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的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PECT/CT、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图synek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延平 梁建广 +3 位作者 王玉海 张夏慧 金东 姜立先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423-1427,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的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TBI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9分。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被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疗... 目的:分析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的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TBI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9分。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被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潜伏期指标及脑电图synek分级,并通过SPECT/CT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运动感觉皮质、丘脑区的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感觉海马区的血流灌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synek分级中Ⅰ~Ⅲ级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右耳BAEP的Ⅰ、Ⅲ、Ⅴ、Ⅰ~Ⅲ、Ⅲ~Ⅴ级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清醒、微意识状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用于sTBI患者,可显著增加其伤侧皮质、丘脑区血流灌注量,促进脑电图synek分级、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神经功能改善,缩短BAEP潜伏期,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正中神经刺激疗法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血流动力学 脑电图
下载PDF
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影响
2
作者 戴伟川 郭协力 +5 位作者 方仲宁 蔡文华 陈英贤 洪天生 田夏阳 康俏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每次30 min,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P3潜伏期和波幅;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微管相关蛋白(Tau)、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浓度和活性。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升高,P3潜伏期缩短,血清BDNF、Tau、Nrf2浓度升高,AchE浓度下降(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Tau、Nrf2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h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Tau、Nrf2、BDNF、AchE可能在其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动作运用 视运动组织 电针 右侧正中神经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催醒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齐金芳 陈冬艳 +7 位作者 代琰 王利勇 李倩 孙明君 宋宏颖 满慧静 刘国君 王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探究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催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5—2022-05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催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5—2022-05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分析2组患者苏醒状况、血浆脑损伤标志物、脑灌注相关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NIHSS评分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苏醒率(2周:21.82%;4周:45.45%),苏醒时长(27.39±4.63)d]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2、4周后苏醒率(2周:54.55%;4周:76.36%)有所上升,苏醒时长[(21.47±3.35)d]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NIHSS评分下降,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GCS、GOS评分上升,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09%)高于对照组(70.91%),P<0.05。结论经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NSE、S-100B、MBP水平,对改善脑血流灌注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快患者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 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 催醒
下载PDF
早期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闻万顺 赵元元 叶祥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短期促醒作用以及长期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126例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短期促醒作用以及长期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126例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每天3次,连续治疗4周。在4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GCS评分及脑电图检查。4周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6个月后再次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并对意识恢复的患者进行FCA评估。结果经过4周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GCS评分及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及EEG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后,对照组有更多患者恢复意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68.42%vs 49.09%,P=0.038),同时恢复意识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F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应用于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不仅能够在短期内达到促醒效果,且对于患者长期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后昏迷 正中神经刺激 促醒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刺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坤 刘爱贤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刺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比较2...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刺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脑血流动力学、临床评分、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递质水平、脑血流动力学、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流动速度(VS)、脑电图(EEG)评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均上升(P<0.05),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β-内啡肽(β-EP)、搏动指数(PI)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刺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可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改善脑血流量和脑电活动,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正中神经刺激 预后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效果及脑电图、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顺达 韩新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促醒效果及脑电图(EEG)、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90例,分为rTMS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促醒效果及脑电图(EEG)、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90例,分为rTMS组、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电刺激组)、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联合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rTMS,电刺激组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比较3组促醒效果,观察3组治疗前后EEG改善情况、脑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促醒总有效率高于rTMS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4周后,3组EEG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EEG分级优于rTMS组、电刺激组(P<0.05);3组治疗4周后Vm、Vs高于治疗前,Vd、PI低于治疗前,联合组Vm、Vs高于rTMS组、电刺激组,Vd、PI低于rTMS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GCS、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GCS、MoCA评分高于rTMS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TMS组、电刺激组(P<0.05)。结论:rTMS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能显著提高促醒效果,改善脑电图,促进认知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重复经颅磁刺激 正中神经刺激 促醒效果 脑电图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雪梅 胡艳艳 +2 位作者 李小玲 张耐莲 李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76-0179,共4页
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用于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4例脱落,随机数字抽签分组,观察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促醒护理,分析患者苏醒时间、GCS、CRS-R评... 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用于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4例脱落,随机数字抽签分组,观察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促醒护理,分析患者苏醒时间、GCS、CRS-R评分、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更短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RS-R、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的GCS和CRS-R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促醒护理能促进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颅内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苏醒时间,减轻颅脑残疾程度,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促醒护理 正中神经刺激 颅内损伤 昏迷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观察
8
作者 于利国 孙瑞 +3 位作者 马艳 刘金明 王博 章志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索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方法:共纳入60例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氧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 目的:探索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方法:共纳入60例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氧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率,评估2组患者修订昏迷恢复量表(CRS-R)、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FOUR)、脑电图(EEG)及扩展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E)。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8例(26.7%)患者CRS-R达到最小意识状态,观察组患者有13例(43.3%)患者CRS-R达到最小意识状态。2组苏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2,P=0.176)。治疗后,2组患者CRS-R评分、FOUR评分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GO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水平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刺激 高压氧 植物状态 促醒
下载PDF
不同时长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效果
9
作者 田玲玲 谌秘 +2 位作者 邵秀芹 熊淑琴 邹田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89-92,107,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日MNS时长分别为8、2 h,其频率(50 Hz)、脉宽(300μs)均相同,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昏迷后意识障碍程度;另记录2组治疗后的昏迷时长。结果相较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GCS和CRS-R评分更高、CRS-R等级更优(P<0.001);且治疗后观察组GCS和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CRS-R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时长短于对照组[(26.80±8.39)d比(22.10±4.72)d,t=-2.67、P<0.05]。结论MNS治疗时长设置为8 h时促醒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正中神经刺激 昏迷时长 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 康复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昏迷程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东 李乐 +2 位作者 舒能媛 王实朴 王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抗感染、去骨瓣减压术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双通道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昏迷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31/39)、92.31%(36/39);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97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m、Vs、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m、Vs显著高于治疗前,P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m、Vs显著高于对照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GCS、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100-β、GFAP、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100-β、GFAP、M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100-β、GFAP、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9/39)、20.51%(8/39),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者昏迷程度,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意识,且不增加并发生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 正中神经刺激 血流动力学 昏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临床研究
11
作者 金璐 吴雨伦 +1 位作者 余小锋 滕启飞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侯氏...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侯氏黑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卒中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2组均剔除1例,对照组、观察组各完成研究46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卒中后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意识障碍 侯氏黑散 正中神经刺激 神经因子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张博 周汉辉 +1 位作者 胡玉平 刘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治疗,... 目的分析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治疗,研究组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促醒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OS、GCS评分组内、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14、30 d,两组GOS、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30 d高于治疗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GO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30 d,研究组GOS、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在神外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昏迷状态,缩短促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刺激 艾灸 联合治疗 神外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张利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8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促醒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促醒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评估两组的促醒效果、血清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昏迷程度、脑功能障碍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促醒时间[(22.24±4.26)d]短于对照组[(28.54±5.12)d](P <0.05);观察组的促醒率91.07%高于对照组的48.21%(P <0.05);观察组的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水平[(83.21±12.56)ng/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96±3.29)分]均高于对照组[(75.23±13.41)ng/ml、(8.36±3.18)分](P <0.05);观察组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脑功能评分量表(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和中度残疾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有利于患者的临床促醒,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浆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提高脑源性营养因子水平,促进脑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正中神经刺激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刘剑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安宫牛黄丸的治疗方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8分]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安宫牛黄丸的治疗方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8分]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安宫牛黄丸)30例、观察组(应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安宫牛黄丸)30例。比较治疗2周后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GCS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前,两组GCS与E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周及3个月后,两组GCS与E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OS与BI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周及3个月后,两组GOS与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安宫牛黄丸可以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刺激 安宫牛黄丸 颅脑损伤 昏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王敏 仇爱珍 +1 位作者 吴野 孟露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rPMS,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伪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通过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组块测试(BBT)和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对患儿上肢和手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抓握能力、协调性明显改善,且UEFT总分、BBT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抓握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UEFT总分、BB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ini-MAC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ni-MAC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手功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前后脑损伤与凝血功能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波 魏晨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1-4,9,共5页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后根据患者治疗1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每组50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脑损伤程度。结果预后不良组重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S-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淀粉样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28.51±7.90)分、(3.27±1.66)μg/L、(38.45±13.23)μg/L、(5.73±1.76)μg/L、(41.29±12.85)pg/mL、(13.45±4.54)ng/m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并且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7.736、10.164、7.872、13.492、6.773、6.921,t_(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13.536、16.099、13.635、21.933、11.861、7.683,t_(预后不良组与对照组)=23.041、13.460、17.568、22.493、15.941、12.693,P<0.05)。同时,预后不良组凝血酶原时间(15.34±1.55)s、凝血酶时间(23.54±4.5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45±7.65)s、D-二聚体(421.42±69.59)μg/L水平最高,血小板计数(89.33±16.34)×10^(9)/L、纤维蛋白原(2.13±0.66)g/L水平最低,表明预后不良组凝血功能最差,其次为预后良好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会表现出APTT、PT、TT、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常规脑损伤相关指标升高的情况,同时PLT、Fg水平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正中神经刺激 促苏醒 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蒙象强 熊琪 +3 位作者 陈庚发 白洋 邹田子 冯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0-947,共8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pDOC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0岁)和老年组(>...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pDOC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0岁)和老年组(>60岁),同时给予rTMS和MNS,共4周。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进行评定,并比较促醒有效率;治疗4周后,CT灌注成像测量局部脑血流量(CBF)。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扩展量表(GO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开始,各组CRS-R、GCS和FOUR评分均升高(P<0.05)。每周治疗后,各组各种意识水平构成比、促醒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11.057,P>0.05)。治疗4周后,各组双侧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区等感兴趣区CBF均增加(|t|>2.495,P<0.05),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1.887,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各组GO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3.083,P=0.055)。结论rTMS联合MNS能够有效治疗不同年龄段的pDOC患者,老年人也能获得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正中神经刺激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觉醒时间、血清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杨玉 刘晓东 +7 位作者 秦宝华 刘德友 李千鹤 王彦宏 冯照东 杨丙章 杨喜苗 李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5期2859-2862,共4页
目的:通过高压氧(HBO)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昏迷病人,分析其在促醒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学生物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TBI病人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通过高压氧(HBO)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昏迷病人,分析其在促醒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学生物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TBI病人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HBO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HBO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觉醒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清学生物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3%,高于对照组的4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觉醒率为32.79%,高于对照组的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清学生物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和β-内啡肽(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B、β-EP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BI昏迷病人,采用HBO联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方法,病人觉醒时间更短、觉醒率增高、并发症发生减少且能有效改善血清学生物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正中神经刺激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正中神经电刺激时间对昏迷患者意识促醒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韬 冉文静 +1 位作者 张秀娟 罗伦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治疗时间对于昏迷患者促醒的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124例发病48 h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2 h组(n=42)、治疗4 h组(n=41)和治疗6 h组(n=41)。每日常规治疗外,对... 目的:研究不同的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治疗时间对于昏迷患者促醒的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124例发病48 h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2 h组(n=42)、治疗4 h组(n=41)和治疗6 h组(n=41)。每日常规治疗外,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2 h、4 h和6 h MNES。治疗时间为4周,每天一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使用GCS、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患者意识水平。结果: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各组GCS评分和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4周后,治疗4 h组和治疗6 h组评分结果优于治疗2 h组(P<0.05);治疗4 h组和治疗6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4 h的MNES可有效促进早期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进一步延长刺激时间可能不会提升促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刺激 意识障碍 促醒
下载PDF
针刺及其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容健成 朱冰珍 +1 位作者 栾中欣 徐耀锋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19-121,共3页
目的:评价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昏迷行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40例STBI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组20例。对比... 目的:评价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昏迷行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40例STBI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苏醒率更高,苏醒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有效率(75.00%,15/20)高于对照组(40.00%,8/20)(P<0.05)。结论:针刺+正中神经电刺激用于STBI昏迷治疗效果突出,可促进脑血流状况改善,提升苏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正中神经刺激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