;他批判了宋明理学为主流的儒家,批判避谈寂灭本体的儒学,也批判了刚刚兴起的新儒学,重构了儒家。进而,他主张以三智三渐次为具体的方法,将儒学和佛学作深入地融合。他的儒佛融合思想,对当时的思想精英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儒佛之辨 支那内学院
下载PDF
欧阳竟无佛学研究思想述评
11
作者 聂士全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32-35,58,共5页
欧阳竟无通过系统梳理浩瀚的佛教经籍,建立真实可依的佛学研究文本,力求发现佛法本义,为立国立人而建构一系学说,名为“内学”。在此基础上,理出了一条佛学思想演进的脉络,并依此组织佛典用以讲授佛学,示人以学佛门径,是为“院学”。
关键词 欧阳 内学 院学 支那内学院 佛法
下载PDF
欧阳竟无研究
12
作者 王国炎 徐清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1-72,共21页
这四篇文章分别从欧阳竟无的佛学思想、复兴儒学思想、佛儒融通归一思想和生平活动方面,对欧阳竟无的生平活动和主要思想观点进行了论述,这对于促进欧阳竟无及近现代中国佛学史、思想史研究,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欧阳 无余涅 二转依 儒学复兴 孔子真精神 孔佛无异 中庸 年谱
下载PDF
欧阳竟无的孔学研究
13
作者 袁芳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0-36,共7页
欧阳竟无的孔学研究主要包括两项工作:一是通过重建道统确立"真孔学"的精神,为儒学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价值进行有力辩护;二是重新结集《论语》《孟子》等经典,梳理为学路径,阐明《中庸》中的孔学主旨。欧阳竟无以佛学融摄孔学... 欧阳竟无的孔学研究主要包括两项工作:一是通过重建道统确立"真孔学"的精神,为儒学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价值进行有力辩护;二是重新结集《论语》《孟子》等经典,梳理为学路径,阐明《中庸》中的孔学主旨。欧阳竟无以佛学融摄孔学,特别注重发挥"素隐"一词,从而形成了他关于孔学的独特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孔学 道统 素隐
下载PDF
歐陽竟無“空有之争”思想研究——“空有之争”的本土化與現代化
14
作者 丁建華 《佛教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338-364,404,共28页
作爲佛教理論系統中的重要議題,“空有之争”源於印度,在佛教傳入漢地後呈現爲不同於印度時期的形態,并在佛教近現代轉型過程中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特質。作爲近代唯識學研究的巨匠,歐陽竟無的中觀學研究鮮有人論及,他對中觀與唯識之間的... 作爲佛教理論系統中的重要議題,“空有之争”源於印度,在佛教傳入漢地後呈現爲不同於印度時期的形態,并在佛教近現代轉型過程中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特質。作爲近代唯識學研究的巨匠,歐陽竟無的中觀學研究鮮有人論及,他對中觀與唯識之間的“空有之争”的探究也未見有系統論述。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歐陽竟無關於“空有之争”問題的思考:首先,歐陽竟無創設“龍樹法相學”,在意涵更爲廣闊的法相學基礎上融攝中觀學;其次,討論了空有兩宗的關鍵性範疇“二諦”與“三性”,其實質是用三性來詮解二諦以達到兩者的統一;最後,他以“兩宗一聖”的命題,闡明空有兩宗都以“非空非不空”爲宗,在所詮、所宗上實現了統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歐陽竟無 空有之争 龍樹法相學 二諦三性 兩聖一宗
下载PDF
宜黄大师欧阳竟无的学术与精神——全国欧阳竟无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郑晓江 罗伽禄 《佛学研究》 2003年第0期375-379,共5页
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居士,江西宜黄人,人称“宜黄大师”。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佛学家、居士佛教的提倡者。他提出“佛教既非宗教亦非哲学”的著名观点。
关键词 欧阳 学术思想 研讨会综述 佛教 如来藏 佛学研究 佛学思想 唯识学 生死智慧 起信论
下载PDF
《欧阳竟无》
16
《佛学研究》 2004年第1期330-330,共1页
吴鑫儒著,临川文化系列丛书,钟健华主编,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本书是一本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写作的一本欧阳竞无的传记,作者依据《欧阳氏五修宗谱》和走访搜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欧阳竞无的身世和生平业绩做了探索。全书共... 吴鑫儒著,临川文化系列丛书,钟健华主编,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本书是一本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写作的一本欧阳竞无的传记,作者依据《欧阳氏五修宗谱》和走访搜集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欧阳竞无的身世和生平业绩做了探索。全书共六章。第一章“六一世家”,介绍了欧阳母亲与其家族的来历。第二章“空怀大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 欧阳竞无 临川文化
下载PDF
在“佛教化”与“中国化”的思想张力之间──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一种理解方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恭让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3期10-17,共8页
如果人们在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脉络中读解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史,则近现代中 国佛教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近代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近代中国佛教思想活动 的解释和理解作方法论的省察,对于广义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就具有重... 如果人们在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脉络中读解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史,则近现代中 国佛教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近代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近代中国佛教思想活动 的解释和理解作方法论的省察,对于广义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思索的意义。本 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研究近代佛教尤其是欧阳竟无先生佛教思想的经验,对此作了认真的探索。文 章将近现代佛教学者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理解范型概括为三个类型:即欧阳竟无的范型,陈寅 恪的范型及牟宗三的范型,作者在对以上三个范型所作批判省察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个“面向 中国佛教思想创造自身”的新理解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化 中国化 欧阳 陈寅恪 牟宗三
下载PDF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向平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44-51,共8页
近现代中国佛教因受诸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居士佛学和义理研究的兴盛发达,把中国现代佛教的学术成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居士佛学的兴起,反映了在家人与出家人的现代关系并反映了居士对弘扬佛教所做的贡献,其思想理论... 近现代中国佛教因受诸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居士佛学和义理研究的兴盛发达,把中国现代佛教的学术成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居士佛学的兴起,反映了在家人与出家人的现代关系并反映了居士对弘扬佛教所做的贡献,其思想理论特征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义学的发达主要在居士中间开展。法相唯识学是近现代佛教义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它与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哲学追求相互契应,因之受到了重建中国思想的一些学术大家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历史背景和佛教环境以及人格观念、思维方式等多方面予以阐述,较深刻地揭示了近现代中国佛教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法相唯识学 现代转换 人间佛教 欧阳 章太炎 支那内学院 居士佛学 文化思想 唯识宗
下载PDF
论蒙文通先生在道家研究领域中的贡献(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远国 《文史杂志》 2002年第3期77-79,共3页
蒙文通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1894年生于四川盐亭县一儒学世家,1968年逝世于成都,享年74岁.今天,先生安息在群山环抱、镜湖照映的成都长松寺公墓,在宁静翠绿的这块风水宝地中与自然共存.
关键词 历史学家 逝世 蒙文通 国学大师 刘师培 大师 清末 欧阳 法相 道家
下载PDF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点校考异一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小东 《华夏文化》 2015年第4期60-61,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原为玄奘弟子慧立所撰,后经过玄奘另一弟子彦惊整理补充形成传世本。现主要版本有1923年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等以日本《弘教正藏》为底本的点校本,及其后吕潋在该本基础上的校订本;1932年日本京... 一、问题的提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原为玄奘弟子慧立所撰,后经过玄奘另一弟子彦惊整理补充形成传世本。现主要版本有1923年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等以日本《弘教正藏》为底本的点校本,及其后吕潋在该本基础上的校订本;1932年日本京都研究所刊的高丽本;1982年中华书局以吕潋本为底本的点校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本 慈恩寺 法师 三藏 考异 支那内学院 欧阳 中华书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