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凝血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陈凤姗 陈煜森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144-149,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止凝血指标等血液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有预测作用。本文总结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相关的止凝血指标的研究进展,旨在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及转归,从而对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止凝血指标等血液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有预测作用。本文总结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相关的止凝血指标的研究进展,旨在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及转归,从而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 预后 转归 止凝血指标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止凝血参数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增 王新 +5 位作者 李丽 朱丽莉 鲁煜红 朱潮旭 孙国宗 刘志强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止凝血参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晚孕期妊高症住院患者199例为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55例,子痫前期75例,重度子痫前期69例,同期年龄孕周匹配...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止凝血参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晚孕期妊高症住院患者199例为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55例,子痫前期75例,重度子痫前期69例,同期年龄孕周匹配的健康孕妇59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研究组各亚组止凝血相关参数变化与病情相关性和不良妊娠结局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9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显示FIB与其成正相关(P<0.01),MPV、APTT、TT、PLT、PCT与其成负相关(P<0.01),随着病情加重不良妊娠结局率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B、MPV、APTT、TT、PLT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结局具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压疾病 止凝血参数 不良妊娠结局 相关性
下载PDF
听力障碍与止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
3
作者 王学锋 滕霞娟 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2期76-77,共2页
血小板及凝血蛋白的活化,血液粘度的增高,可以导致耳蜗灌注血管的阻塞或微血栓形成,损害听神经细胞。临床上较多表现为耳鸣、耳聋及眩晕等症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听力障碍与止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并观察抗栓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 血小板及凝血蛋白的活化,血液粘度的增高,可以导致耳蜗灌注血管的阻塞或微血栓形成,损害听神经细胞。临床上较多表现为耳鸣、耳聋及眩晕等症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听力障碍与止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并观察抗栓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止凝血指标 功能障碍 小板聚集试验 低分子量肝素 止凝血功能 液粘度 阳性率 粘度增高 栓弹力图
下载PDF
血脂及止凝血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兵 陈大年 +2 位作者 骆志刚 王邦宁 沈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脂及止凝血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2月~2018年3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冠心病的患者60例。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脂及止凝血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2月~2018年3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冠心病的患者6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脂、止凝血及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分值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42分组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42分组。结果 TC、n-HDL、LDL-C、APOA、APOB、PT-%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6、0.356、0.344、0.267、0.376、0.269(P<0.05);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42分组的TC、PT-%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42分组(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TG、HDL-C、n-HDL、VLDL、LDL-C、APOA、APOB、LP(a)、PT-SEC、PT-INR、APTT-SEC、FIB-G/L、TT-SEC、D-D、FDP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TC、n-HDL、LDL-C、APOA、APOB、P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正相关,且TC、LDL-C、n-HDL、APOB及LP(a)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病变 止凝血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不同程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止凝血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芳 张云娜 +2 位作者 赵乃蕊 李翠柳 杨馨鑫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患者止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95例初次诊断为SH患者和5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患者分为2个组,A组(轻度SH组)4.2μIU/mL<TSH<10μIU/...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患者止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95例初次诊断为SH患者和5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患者分为2个组,A组(轻度SH组)4.2μIU/mL<TSH<10μIU/mL,B组(重度SH组)TSH≥10μIU/mL;比较甲状腺功能、代谢综合症组分及止凝血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患者止凝血指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APTT(r值分别为0.077、0.433和0.597)、Fib(r值分别为0.093、-0.166和0.201)、DD(r值分别为0.268、-0.382和0.205)、PAI-1(r值分别为0.034、0.221和0.003)、t-PA(r值分别为0.198、-0.471和0.145)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TSH无相关性。结论重度SH患者Fib、PAI-1、t-PA水平升高,DD水平降低,APTT缩短,提示凝血功能减退,处于高凝状态,有潜在的血栓形成倾向,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止凝血指标 状态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邹丽芳 朱琦 +2 位作者 程毅敏 姚一芸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6期257-260,26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 目的动态观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缓解和进展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及4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AT活性。结果 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及其疾病缓解期组中存在着Fbg的升高(P<0.05),至疾病进展期中PLT、Fbg出现了下降(P<0.05)。且出现了PT、aPTT的延长(P<0.05);2.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GMP-140、TF、TAT、TFPI和TpP含量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在疾病进展期中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有凝血因子Ⅴ、Ⅵ、Ⅷ、Ⅸ的降低(P<0.05),而在疾病缓解期时同样存在着GMP-140、TF、TpP的升高及AT活性的降低(P<0.05);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同样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的含量的升高(P<0.05),疾病进展期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且同时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方面的止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数量下降、功能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降低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常规止凝血指标PLT、Fbg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其疾病合并有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系统恶性肿瘤 疾病缓解 疾病进展 止凝血功能 常规检验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丽芳 姚一芸 +3 位作者 程毅敏 窦红菊 朱琦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在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 目的动态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抗凝治疗前后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高危血栓患者在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以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V、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在恶性肿瘤高危血栓组患者应用LMWH抗凝治疗后出现了Fbg、TF、TAT、TpP和D-D含量的降低(P<0.05或P<0.01),TFPI含量和AT活性的上升(P<0.05),与抗凝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PLT略有下降和PT、aPTT、TT略有延长,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MWH在恶性肿瘤高危血栓组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凝血因子的活化,减少凝血的激活,增加机体抗凝血的作用,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起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疗 止凝血功能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邹丽芳 姚一芸 +2 位作者 窦红菊 朱琦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5期214-218,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和42例消化系统... 目的动态观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止凝血机制的常规检测指标及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和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检测,包括PLT、PT、aPTT、TT、Fbg及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包括GMP-140、TF、TAT、TFPI、TpP、PAP、u-PA、t-PA、PAI-1、D-D含量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和Ⅺ活性及抗凝血酶AT活性。结果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Fbg升高(P<0.05),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升高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复发转移组中又出现了PT、aPTT的缩短(P<0.05)。②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TAT和TpP的升高(P<0.05)、且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凝血因子Ⅶ、X活性的升高和AT活性的降低(P<0.05)。③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u-PA、t-PA和D-D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这些指标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而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规止凝血功能的指标除Fbg含量变化与肿瘤复发转移明显相关外,其余指标变化不大,而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意义更明显,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测、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复发转移 止凝血功能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梅志忠 彭兰芬 +5 位作者 万晓华 邵发保 方浩威 余映丽 陈建军 林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59-60,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在继发脑梗死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内皮素(ET-1)、P选择素(P-S)、蛋白C(PC)、D-二聚体(D-D)值。结果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FIB分别为3.96±1.53/2.77±0.68、2.86±0.44(均P<0.05);P-S分别为22.4±4.07、17.98±3.69、14.96±2.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C分别为3.24±1.25、5.70±1.52、6.56±1.64(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预测和诊断继发脑梗死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以FIB、P-C、P-S三个指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脑梗死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脑出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丽芳 姚一芸 +3 位作者 朱琦 窦红菊 陈琼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4期164-167,170,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及在有无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的止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48例MPN病人进行JAK2V617F突变的检测,并对其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常规(WBC,RBC和Hb及... 目的回顾性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及在有无伴有JAK2V617F突变患者的止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48例MPN病人进行JAK2V617F突变的检测,并对其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常规(WBC,RBC和Hb及PLT)、常规出凝血指标(PT、aPTT、Fbg)及止凝血机制分子标志物(GMP-140、TF、TAT、AT、TFPI、PAP、D-D等)的检测。结果 (1)在48例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0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6例,占8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2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2例,占54.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2例,为33.3%。(2)无论患者有无JAK2V617F突变,均存在着血常规和止凝血机制的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有JAK2V617F突变的患者较没有JAK2V617F突变的患者的血常规和止凝血机制的改变更明显一些,二者也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Bcr-abl阴性的经典MPN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JAK2V617F突变率,并且无论有无JAK2V617F突变均存在着血常规的改变和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凝血亢进、抗凝的抑制及纤溶激活等止凝血功能的改变,且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这些改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突变 常规 止凝血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与早产儿二期止凝血筛选实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卫恒 温水连 胡运月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止凝血筛选实验结果,研究其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新生儿出血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抽取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n=60例)及早产儿(n=60例)的静脉血,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 目的了解新生儿、早产儿的止凝血筛选实验结果,研究其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新生儿出血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抽取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n=60例)及早产儿(n=60例)的静脉血,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的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早产儿筛选实验的几项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凝血因子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年龄依赖现象,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凝血因子水平较成人为低,从而导致凝血时间延长;临床上诊断、治疗新生儿、早产儿出血症及抗凝剂应用应参照不同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凝血 新生儿 早产儿 分析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牧林 曹伟新 +1 位作者 尹浩然 邵慧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309-310,共2页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GMP140、vWF值升高,Plg活性下降,重型组变化更显著(P<0.01),并有ATⅢ、tPA活性下降和PAI活性的升高(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重型组伴有纤溶受抑,凝血、纤溶失衡,血液呈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止凝血指标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琦 唐勇 +4 位作者 姚一芸 邹丽芳 窦红菊 汪雷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静脉输注硼替佐米1 h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比输注前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活性而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止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分析前质控在止凝血检查中的重要性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劲 左成华 郭曼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13-115,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止凝血检查在医院临床急救和抗凝及溶栓监测,术前检查,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份检测分析报告的完成要受到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止凝血检查在医院临床急救和抗凝及溶栓监测,术前检查,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份检测分析报告的完成要受到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质量控制对保证止凝血试验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全面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分析后质控,由于止凝血检查试验与其它的检验项目有所不同,其检测具有特殊性,故分析前质控成为影响检验报告结果准确性最为重要的因素,该文从病人信息的处理,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血浆的分离,试剂的准备,仪器设备的准备,检验人员的配备等方面对止凝血检查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控 止凝血检查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银屑病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小强 毕廷民 +1 位作者 刘阳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且难以根治的炎症性皮肤病,近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利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波长311~313 nm)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了良好效果[1-3].尽管银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银屑病患...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且难以根治的炎症性皮肤病,近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利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波长311~313 nm)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了良好效果[1-3].尽管银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银屑病患者的真皮乳头血管异常[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银屑病患者 止凝血功能 炎症性皮肤病 寻常性银屑病 组织病理检查 照射治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姚一芸 胡钧培 叶为德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6期254-255,26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止凝血指标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浓度变化.初步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异常的原因。方法测定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TF、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以及Fbg、D二聚体、tPA、IL-6、TNFα血... 目的通过测定血浆止凝血指标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浓度变化.初步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异常的原因。方法测定4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TF、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以及Fbg、D二聚体、tPA、IL-6、TNFα血浆浓度,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TF、Fbg、D二聚体、tPA血浆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或P<0.01)。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止凝血指标异常,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止凝血功能 IL-6 TNFΑ
下载PDF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昌达 段荣 赖长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三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经血栓与止血国际协会(ISTH)评分法评定疑似DIC的58例感...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三种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患儿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经血栓与止血国际协会(ISTH)评分法评定疑似DIC的5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A组)的TM、F1+2、D-D;用常规方法检测了58例患儿的血小板(BP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58例中有10例发展为ISTH评分法评定的DIC。将其分为未转为DIC(B组)和转为DIC(C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在DIC疑似阶段的TM、F1+2、D-D、BPC、PT、Fg、FDP及ISTH评分。结果(1)在C组TM、F1+2与B组及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D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PC、PT、Fg、FDP及ISTH评分在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C组中TM、F1+2异常率分别为90%、80%,而B组分别为0%、8%。B组与C组比较D-D、BPC、PT、Fg、FDP异常率无差异。(3)C组10例病例在DIC疑似阶段与确诊阶段D-D比较,在确诊阶段明显升高(P<0.05),而TM、F1+2无差异。结论TM、F1+2有助于儿童感染性疾病并发DIC的早期诊断,且特异性、敏感性较高,D-D动态观察有助于DIC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感染性疾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弥散性管内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与止凝血功能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邹丽芳 胡钧培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止凝血功能 冶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丽芳 胡钧培 叶为德 《血栓与止血学》 200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止凝血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rma,MM)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6例MM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P-选择素)、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纤... 目的:观察止凝血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rma,MM)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6例MM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P-选择素)、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聚体(D-D)、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α_2-抗纤溶酶抑制物(α_2-PI)及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测定,并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M 患者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TM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01),而凝血因子Ⅱ、Ⅷ、Ⅹ活性、Fbg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虽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存在着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临床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不畅,损害毛细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止凝血功能 临床研究 小板
下载PDF
常规止凝血检测参考值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虹 贾劲 曾着黎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应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常规止凝血指标检测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以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600例各年龄段正常健康者血浆的PT、INR、APTT和Fbg。结果 男性的PT、INR、APTT、Fbg的检测...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应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常规止凝血指标检测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以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盒测定600例各年龄段正常健康者血浆的PT、INR、APTT和Fbg。结果 男性的PT、INR、APTT、Fbg的检测结果各为13.4±0.64 s、1.07±0.07、37.4±3.79 s与3.14±0.45g/L;女性的PT、INR、APTT和Fbg的检测结果各为13.6±0.66 s、1.06±0.07、37.4±3.53 s与3.07±0.50g/L。性别间比较P值分别为0.99、0.70、0.96和0.17,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可见0-10岁年龄段与10岁以上年龄段的INR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3、0.01、0.04、0.01);21-40岁年龄段的APTT检测结果与60岁以上年龄段的APTT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值为0.02)。结论我室的成年人常规止凝血检测的参考范围确定为PT 13.4±1.3 s,INR 1.07±0.18,APTT 37.4±7.2 s,Fbg 3.11±0.98 g/L。各实验室应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评价检测结果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 止凝血检测 参考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