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哲义 翟美琴 朱鹏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耗时、穿刺次数、进针深度、穿刺成功率、腰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盲刺组相比,超声组穿刺时间更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成功率更高;术后5 d腰痛程度更轻,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经旁正中位入路行椎管内麻醉时,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准确评估穿刺深度,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术后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化技术 椎管内麻醉 正中位入路 并发症 腰痛
下载PDF
头正中位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曹爱芬 陈雪雨 +2 位作者 熊小云 陈丽莲 黄颖穗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4期1304-1306,1317,共4页
目的探讨头正中位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LBW)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 1070例住院的V/ELBW,入院一周内的头部体位资料及并发症情况,根据是否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分为头正... 目的探讨头正中位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LBW)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 1070例住院的V/ELBW,入院一周内的头部体位资料及并发症情况,根据是否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分为头正中位组(观察组)和非头正中位组(对照组)。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ELBW早期头正中位护理对IVH发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IVH总体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20.5%vs 13.6%);观察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vs 5.7%)。观察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vs 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头正中位可降低IVH和ROP发生的风险,增加中重度BPD发生的风险,但对坏死性小肠炎(NEC)的发生率(Ⅱ级以上)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的多因素后,头正中位可降低IVH和干预性ROP的发生风险。结论头正中位可显著降低V/ELBW发生IVH和ROP的发生风险,但是也可能增加中重度BPD的发生。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不能排除其他潜在干扰因素的影响,且样本量有限。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探究头正中位对IVH发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正中位 脑室内出血 新生儿 重症护理
下载PDF
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志刚 付红燕 徐卫卫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1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3月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 目的探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3月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h 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肛管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h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老年患者Ⅲ、Ⅳ度混合痔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肛管功能及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混合痔 外痔剥离术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 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新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实... 目的比较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实施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术后疼痛情况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观察组术后轻度疼痛率显著低于高于对照组(76.67%比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5,P〈0.05);观察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6.11±2.57)d比(13.57±4.5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2,P〈0.05)。结论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相当,而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的实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帮助切口更快更好愈合,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 正中位内括约肌松懈术 疗效
下载PDF
杓状软骨拨动术治疗声带旁正中位固定3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嵘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第5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杓状软骨拔动术 治疗 声带旁正中位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后正中位突出症36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莫嘉俊 《中国民间疗法》 2005年第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手法治疗 中医疗法 腰椎间盘后正中位突出症 舒筋通络 活血止痛
下载PDF
后正中位切断部分内外括约肌治疗复杂性肛裂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凯 令狐庆 薛静波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正中位 括约肌切断手术 复杂性肛裂 肛管缩窄 甲硝唑片 抗生素
下载PDF
前后正中位切开伴多个小切口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吴全英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259-260,共2页
目的:肛门前后正中位切开伴多个小切口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39例环状混合痔门诊施行手术并对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无后遗症,肛门生理功能正常。安全可靠,... 目的:肛门前后正中位切开伴多个小切口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对39例环状混合痔门诊施行手术并对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无后遗症,肛门生理功能正常。安全可靠,治愈率高,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前后正中位切开伴多个小切口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前后正中位切开 多个小切口 浅结扎 环状混合痔
下载PDF
探讨仰卧正中位3眼震特征在HC-BPPV责任半规管判定及疗效预估中的价值
9
作者 邢娟丽 杨盼 +5 位作者 员艳宁 程子君 韩鹏 张婷 李白芽 常会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35,441,共5页
目的:探讨仰卧正中位3眼震特征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责任半规管准确判定及疗效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仰卧正中位3眼震特征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责任半规管准确判定及疗效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确诊为HC-BPPV的患者187例,其中嵴顶结石症42例,管石症145例。采取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pid axial roll test,RART)并详细记录患者在双耳下及仰卧正中位3引出的眼震参数,按照仰卧正中位3眼震方向分为3组:A组(眼震向弱侧)、B组(眼震向强侧)、C组(眼震阴性)。通过全自动前庭功能诊治系统(SRM-Ⅳ)进行复位治疗,比较3组HC-BPPV患者的复位治愈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BPPV复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治愈率81.58%(62/76),B组治愈率16.13%(5/31),C组治愈率56.25%(45/80),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8,P<0.001),3组两两比较,患者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A-B2=40.294,P<0.001,χB-C2=14.528,P<0.001,χA-C2=11.6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仰卧正中位3眼震方向及BMI是HC-BPPV复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仰卧正中位3眼震的方向、强度及持续时间在判定HC-BPPV责任半规管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正中位3眼震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 疗效预估
原文传递
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陈英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病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病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肛管功能和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静息压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肛管功能,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痔剥离术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 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
下载PDF
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雪(综述) 罗梦奇(综述) +5 位作者 JoannaBek Ser Yun(综述) 刘洋(综述) 李继华(综述) 白丁(审校) 韩向龙(审校) 祝颂松(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明确的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思维、科学的治疗方案与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基于文献汇总及本团队近年来临床多学科会诊与治疗经验,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伴或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复杂病例诊疗进展及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案及流程,以期为相关临床多学科诊疗标准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最大牙尖交错正中关系不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
下载PDF
后正中位纵切横缝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超杰 吴国忠 +1 位作者 李会斌 张伟杰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年第2期34-35,共2页
为探讨后正中位纵切横缝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对46例陈旧性肛裂采用后正中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显示,缝线脱落时间为(10±2)d;创面愈合时间为14-22d;本组术后无继发性感染、大便失禁及肛门漏气病例;术后随访0.5~1... 为探讨后正中位纵切横缝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对46例陈旧性肛裂采用后正中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显示,缝线脱落时间为(10±2)d;创面愈合时间为14-22d;本组术后无继发性感染、大便失禁及肛门漏气病例;术后随访0.5~1.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后正中位纵切横缝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操作简单、出血少、感染少、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一次性根治肛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纵切横缝术 正中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成人安氏Ⅱ类错正畸人群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不调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邓潇 万哲 +3 位作者 何姝姝 Peter Wamalwa 陈嵩 张智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 1)安氏Ⅱ类错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组与个别正常组的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安氏Ⅱ类错 髁突置测量仪
下载PDF
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勇 陈少华 +2 位作者 蒙翠原 葛润梅 盛晓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评价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检查法在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2008年4月1日到5月29日根据经典或者正中悬头位D... 目的评价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检查法在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眩晕门诊2008年4月1日到5月29日根据经典或者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均首先进行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试验,如结果为阴性后继续行经典Dix-Hallpike检测证实为后半规管性BPPV。比较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相对于经典Dix-Hallpike的阳性率。结果28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诱发试验相对于经典Dix-Hallpike诱发实验的阳性率为78.57%(22/28)。结论正中悬头位Dix-Hallpike法诊断BPPV可以有效地简化诊治程序,并减轻部分患者诱发的眩晕及眼震强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其阳性率低于经典方法,故在临床上不能完全代替经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 正中悬头Dix—Hallpike检查 后半规管
下载PDF
最大张口位与正中位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差异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月华 古力巴哈尔 +2 位作者 杨勇 董志强 陆建亚 《口腔正畸学》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 分析下颌最大张口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bstructiveSleepApnea ,OSA)患者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方法 OSA患者 14例 (男 11例 ,女 3例 ) ,在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之前均经多导睡眠图监测并拍摄正中位和最大张口位时的X线... 目的 分析下颌最大张口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bstructiveSleepApnea ,OSA)患者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方法 OSA患者 14例 (男 11例 ,女 3例 ) ,在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之前均经多导睡眠图监测并拍摄正中位和最大张口位时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分析比较两种下颌姿势位时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大小及位置关系。结果 最大张口位时软腭后气道间隙无显著变化 ,但悬雍垂尖后方及舌根后气道间隙明显变窄。软腭长度、宽度无显著改变 ,但软腭与舌体的重叠长度明显缩短 ,且舌骨明显向下移位。结论 最大张口位对OSA患者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是利弊双重的 ,在对拟采用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患者进行下颌前伸时 ,适度的下颌垂直打开对部分OSA患者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张口 正中he 上气道 周围结构 X线头影测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口腔矫治器
原文传递
无牙颌正中关系位的哥特式弓描记与转移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前一般认为确定无牙颌水平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哥特式弓描记法是唯一在确定关系时可客观观察下颌后退程度的方法。它利用固定于上下颌弓上的装置记录下颌运动时的信息,描记出雨伞状的划痕,雨伞顶点即被认为是正中关系位点。本文详... 目前一般认为确定无牙颌水平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哥特式弓描记法是唯一在确定关系时可客观观察下颌后退程度的方法。它利用固定于上下颌弓上的装置记录下颌运动时的信息,描记出雨伞状的划痕,雨伞顶点即被认为是正中关系位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哥特式弓描记法记录与转移正中关系位的临床规范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安装描记盘、固定描记针、口内描记、记录正中关系位和转移至牙合架等操作,每一步操作都通过相应的临床图片进行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正中关系 哥特式弓描记法 记录与转移
下载PDF
哥特氏弓测定无牙颌正中颌位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霖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哥特氏弓测定无牙颌正中颌位的准确性。方法:比较3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使用4种方法(lvoclar哥特氏弓、Girrbach哥特氏弓、诱导法恒基托.诱导法蜡基托)测定正中颌位的临床效果。结果:哥特氏弓测定正中颌位的准确性高于另两种方法... 目的:探讨哥特氏弓测定无牙颌正中颌位的准确性。方法:比较3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使用4种方法(lvoclar哥特氏弓、Girrbach哥特氏弓、诱导法恒基托.诱导法蜡基托)测定正中颌位的临床效果。结果:哥特氏弓测定正中颌位的准确性高于另两种方法。lvoclar哥特氏弓结构简单小巧,操作方便,使用主要受(牙合)间距离大小的限制;Girrbach哥特氏弓结构复杂,经久耐用,对技工要求高,使用受(牙合)间距离大小和腭穹隆形态的限制。结论: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使用口内哥特氏弓确定无牙颌水平方向的正中颌位;在可以使用口内哥特氏弓的病例中,哥特氏弓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氏弓 无牙颌 正中
下载PDF
无颞下颌关节症状成人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颌位间髁突位移的测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玉婷 韩旭 +1 位作者 谢志伟 郭泾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研究无颞下颌关节症状青年人最大牙间交错位及正中关系位下的髁突位移方向及大小。方法取得受试者的口腔工作模型、拍摄全口曲面断层及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筛选及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取得病人最大牙尖交错位(MICP)咬合记录。取得... 目的研究无颞下颌关节症状青年人最大牙间交错位及正中关系位下的髁突位移方向及大小。方法取得受试者的口腔工作模型、拍摄全口曲面断层及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筛选及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取得病人最大牙尖交错位(MICP)咬合记录。取得病人正中关系位(CRP)咬合记录,使用AD2解剖式架记录上下颌位置。将工作模型自架转移至MCD,分别于左右及横向3个面打点记录MICP和CRP时髁突的位置,测量两种位置下的打点差异。统计受试者髁突位移数据并结合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MICP-CRP髁突位移量在矢向、垂直向及横向均呈正态分布,P>0.05。(2)以Roth生理范围为标准,有34.5%的受试者其MICP-CRP位移量在此范围内;未超过该范围(T0组)与超过该范围(T1组),两组头影测量指标之间未见差异(P>0.05)。(3)MICP-CRP双侧髁突位移在三维方向不一致的比例约为31.1%;MICP-CRP方向一致者(TC)与不一致者(TD)头影测量指标之间未见差异(P>0.05)。(4)MICP-CRP双侧髁突位移量与头影测量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中(Pearson分析),L角、Go角与左侧髁突矢向位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5,r=0.467);后前面高比与左右两侧垂直向位移量同时存在负相关关系(r=-0.442,r=-0.380)。结论由于无TMD症状人群口颌系统功能评价标准不能完全确定,因此研究对象存在假阴性的可能。研究结论与以往相关研究的不同提示我们口颌系统生理代偿机制个体巨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最大牙尖交错 AD2[牙合]架 髁突
下载PDF
大脑连合纤维的正中矢状位MRI与解剖标本对照研究
19
作者 赵江民 项涛 +1 位作者 杨开清 李瑞祥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结合15例正常成人头部正中矢状面标本,对30例正常成人大脑的连合纤维在正中矢状位MRIT1加权像上的表现进行观测。结果显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较厚,而干部较薄,尤其是干部后方。前连合位于终板后分,呈卵圆形,长径约为2.5mm、穹窿... 结合15例正常成人头部正中矢状面标本,对30例正常成人大脑的连合纤维在正中矢状位MRIT1加权像上的表现进行观测。结果显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较厚,而干部较薄,尤其是干部后方。前连合位于终板后分,呈卵圆形,长径约为2.5mm、穹窿体较穹窿脚厚。这些连合纤维束在MRIT1加权像上信号较高呈灰白色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连合纤维 NMR 成像 正中矢状 解剖标本
下载PDF
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满 刘洁琼 陈昊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剖宫产术前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剖宫产术前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完成椎管内麻醉,B组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矢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超声扫查显示前后复合体情况、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观察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穿刺点出血、一侧肢体麻木异感及血压下降20%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5 min时感觉消失平面均能达到T6及以上。与A组比较,B组超声检查可见前复合体较多,1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患者一侧肢体麻木异感发生率高(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穿刺路径 正中冠状斜入路穿刺 正中矢状斜入路穿刺 剖宫产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