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腹前正中线上几个数据的观测
1
作者 钟震亚 李泰华 陈克功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5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测量200名(男女各100名)成人的腹前正中线上的各径。腹前壁均无瘢痕和未作过手术的。其结果为:脐胸长:男性18.74±0.3cm、女性18.80±0.26cm。脐耻长;男性14.25±0.13cm、女性14.12±0.12cm。脐口各径:纵径:男性1.5... 本文测量200名(男女各100名)成人的腹前正中线上的各径。腹前壁均无瘢痕和未作过手术的。其结果为:脐胸长:男性18.74±0.3cm、女性18.80±0.26cm。脐耻长;男性14.25±0.13cm、女性14.12±0.12cm。脐口各径:纵径:男性1.56±0.06cm、女性1.57±0.05cm;横径:男性1.24±0.05cm、女性1.26±0.06cm。脐窝深度(男性1.10±0.03cm、女性1.25±0.27cm。脐窝容量:男性1.12±0.06ml、女性1.32±0.08ml。脐口形状:竖卵圆形150人(男72、女78);横卵圆形41人(男24、女17);圆形9人(男4、女5)。此线全长:男性34.55cm、女性34.4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前正中线 脐胸长 脐耻长
下载PDF
成人腹前正中线上几个数据的观测
2
作者 李泰华 钟震亚 陈克功 《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2-13,共2页
本文测量200名(男女各100名)成人的腹前正中线上的各径。腹前壁均无瘢痕和未作过手术的。其结果为:脐胸长:男性18.74±0.3cm、女性18.80±0.26cm。脐耻长:男性14.25±0.13cm、女性14.12±0.12cm。脐口各径:纵径:男性1.5... 本文测量200名(男女各100名)成人的腹前正中线上的各径。腹前壁均无瘢痕和未作过手术的。其结果为:脐胸长:男性18.74±0.3cm、女性18.80±0.26cm。脐耻长:男性14.25±0.13cm、女性14.12±0.12cm。脐口各径:纵径:男性1.56±0.06cm、女性1.57±0.05cm;横径:男性1.24±0.05cm、女性1.26±0.06cm。脐窝深度(男性1.10±0.03cm、女性1.25±0.27cm。脐窝容量:男性1.12±0.06ml、女性1.32±0.08m。脐口形状:竖卵圆形150人(男72、女78):横卵圆形41人(男24、女17);圆形9人(男4、女5)。此线全长:男性34.55cm,女性34.4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前正中线 脐胸长 脐耻长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康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129例,其中65例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为A组,另64例行正中线切口腹膜...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腹股沟疝患者129例,其中65例行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为A组,另64例行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QO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切口大小较B组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B组短(P<0.05);A组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程度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QO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2%(3/65)低于B组17.19%(11/64)(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均为后入路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一致,但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可进一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 正中线切口
下载PDF
关于牙列正中线位置的研究
4
作者 陈治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1975年第5期234-235,共2页
作者通过156例从20岁到25岁的预先标记有颜面正中线位置的石膏模型,以上下唇系带为标准观察了牙列正中线、上下唇系带和颜面正中线的相互关系。统计结果如下:
关键词 正中线 牙列 牙弓 下唇系带
下载PDF
Wiltse入路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晓川 林斌 +3 位作者 刘晖 周亮 何永志 黄砖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椎间盘(L_(1、2)~L_5S_1)MRI T2像横断面上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1行腰椎MRI检查的正常人,排除腰椎畸形及腰椎手术史。在腰椎MRI T2像横断面,测量L_(1、2)~...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椎间盘(L_(1、2)~L_5S_1)MRI T2像横断面上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1行腰椎MRI检查的正常人,排除腰椎畸形及腰椎手术史。在腰椎MRI T2像横断面,测量L_(1、2)~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比较性别之间的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各节段距离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在同一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1、2)~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年龄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不受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年龄的影响。采用Wiltse入路手术之前测量MRI T2像横断面上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有利于术者对患者个体差异作出判断,从而减少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Wihse入路 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 棘突正中线 MRI
原文传递
口内唇正中线纵行切口隆颏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军 薛志辉 +5 位作者 刘照文 林子豪 郭光烨 艾志刚 余花 熊苏民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我院于2004年起采用口内唇正中线纵行切口行假体隆颏73例,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肿胀轻,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
关键词 隆颏术 正中线 切口 纵行 手术并发症 术后肿胀
原文传递
经腹正中线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0例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玮 刘洪 朱建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腹正中线入路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行经腹正中线入路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时间... 目的探讨经腹正中线入路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行经腹正中线入路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220例中成功施行经腹正中线入路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5例,成功率为97.73%,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45min。另5例因炎症严重、操作困难而改为3孔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行腹腔引流。本组患者无中转开腹者,术后均未用镇痛剂,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4d。结论经腹正中线入路2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更少、创伤更小、疼痛轻、康复快、美容效果更好、不增加设备投入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线 2孔法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肛裂切开加后正中位挂线术一次性治疗陈旧性肛裂15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如 张志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8期280-280,共1页
陈旧性肛裂是一种以远端肛管排粪后疼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的肛管疾患,主要发生在肛管正中线,也有少数发生在前正中线。在裂口远端及基底部有内括约肌纤维的增生。陈旧性肛裂不经治疗不会白愈。从2003年以来,我院肛肠科采用肛裂切开加... 陈旧性肛裂是一种以远端肛管排粪后疼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的肛管疾患,主要发生在肛管正中线,也有少数发生在前正中线。在裂口远端及基底部有内括约肌纤维的增生。陈旧性肛裂不经治疗不会白愈。从2003年以来,我院肛肠科采用肛裂切开加后正中位挂线术一次性治疗陈旧性肛裂1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一次性治疗 挂线术 正中线 肛管 肌纤维 基底部
下载PDF
家兔肺动脉血流量的正常值范围
9
作者 陈金城 李景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89年第3期164-,169+177,共3页
肺循环皿液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常需要测定肺动脉血流量(Q_L)。我们在肺水肿的实验研究中,应用方波电磁血流量计,直接在家兔肺动静主干上检测Q_L,算出正常值范围,并对Q_L与体重、性别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此项资料尚未见有报导。材料... 肺循环皿液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常需要测定肺动脉血流量(Q_L)。我们在肺水肿的实验研究中,应用方波电磁血流量计,直接在家兔肺动静主干上检测Q_L,算出正常值范围,并对Q_L与体重、性别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此项资料尚未见有报导。材料与方法动物本校动物所饲养的白色杂种家兔30只,雌雄均有,体重1,7~3.2kg。仪器 MF-27型方波电磁血流量计(日本产),使用5号探头,其流量已经校检。实验步骤以3%戊巴比妥钠1.0m1/kg体重,对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作全身麻醉,呼吸维持在45次/分以上。家兔背垃固定于手术台上,沿胸骨正中线开胸后,分离肺动脉。流量探头(5号)经生理盐水浸泡30分后,直接套于肺动脉主干的游离段上,插上探头检片使固定稳妥。安静数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血流量计 血流量 耳缘静脉注射 肺动脉主干 生理盐水浸泡 常值范围 用方 正中线 校检 液动力
下载PDF
从督脉祛邪、任脉扶正的角度探讨带状疱疹的病机
10
作者 黄飞翔 申冬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059-16063,共5页
带状疱疹中医学又称作“蛇串疮”,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发作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该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布在人体一侧而不超过中线。任脉督脉大致分布在人体前后正中线上,在经络理论中也是阴脉之海和阳脉之... 带状疱疹中医学又称作“蛇串疮”,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发作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该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布在人体一侧而不超过中线。任脉督脉大致分布在人体前后正中线上,在经络理论中也是阴脉之海和阳脉之海,本文从任脉和督脉的生理特点出发,探讨带状疱疹皮损特点,从而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任督二脉 正中线
下载PDF
成人正常腰椎管的B超探测
11
作者 蒋银花 徐江涛 《颈腰痛杂志》 1992年第2期70-71,共2页
鉴于有关成人完整腰椎管B超探测文献的结果不尽一致,作者对新疆北部地区一组含两个民族成人的正常腰椎管进行了B超探测。
关键词 腰椎管 矢径 新疆北部 矢状径 硬脊膜囊 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中线 头侧 远场效应 斜切面
下载PDF
额中线θ活动(节律)
12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83-283,共1页
Fmθ的出现与精神作业有关,于额正中线附近占优势地出现,通常为6~7Hz,注意高度集中易出现。出现Fmθ者少有神经症的倾向,外向性性格者多。Fm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图形。
关键词 正中线 θ活动 节律 FM 神经症 外向性
下载PDF
高白细胞血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麻醉处理一例
13
作者 何海燕 杨建军 曹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1230,共2页
患者,男,71岁,168 cm,72 kg,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病毒性肝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史,吸烟史50年,每天10支。体格检查:慢性病面容,言语不利,神经病理征阴性,口唇黏膜无紫绀,脾距肋下缘约20 cm,超正中线,超脐。静息状态下... 患者,男,71岁,168 cm,72 kg,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病毒性肝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史,吸烟史50年,每天10支。体格检查:慢性病面容,言语不利,神经病理征阴性,口唇黏膜无紫绀,脾距肋下缘约20 cm,超正中线,超脐。静息状态下,呼吸节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征阴性 言语不利 腹腔镜脾切除术 正中线 麻醉处理 呼吸节律 下缘 高白细胞血症
下载PDF
十二经脉养生保健之手厥阴心包经(下)
14
作者 王建明 干畅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10期34-35,共2页
心包经重点穴保健如何操作?手厥阴心包经一侧有天池、天泉、曲泽、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共9穴,左右合18穴。1.天池穴——善治乳腺疾病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肋间隙 正中线 劳宫 中冲 曲泽 十二经脉 养生保健
下载PDF
梳膻中穴可调身健体
15
作者 常勇 魏星 李乙根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9期52-53,共2页
膻中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女性取第四肋间隙之中间取穴。其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在胸部、两乳之间。它又是八会穴中的气会,《黄帝内经》里说,“膻中者,为气之海”,也就... 膻中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女性取第四肋间隙之中间取穴。其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在胸部、两乳之间。它又是八会穴中的气会,《黄帝内经》里说,“膻中者,为气之海”,也就是说,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平时按摩这个穴位就像是打开气机的闸门一样,能够理气、止痛、解郁,让您全身的气机畅通无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膻中穴 奇经八脉 肋间隙 任脉 气机 正中线 脏腑之气 八会穴
下载PDF
小腿后部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16
作者 柏树令 李吉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4期328-333,385,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良好的游离皮瓣新供区(1-9)。我们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观察了小腿后部皮瓣的血液供应来源和神经支配。提出了以腓肠外侧皮动脉为游离皮瓣血管蒂的一个游...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良好的游离皮瓣新供区(1-9)。我们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观察了小腿后部皮瓣的血液供应来源和神经支配。提出了以腓肠外侧皮动脉为游离皮瓣血管蒂的一个游离皮瓣新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正中线 正中线 皮动脉 皮瓣 显微外科解剖 后部
下载PDF
腰臀区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17
作者 党瑞山 司心成 +3 位作者 卢范 雷晓环 汪立鑫 黄瀛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2期151-155,191,共6页
取15具科研用尸体,以3倍眼镜式放大镜观察了30侧腰臀区皮瓣。按自身比例将该区分为上、中、下三区。三个区的动脉平均有3.27支、2.57支、2.33支;动脉来源广泛,最多的为第11肋间动脉、肋下动脉和第3、第4腰动脉。动脉外径0.5毫米以上者... 取15具科研用尸体,以3倍眼镜式放大镜观察了30侧腰臀区皮瓣。按自身比例将该区分为上、中、下三区。三个区的动脉平均有3.27支、2.57支、2.33支;动脉来源广泛,最多的为第11肋间动脉、肋下动脉和第3、第4腰动脉。动脉外径0.5毫米以上者分别为86.76%,85.71%、91.43%。穿出点上区81.63%在第1、2腰椎棘突之间;中区79.22%在第3腰椎棘突或其上下方处;下区68.57%集中于第4腰椎棘突平面和腰4与腰5棘突之间;纵向看多数集中在距正中线5~9厘米之间。下区动脉中有55.71%在骶棘肌外侧缘、腹外斜肌与髂嵴上缘之间穿出腰背筋膜,特名髂嵴上缘皮动脉。其中84.62%的髂嵴上缘皮动脉恒定地位于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处穿出,30例皮瓣均存在此动脉,此动脉寻找方便。钼靶片观此支髂嵴上缘皮动脉与上下左右的动脉吻合丰富,并有伴行静脉和神经(86.67%),蒂长平均15.62毫米,外径平均0.82毫米,可作为腰臀区皮瓣血管蒂的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皮瓣 腰椎棘突 显微外科解剖 伴行静脉 正中线 正中线 臀区 腰背筋膜 上缘
下载PDF
肛裂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彭亚平 韩加刚 杨新庆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4期9-11,共3页
肛裂是肛管齿状线下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占肛肠类疾病的发病率约为4.12%,多见于中青年人,无性别差异。大多数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上,也可在前正中线上,侧方出现极少;肛裂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 肛裂是肛管齿状线下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占肛肠类疾病的发病率约为4.12%,多见于中青年人,无性别差异。大多数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上,也可在前正中线上,侧方出现极少;肛裂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治疗 肛肠疾病 正中线 中青年人 性别差异 皮肤层 齿状线
下载PDF
一期切除缝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4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司晋龙 黄凤琴 +1 位作者 马钢 司增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6-466,i002,共2页
关键词 骶尾部藏毛窦 缝合治疗 一期切除 2000年10月 2004年 正中线 欧美国家 发病率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三维CT测量及个体化置钉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沈军 李力 +4 位作者 王东来 秦明明 杨惠林 黄士中 许建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并利用其测量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判断其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6例行三维CT扫描重建,在三维图像上定出椎弓根的轴线,并画出沿皮质骨内外、上下侧缘与轴线的平行线在侧块上的投影,此投影... 目的探讨三维CT测量下颈椎椎弓根并利用其测量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判断其准确性.方法成人颈椎标本6例行三维CT扫描重建,在三维图像上定出椎弓根的轴线,并画出沿皮质骨内外、上下侧缘与轴线的平行线在侧块上的投影,此投影区域即为置钉的进钉点范围.测量此区域与上位颈椎下关节突下缘和侧块外缘的距离,以及测量椎弓根轴线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及矢状面与终板的夹角.利用上述测量数据在标本C3~C7椎弓根进行置钉.将置钉后的标本再进行常规CT扫描,判断置钉的准确性.结果利用上述方法,57个椎弓根行置钉术,86%(49个)完全在椎弓根内,14%(8个)穿孔.其中6个穿破横突孔,2例向椎弓根上外侧穿出.置钉准确性高于以往实验研究的结果.结论利用三维CT测量的数据辅助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的,其准确性高于传统方法,但仍有一定的穿孔率,说明术中探针的手感仍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测量 颈椎椎弓根 个体化置钉 实验研究 三维CT扫描 常规CT扫描 测量数据 准确性 颈椎标本 三维图像 下关节突 传统方法 轴线 皮质骨 平行线 进钉点 矢状面 正中线 横断面 横突孔 助行 投影 侧块 夹角 穿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