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关于《大乘止观法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良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众所周知,《大乘止观法门》自11世纪由日本传到中国之后,一直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重视,并有众多注释性研究。在日本,在很长的时期里,《大乘止观法门》也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日本天台宗的重视,历代皆有注释书出现,其思想对日本天台宗乃至... 众所周知,《大乘止观法门》自11世纪由日本传到中国之后,一直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重视,并有众多注释性研究。在日本,在很长的时期里,《大乘止观法门》也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日本天台宗的重视,历代皆有注释书出现,其思想对日本天台宗乃至日本整个佛教思想皆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日本,从古代开始,对于本书是否为天台宗的著作就出现了怀疑的声音。延至近代,随着新的研究方法论的导入,从文献学、思想史等立场出发对《大乘止观法门》的思想特质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对其是否是慧思所著提出了广泛的质疑。在当代日本佛教学术界,否定此书为慧思著作的观点成为了主流。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止观法 《摄论》 天台宗 止观法 智者大师 《起信论》 如来藏 佛教思想史 摄论宗 天台学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原文传递
《大乘止观法门》的止观禅修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可为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1,64,共6页
《大乘止观法门》相传系天台宗的大师慧思所作,在思想上与慧思现存的其余几部基于实相论立场的论著颇有不同,其中所开示的止观行法也殊为特别,乃是宗依于《华严经》和《起信论》而以“一心如来藏”为绝对本体并依唯识学的“三自性说... 《大乘止观法门》相传系天台宗的大师慧思所作,在思想上与慧思现存的其余几部基于实相论立场的论著颇有不同,其中所开示的止观行法也殊为特别,乃是宗依于《华严经》和《起信论》而以“一心如来藏”为绝对本体并依唯识学的“三自性说”而开“三重止观”之禅修次第。其观法的重点乃是对现象世界之非实在性的体认,在某些方面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存在之悬置”不无可相比较之处。同时,论中关于“历事止观”的指授体现出止观禅修之生活化的特色,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止观法门》 天台宗 佛教 止观 禅修生活 教理
原文传递
佛教医药学浅谈 被引量:1
3
作者 史旺成 《五台山研究》 1990年第1期8-12,共5页
佛教的宗旨是利乐有情和普度众生。历来有研究医药学和施医舍药的优良传统。佛教经籍记载:“(佛)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耆婆,是王舍城的名医。耆婆医术高超,著述甚丰。隋唐之际,... 佛教的宗旨是利乐有情和普度众生。历来有研究医药学和施医舍药的优良传统。佛教经籍记载:“(佛)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耆婆,是王舍城的名医。耆婆医术高超,著述甚丰。隋唐之际,耆婆的《耆婆五脏篇》、《耆婆脉经》,就已传入我国。佛经中记述的持水父子,也都是巧知四大,善解医方、妙通八术的佛教医学名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耆婆 释迦牟尼佛 大医王 王舍城 普度众生 释迎牟尼 佛教经籍 缘起论 摩诃止观 止观法
下载PDF
唯识与天台禅观比较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朝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8,共8页
天台学与唯识学虽然都源于祖师的禅修实践,但二者在气质上差异较大,一为博大圆融,一为谨严深广。要想理解这种差异,与其分析二者哲学观念的不同,不如根据其根本经典探讨其禅观经验与理念的区别。对于其中异同的分析,既是理解二家观念的... 天台学与唯识学虽然都源于祖师的禅修实践,但二者在气质上差异较大,一为博大圆融,一为谨严深广。要想理解这种差异,与其分析二者哲学观念的不同,不如根据其根本经典探讨其禅观经验与理念的区别。对于其中异同的分析,既是理解二家观念的分歧的基础,也可以就此寻找大乘禅观的通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第唯识观 次第三观 圆顿止观 缘总止观
下载PDF
报刊文摘
5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0-92,共3页
“十七条条协议”对解决西藏内部团结的 重要意义 4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的签订,使西藏人民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祖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的大家庭。
关键词 西藏地方政府 解放西藏 报刊文摘 藏族古典文学 内部团结 止观法 西藏人民 进军西藏 西藏民主改革 封建农奴制
下载PDF
武术
6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1994年第7期40-40,共1页
G852.02 9413383武术基本功教法之研究[刊,中]/王金榜//浙江体育科学.—1994(2).—34—35参3(SML)武术//基本功//基础//教学法//效果//质量G852.099 9413154武林奇杰封天孀[刊,中]/范文义//体育世界.—1993(2).—33(MXB)
关键词 体育科学 王金榜 十三势 止观法 公田 训练方 体育世界 肌肉力量 李国华 林派
下载PDF
绝世贪爱·趣佛菩提——弘一大师出家因缘探微
7
作者 刘继汉 《佛教文化》 1992年第4期7-10,共4页
从外在去看,中国佛教近百年来确实不像封建时代那般显赫,那般兴盛了。但若从骨子里,从内在的精神去看,中国佛教却几乎是在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2年)算起,一千九百年间,何尝达到过近百年来对佛教如此之深刻... 从外在去看,中国佛教近百年来确实不像封建时代那般显赫,那般兴盛了。但若从骨子里,从内在的精神去看,中国佛教却几乎是在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2年)算起,一千九百年间,何尝达到过近百年来对佛教如此之深刻的认识?世界范围的学术研究、思想交流、传播发展,已显示出佛教恰好在最衰微的一刻正萌发出伸向更辉煌之未来的最富生命力的种子。弘一大师是这种子中的一粒。他虽已离去五十载,然而对他的怀念与景仰却在许多人心中与日俱增。本栏发表一篇较长的文字,表示我们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一大师 中国佛教 止观法 弘一 汉哀帝 传播发展 无量劫 佛教史 阿赖耶识 返妄归真
下载PDF
禅诗英译新解
8
作者 胡芬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8期256-256,258,共2页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本文从去妄归真这个禅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禅诗 去妄归真 止观时译 物我合一
下载PDF
论《童蒙止观》所蕴含的和合养生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春 张卓文 连建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60-4863,共4页
《童蒙止观》中所蕴含的止观养生法,具有和合文化的特质,其养生技巧有助于减嗜欲、安心神、调情志、顺气血、养五脏、治百病、开智慧,这与中医注重的惜精养气调神,"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理念等有着相似相仿之处。文章试... 《童蒙止观》中所蕴含的止观养生法,具有和合文化的特质,其养生技巧有助于减嗜欲、安心神、调情志、顺气血、养五脏、治百病、开智慧,这与中医注重的惜精养气调神,"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理念等有着相似相仿之处。文章试就《童蒙止观》所蕴含和合养生思想,如诃五欲,弃五盖;和五事,善滋养;修止观,合双运;息烦惑,烹凡心等具有特色的养生理念,从身息心三者的和合调养,达到身心和乐,祛疾防病,强身健体,以期有利于社会人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蒙止观 和合文化 养生 治未病 天台学 止观养生
原文传递
华严宗的修行实践与其教义思想的关系
10
作者 王颂 《宗教研究》 2012年第1期55-67,共13页
自古以来,何为华严宗的修行实践法门一直是一个含混的问题。华严宗人对此往往语焉不详,宗外人士则多持有批评乃至贬损的态度。远有天台宗批评华严宗有教无观,徒有一番高蹈的理论却缺少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近有佛学大家吕澂先生批评华严... 自古以来,何为华严宗的修行实践法门一直是一个含混的问题。华严宗人对此往往语焉不详,宗外人士则多持有批评乃至贬损的态度。远有天台宗批评华严宗有教无观,徒有一番高蹈的理论却缺少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近有佛学大家吕澂先生批评华严宗止步于构造理论的'精致图式'。如果深究的话,这样的批评绝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或者局部的,它甚至有诱发系统崩溃的危险。因为华严宗的思想理论归根到底不应该仅限于单纯的思辨玄谈,它必须具有其所追寻的宗教价值与意义:而如果缺乏实践的指导性与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宗哲学 不思议 普贤行愿品 止观法 《华严经》 华严经
原文传递
论翻译中的“去妄归真”
11
作者 胡芬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03-204,共2页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本文从去妄归真这个禅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 禅是佛教精神的精髓,诗是文学殿堂的奇葩。禅诗是诗僧诗人的参禅悟禅之结晶,它以其禅味寓其理,以其诗味耐人吟咏,以其依托自然意象的描写,来悟出禅理,启迪人生。禅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本文从去妄归真这个禅诗主题来探讨禅诗的翻译方法。禅诗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这些禅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禅理,如去妄归真、万法虚空、性本清净等等,在翻译时都必须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诗 去妄归真 止观对译 物我合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