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1
作者 谷永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探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编号,编号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100例,分别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综合护理的研究... 探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编号,编号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分组,100例,分别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综合护理的研究组,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和止血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5.00%(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血肿、张力性水泡、疼痛麻木等总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9.00%(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8.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在桡动脉介入时在穿刺部位使用止血器,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众多优势,出血少,并发症少,可有效保障止血成功率,进而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术期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止血时间
下载PDF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汪玲玲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111-111,113,共2页
目的分析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以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为基准,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针对性护理,全部患者均进行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分析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以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为基准,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展开针对性护理,全部患者均进行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分析,两组的纳入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间,两组患者各有50例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知情并同意护理形式,比对并发症几率(血肿、张力性水泡、疼痛麻木),比对舒适率、满意度、护理干预总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血肿、张力性水泡、疼痛麻木)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舒适率、满意度相对较高,护理干预总时间相对较低,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针对患者的状况予以护理分析,并积极推进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护理的干预时间,并预防不良问题,提高护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 冠状动脉 造影术 护理
下载PDF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毕宣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9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B)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CAG术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两组均采取TRB止血;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 目的:分析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B)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CAG术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两组均采取TRB止血;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及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在CAG患者采用TEB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 并发症 满意度 舒适度
下载PDF
中药炒炭增强止血作用成分再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万军 周霞 +1 位作者 吴纯洁 黄勤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0-931,共2页
综述了现代研究报道炭药止血作用的有关文献资料,从止血成分、止血部位对“增强止血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扩展了现有理论。
关键词 炭素 炭药 止血成分 止血部位 止血作用
下载PDF
止血器用于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京娟 宋静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3期47-47,共1页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方法将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静脉采血后,对照组于拔针后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10 min,观察组使用...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方法将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静脉采血后,对照组于拔针后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10 min,观察组使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于穿刺点上方5 mm处,拔针后顺时针拧止血器的螺旋帽至底端,10 min后解除。结果观察组淤斑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按压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有效减轻了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按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凝治疗 静脉采血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 淤斑
下载PDF
鸡冠花止血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程 石朗 +2 位作者 陈大忠 张洪财 赵润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研究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止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冠花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 目的研究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止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冠花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thalifoline(1)、韭子碱乙(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1-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4)、阿魏酸酯6-O-β-D-吡喃葡萄糖酯[5(α构型)、6(β构型)]、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吡喃葡糖苷(7)、羽扇豆醇(8)、阿魏酸(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鸡冠花植物中分离得到,也均为首次从青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 止血有效部位 阿魏酸 韭子碱乙 northalifoline
原文传递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洪碧云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5期236-23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共284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共284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42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术后接受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止血处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止血效果、临床指标及止血后不良体感发生率。结果:经止血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均得到有效止血,两组止血效果对比虽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相对较高,P>0.05;且观察组止血后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体感发生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中应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止血,且止血后施术侧血供维持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体感,故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Bio-inspired hydrogel-based bandage with robust adhesive and antibacterial abilities for skin closure 被引量:3
8
作者 Penghui Wang Yajie Pu +7 位作者 Yanhan Ren Shuai Liu Rong Yang Xiaoyan Tan Wenjie Zhang Tianqi Shi Shuang Li Bo Ch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46-254,共9页
Although conventional suturing techniques are commonly used in assisting wound closure,they do pose limited conduciveness and may lead to secondary injury to wound tissues.Inspired by marine organism mussels,we design... Although conventional suturing techniques are commonly used in assisting wound closure,they do pose limited conduciveness and may lead to secondary injury to wound tissues.Inspired by marine organism mussels,w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a bio-inspired hydrogel-based bandage with tough wet tissue adhesion to substitute traditional surgical suture,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and avoid infection.Poly(γ-glutamic acid)was modified with 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and glycidyl methacylate,then introduced into the acrylic acid-co-acrylamide hydrogel matrix with robust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hydrogel bandage showed strong chemical linkage adhesion(70±2.1 kPa),which is 2.8 times that of commercial tissue adhesive fibrin glue(25±2.2 kPa).The hydrogel bandage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self-stability,but is also capable of self-tuning adhesive strength in the range of 14-70 kPa to achieve different adhesion effects by tuning constituent ratio.The bandage has desirable compression properties(0.7±0.11 MPa)and tensile elongation(about 25 times),which ensures its resistance to damages,especially in joint spaces.Secondly,the bandage was endowed with antioxidant and endogenous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ith its catechol structure.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excellent cell compatibility and blood compatibility,certifying its eligible biological safety profile.In a rat full-thickness cutaneous deficiency model,we can clearly observe that the bandage possesses the ability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only need 6 days).Above all,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liver hemostasis and myocardial repair during disaster resc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l-based bandage adhesion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skin clos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