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晓恒 李燕平 +1 位作者 付晓可 李斌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胸腔引流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腋下小切口不会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且可改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下载PDF
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旭 马飞翔 +5 位作者 袁从虎 宋建祥 施展 李万浪 李向南 张亚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针刺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远期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针刺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结果针刺组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的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CRP、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时,2组CRP、CD8^(+)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针刺组CRP、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围术期和术后远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显著缓解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和术后远期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手术 围术期疼痛 术后远期疼痛 针刺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疗效
3
作者 伊斯特克巴力·阿不都米吉提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1 位作者 霍强 艾斯卡尔·沙比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 目的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9.940,P<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相比,使用胸骨结扎带在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 胸骨结扎带组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孙学胜 吕迪 孙立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9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 目的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和观察组51例(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出院时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满意度,手术情况、切口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切口愈合不良等级、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清洁切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切口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切口常规缝合相比,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可促进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及降低住院期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王辉辉 廖生根 +1 位作者 李坤 邓宇婧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 GA)联合超声引导下“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8例行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联合“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组(GA+TAPB组)和单纯全麻组...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 GA)联合超声引导下“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8例行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联合“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组(GA+TAPB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4例。GA组采用单纯全麻, GA+TAPB组采用全麻联合“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开始切皮前(T1)、切皮后5 min(T2)、腹腔探查时(T3)、开始缝皮前(T4)、缝皮后5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及术中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术后Prince-Henry评分以及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GA+TAPB组T2、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1时, 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2时, T4时的MAP水平高于T3时, T3时的HR水平高于T2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T2、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1时, 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2时, T5时的MAP水平高于T3、T4时, T2、T3、T5时的HR水平高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T2、T3、T5时的MAP水平均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30.6±4.5)μg、瑞芬太尼用量(141.6±134.8)μg均少于GA组的(33.4±4.9)、(358.3±251.8)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3%明显低于GA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患者术后0.5、2、6、12 h的Prince-Henry评分分别为(1.1±0.5)、(0.9±0.5)、(1.1±0.5)、(1.5±0.6)分,均明显低于GA组的(2.4±0.6)、(2.6±0.6)、(2.7±0.5)、(2.5±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患者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0.6±0.5)分明显低于GA组的(1.3±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中能够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疼痛控制良好,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更好,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腹壁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 镇痛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严曼榕 李福平 +4 位作者 李志平 沈诚 胡义杰 陈建明 钟前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该科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右腋下... 目的通过对比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该科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右腋下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对其手术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引流量方面,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右腋下小切口组;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右腋下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矫治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防止手术后发生鸡胸,美观效果好于胸骨正中切口,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 正中切口 儿童 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与传统四层缝合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晓东 李姣 +1 位作者 方智 李立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用两层缝合法,对照组63例,采用四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用两层缝合法,对照组63例,采用四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及术后全身/切口恢复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术后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经肛门排气时间上,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但对照组分别有切口活动性出血3例和切口裂开2例,试验组均为0例;此外,试验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就腹部正中切口而言,两层缝合法较传统四层缝合法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小的切口创伤,更少的切口异物刺激以及合理的解剖结构复位,从而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但两层缝合法是否还适用于其它类型伤口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正中切口 两层缝合 四层缝合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正中切口行腹股沟疝腹膜外修补术102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孙荣勋 陈江 +2 位作者 张大伟 李小燕 姚君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行正中切口腹膜外修补术的解剖要点和操作体会。方法 2011年2月-2015年8月102例腹股沟疝经正中切口行完全腹膜外修补,手术步骤依次为分开腹直肌,分离腹膜外筋膜和腹横筋膜间粘连,建立腹膜外间隙,剥离疝囊,以疝环为中心...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行正中切口腹膜外修补术的解剖要点和操作体会。方法 2011年2月-2015年8月102例腹股沟疝经正中切口行完全腹膜外修补,手术步骤依次为分开腹直肌,分离腹膜外筋膜和腹横筋膜间粘连,建立腹膜外间隙,剥离疝囊,以疝环为中心将补片完全覆盖肌耻骨孔,补片与腹直肌缝合固定。结果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7min。术后住院时间1-4 d,平均1.5 d。术后尿储留3例(2.9%),皮下、阴囊血清肿和血肿3例(2.9%),无慢性疼痛。95例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无慢性疼痛,术后复发2例(1.9%),均发生在术后6个月,采用网塞法行再次修补,其余患者无异常。结论经正中切口腹膜外修补术具有操作便捷、术后腹股沟区无不适感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修补 腹股沟疝 正中切口
下载PDF
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宏涛 孙立忠 +2 位作者 阎军 罗国华 冯钧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和治疗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8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和治疗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8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个月~79岁,平均年龄14.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在禁食基础上的保守治疗,包括胸腔闭式引流、静脉高营养、强心、利尿等综合措施。结果住院时间7~130 d,胸腔引流时间4~35 d。全组死亡2例,其中死于心律失常、心搏骤停1例;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随访14例,随访时间2~10年,失访2例。随访期间无乳糜胸复发或需二次手术者。结论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可能与手术时损伤较小的淋巴侧枝有关,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静脉高营养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胸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直视手术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星星 张义和 +1 位作者 刘虎 任建立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和胸骨正中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入路)。2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而2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肺渗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0.000、1.802、2.632、2.632,P〉0.05)。术后随访3个月,心功能等级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未发生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发生胸骨畸形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结论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方式行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病 先天性 微创手术
下载PDF
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晓鹏 于存涛 +3 位作者 钱向阳 孙晓刚 张海涛 常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总结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1.9±11.... 目的总结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1.9±11.7岁。合并的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2例,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9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瘤4例,室间隔缺损3例,冠心病2例。解剖外旁路移植术包括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22例,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6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或成形术4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果住院死亡1例(3.2%),术后39d死于感染性中毒性休克。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3.7±10.2mmHgvs.64.2±25.3mmHg,P<0.05)。随访27例,随访时间4~73个月,无晚期死亡、与人工血管相关的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患者。结论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是一期治疗成人及青少年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切口 解剖外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缩窄 人工血管 心脏手术
下载PDF
经右腋下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宝生 赵红星 +3 位作者 崔玉 付庆林 张杰 秦秀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胸骨正中切口 右腋下小切口 手术治疗 对比观察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微创心脏外科技术 切口入路 手术人路
下载PDF
右胸外侧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士忠 刘立群 +3 位作者 隽兆东 刘效波 赵晓华 张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右胸外侧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 住院时间 对比研究 体外循环时间 胸腔引流 主动脉阻断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胸部正中切口术后创面难愈并发胸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文 夏先学 王东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8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胸部正中切口术后创面难愈并发胸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胸部正中切口术后创面难愈并发胸骨骨髓炎患者65例,根据是否使用RPR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及持续负压伤口疗法,观...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胸部正中切口术后创面难愈并发胸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胸部正中切口术后创面难愈并发胸骨骨髓炎患者65例,根据是否使用RPR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及持续负压伤口疗法,观察组同时采用RPR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行压疮愈合计量表(PUSH)评分;记录窦道封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二次手术例数、窦道复发情况、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CRP、TNF-α、EPO水平及PU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后血清CRP、TNF-α及PUSH评分均降低而EPO水平均升高(P均<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CRP、TNF-α及PUSH评分均降低而EPO水平均升高(P均<0. 05)。观察组窦道封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二次手术比例低于对照组(P <0. 05),但两组窦道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正中切口术后创面难愈并发胸骨骨髓炎患者采用PRP治疗,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EPO水平,进而促进窦道封闭、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正中切口 骨髓炎 难愈创面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与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玉辉 肖连波 +3 位作者 周继梧 杨明 凌云鹏 牛志强 《西部医学》 2016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比较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与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或前降支开口病变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左胸切口组68例和正中切口组44例两组,左胸切口... 目的比较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与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或前降支开口病变患者11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左胸切口组68例和正中切口组44例两组,左胸切口组患者采取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正中切口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左胸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正中切口组(均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68例),而正中切口组为25%(11/4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随访未见心绞痛并发症,术后左胸小切口组中37例及正中切口组中28例行心脏血管造影检查示血管桥通畅,左胸切口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正中切口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外侧小切口 正中切口 冠状动脉 搭桥术
下载PDF
FDG-PET/CT在心脏外科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临床诊治中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自豪 张汝凡 +4 位作者 施越冬 张勇 顾建英 石洪成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以及对手术清创的引导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诊治的21例... 目的: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以及对手术清创的引导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诊治的21例心脏外科手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患者。21例患者均在术前1周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及CT影像对21例患者的胸骨感染范围、是否存在肋软骨炎及感染肋软骨的位置进行判断,并与术中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PET/CT对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根据PET/CT结果,引导手术清创,术后随访6~16个月,评价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清创重建手术效果。结果:21例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中,20例为胸骨骨髓炎、18例为纵隔感染、9例为肋软骨炎。PET/CT诊断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准确性均为100%。PET/CT对肋软骨炎定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71%、99.74%、96.00%、98.99%、98.81%,其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优于C T (P值分别为0.002、0.008、0.01)。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 PET/CT 引导下1次清创重建术后的治愈率为85.7%。结论: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效果显著优于CT ,可用于引导手术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 肋软骨炎 诊断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晨晖 阎保君 +3 位作者 张新 赵高峰 张伟华 史昌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56-957,960,共3页
目的比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两种术式的效果。方法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82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房间隔... 目的比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两种术式的效果。方法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82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67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重症监护(ICU)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的CPB时间(35.2±14.1) min、机械通气时间(6.5±2.5) h、术后住院时间(7.4±1.2) d和切口长度(6.5±0.9) cm均明显小于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方式的CPB时间(42.7±11.8) min、机械通气时间(7.9±3.8) h、住院时间(9.0±2.9) d 和切口长度(15.9±1.7) cm(P<0.01),前者术后引流量(237.6±172.5) ml小于后者术后引流量(304.3±192.4) ml(P<0.05)。ICU时间分别为(35.1±16.2) h和(32.3±24.1) h,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可靠安全,手术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美容效果好,可取代常规胸部正中切口矫治房间隔缺损及其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修补术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胸部正中切口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和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耀光 佟宏峰 +3 位作者 焦鹏 田文鑫 马超 吴青峻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疗效和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5-12期间北京医院胸外科实施胸腺扩大切除手...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疗效和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5-12期间北京医院胸外科实施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的MG患者6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经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组;348例)和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胸骨切口组,3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胸腔镜胸腔入路组手术持续时间长于胸骨切口组〔(135.34±30.55)min vs.(115.25±28.50)min,t=3.421,P=0.001〕,术中出血量〔(85.34±28.12)mL vs.(158.35±25.64)mL,t=5.364,P=0.009)〕、术后引流量〔(238.24±68.48)mL vs.(476.38±85.56)mL,t=3.250,P=0.003)〕、术后ICU监护时间〔(2.36±1.20)d vs.(3.44±2.36)d,t=1.128,P=0.001〕和平均住院时间〔(7.45±2.47)d vs.(10.23±3.65)d,t=2.725,P=0.015〕均明显少于胸骨切口入路组,但两组患者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8.52%vs.10.64%,χ~2=0.504,P=0.458)和术后总有效率(85.60%vs.83.05%,χ~2=0.596,P=0.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MG的安全性和有效率较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迅速,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最重要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 胸骨正中切口
下载PDF
胸部微创联合脊柱后正中切口切除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洪 王述民 +4 位作者 童向东 孔敏 张成作 梁勇 项良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65-766,共2页
关键词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 哑铃形 正中切口 椎管内生长 脊柱 微创 胸部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书强 吕国祯 +3 位作者 徐克劲 董逸飞 李庆新 宿华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右胸前外侧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二尖瓣置换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