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史对“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教的依违——《〈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1
作者 林方直 《阴山学刊》 2014年第4期33-39,61,共8页
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影响。但对于该理论的接受,一直存在依违之分,在"发乎情"与"止乎礼义"两端,各有倚重。
关键词 《(管锥编)艺理引 发乎情 止乎礼义 诗教 依违
下载PDF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建构、解构与新构——兼谈“心学”与中国现代抒情的内生性
2
作者 刘锋杰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7,共11页
研究中国现代文论者大都知道,周作人提出“发乎情,止乎情”新命题,中止了“发乎情,止乎礼义”传统命题。又因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主张个人主义与浪漫主义,因而人们往往把“发乎情,止乎情”这一新的抒情观视为西方思想旅行的结果。其实... 研究中国现代文论者大都知道,周作人提出“发乎情,止乎情”新命题,中止了“发乎情,止乎礼义”传统命题。又因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主张个人主义与浪漫主义,因而人们往往把“发乎情,止乎情”这一新的抒情观视为西方思想旅行的结果。其实,明清时期,“心学”流行之际,诸多文人就开始解构“止乎礼义”。大体说来,汉儒建构了“发乎情,止乎礼义”命题,宋理学家强化了这一命题,“心学”解构了“止乎礼义”。“五四”时期全面摆脱封建礼义束缚,承继“心学”,新构了“发乎情,止乎情”新命题,走向了现代抒情时代。因此,中国现代抒情的发展,不仅受到西方思想的外缘影响,也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内生影响,正是“内生外缘”的结合,才构成现代抒情发生的两重机制,而非是西方思想的单一移植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止乎礼义 发乎情 中国传统思想 新的抒情 周作人 个人主 心学
原文传递
由先秦情志说论“诗言志”之本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胜高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60,共7页
考诸上古文献中的情志理论,"志"是指人具有道德预设、符合群体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是偏于个体感性体验的"情"的升华,对"情"具有约束作用。言志、谕志、观志、养志是先秦士人道德培养的重要手段。探寻传... 考诸上古文献中的情志理论,"志"是指人具有道德预设、符合群体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是偏于个体感性体验的"情"的升华,对"情"具有约束作用。言志、谕志、观志、养志是先秦士人道德培养的重要手段。探寻传世典籍中所蕴涵的"志",是时人阐释文献的主要内容。从《性自命出》的"始者近情,终者近义"、《孔子诗论》的"终而皆贤于其初者"来看,"诗言志"的本义在于"止乎礼义",是诗歌表达的外在尺度,与"诗缘情"所强调的内在情感这一动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情志说 止乎礼义
下载PDF
《诗集传》中朱子的理想社会 被引量:1
4
作者 綦晓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1,共4页
诗经研究几乎贯穿朱子的整个学术生涯,《诗集传》作为其研究的总结,成为诗经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融朱子深邃的理学思想于具体相应的《诗经》篇章中,要求人们亲疏有别,各尽其道;乐而有节,注重道德规范,主敬涵养,完善自己;在君臣关系... 诗经研究几乎贯穿朱子的整个学术生涯,《诗集传》作为其研究的总结,成为诗经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融朱子深邃的理学思想于具体相应的《诗经》篇章中,要求人们亲疏有别,各尽其道;乐而有节,注重道德规范,主敬涵养,完善自己;在君臣关系上,君明臣忠。在肯定朱子从文学的角度读诗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略《诗集传》中理学思想的烙印,在其注释中我们依稀可看到朱子心目中理想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秩序 各尽其分 止乎礼义 主敬涵养
下载PDF
程颢诗学思想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立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9,共3页
程颢"一元论"哲学思想赋予了文学存在的合法性;把人类的感应活动视为人类体认天道的唯一存在方式;在《诗经》教学中重视直觉体验;对传统诗学观念"止乎礼义"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在诗歌创作中反对悲秋伤春,追求与天地... 程颢"一元论"哲学思想赋予了文学存在的合法性;把人类的感应活动视为人类体认天道的唯一存在方式;在《诗经》教学中重视直觉体验;对传统诗学观念"止乎礼义"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在诗歌创作中反对悲秋伤春,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大乐"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诗学思想 生生之意 止乎礼义 感应
下载PDF
从对儒家诗教之依违看《洛神赋》主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96-98,共3页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各家对其主题不能达成共识,但对《洛神赋》始于情、终于礼的行文安排基本认同。本文以文本为主,以史料为辅,立足于《洛神赋》的行文思路及相关史料,对《洛神赋》所体现的儒家诗教"...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各家对其主题不能达成共识,但对《洛神赋》始于情、终于礼的行文安排基本认同。本文以文本为主,以史料为辅,立足于《洛神赋》的行文思路及相关史料,对《洛神赋》所体现的儒家诗教"发乎情,止乎礼义"作进一步分析,进而探讨《洛神赋》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洛神赋》 儒家诗教 发乎情止乎礼义
下载PDF
怨而不怒——新古文运动写作教学研究之一
7
作者 蒋银坤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8期32-36,共5页
“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精神。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原则,是孔子儒... “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精神。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原则,是孔子儒家诗学思想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而不怒 教学研究 古文运动 写作 诗可以怨 社会理想 哀而不伤 止乎礼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