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裁量正义
1
作者 江国华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1,共15页
行政执法正义攸关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裁量权基准乃执法正义之基础,基准正义系裁量正义之前提。基于基准正义,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应当衍生于法律、衍生于个案需要、衍生于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裁量过程融惯于执法过... 行政执法正义攸关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裁量权基准乃执法正义之基础,基准正义系裁量正义之前提。基于基准正义,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应当衍生于法律、衍生于个案需要、衍生于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总结。裁量过程融惯于执法过程,过程正义乃裁量正义的呈现方式。所谓裁量正义不在别处,就在主体间性之中;正是在主体间性模式中,执法裁量过程成其为有效沟通、关怀输送、共识达成的过程。如果说主体间性是裁量正义的内生力量,那么基准规制和司法审查就是裁量正义的保障机制。而导向规制正义的基准规制内在地需要具备实践性、透明性、交互性之秉性;达成矫正正义的司法审查则须保持能动性、审慎性、适度性之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量正义 基准正义 过程正义 规制正义 矫正正义
下载PDF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和实践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沈静 王玉银 魏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注热点话题。文章在界定环境正义与城市空间治理概念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和认知框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注热点话题。文章在界定环境正义与城市空间治理概念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和认知框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治理研究的主题特征和变化情况。针对既有的城市环境不公正问题,文章构建了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框架,从认知正义、程序正义与分布正义3个层面分析环境正义问题,并从治理目标和路径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城市空间治理如何迈向环境正义,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开展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高水平城市空间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城市空间治理 分布正义 认知正义 程序正义
下载PDF
分配·承认·能力: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的多维审视
3
作者 杨磊 朱德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揭示其作为一项“好制度”的根本所在,旨在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变革和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时代精神。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指高等职业院校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正义属性,既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中的正义追求,也包含...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揭示其作为一项“好制度”的根本所在,旨在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变革和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时代精神。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指高等职业院校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正义属性,既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中的正义追求,也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内容的正义以及制度执行手段的正义,还包含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所形成的高考文化、高考风俗、高考习惯以及高考心理、高考舆论等制度亚文化的正义性。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还是多元化、层次化的复合正义,具体包含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正义、教育主体地位的承认正义、个体自由发展的能力正义。是故,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在制定与执行中需要强调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公平、民主的平等,以教育考试制度的正义性变革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高考 制度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能力正义
下载PDF
正义范式的超越: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4
作者 颜景高 胡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现代正义理论奠基于权利正义的框架之内,独立个体就是这种正义范式的理论预设。黑格尔从财产权批判的理论进路,指认个体正义范式不过是市民社会正义观念的自我表述,马克思破除了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正义幻象,澄清了市民社会正义意识形态所... 现代正义理论奠基于权利正义的框架之内,独立个体就是这种正义范式的理论预设。黑格尔从财产权批判的理论进路,指认个体正义范式不过是市民社会正义观念的自我表述,马克思破除了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正义幻象,澄清了市民社会正义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产权私有本质。黑格尔认为国家正义范式能够“超越”市民社会的利益纠葛,而马克思强调,基于市民社会的“伦理共同体”依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根本无法达成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真正“和解”。马克思依托“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形态,勾勒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正义图景,真正开启了一种能够促成个体互惠合作的共同体正义范式,从而为我国开启的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范式 个体正义 国家正义 共同体正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西方气候正义话语”辨析
5
作者 苗旭琳 郇庆治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进入新世纪,一个带有浓郁“西方中心论”色彩、试图为欧美发达国家开脱义务责任并将全球气候治理责任“甩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西方气候正义话语”甚嚣尘上。它在简化或曲解发展中国家气候正义诉求的基础上对气候正义理念原则展开... 进入新世纪,一个带有浓郁“西方中心论”色彩、试图为欧美发达国家开脱义务责任并将全球气候治理责任“甩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西方气候正义话语”甚嚣尘上。它在简化或曲解发展中国家气候正义诉求的基础上对气候正义理念原则展开重新诠释阐发,借助于“孤立主义方法”制造气候正义与社会正义间的对立,偏执于为气候应对中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进行辩解,突出或渲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责任,并配合以代际责任之名来转嫁责任,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正义观点立场发起了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及基本观点,不仅可以强有力地揭露这种貌似时尚话语的理论浅薄之处,重新规约气候正义理论在社会与生态双重向度上的伦理诉求,还可以对气候非正义的根源进行深层追问与追责,进而指明推进气候正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正确方向,即指向并挑战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所决定的严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环境)正义 历史责任 代际责任 现实责任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下载PDF
市场与正义:马克思与哈耶克正义思想比较分析
6
作者 叶剑锋 舒前毅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43,共5页
市场是开启马克思与哈耶克正义思想之门的钥匙。通过市场这把钥匙,马克思揭示出市场下的生产是正义之基,哈耶克为正义觅得了抽象载体,即市场交换规则。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哈耶克遵循的是进化论理性主义,而马克思坚持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市场是开启马克思与哈耶克正义思想之门的钥匙。通过市场这把钥匙,马克思揭示出市场下的生产是正义之基,哈耶克为正义觅得了抽象载体,即市场交换规则。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哈耶克遵循的是进化论理性主义,而马克思坚持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哈耶克主张的是程序正义,而马克思除此之外还主张结果正义;哈耶克仅关注交换正义,而马克思除此之外还主张引入社会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 正义 历史正义 程序正义
下载PDF
仁爱正义论: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儒家情感伦理学再讨论
7
作者 黄玉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150,共11页
中西方都有正义论的传统,而且其中都有作为情感伦理学的情感正义论的传统,但两者存在着重大的区别。作为“生活儒学”的次级理论,儒家的基础伦理学——“中国正义论”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正义论,但其核心并非泛泛的“情感”,而是特定的... 中西方都有正义论的传统,而且其中都有作为情感伦理学的情感正义论的传统,但两者存在着重大的区别。作为“生活儒学”的次级理论,儒家的基础伦理学——“中国正义论”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正义论,但其核心并非泛泛的“情感”,而是特定的“仁爱”情感,因此可以称之为“仁爱正义论”,这就是情感正义论的儒家版本。该理论以“仁爱”情感来阐明所有社会正义问题,其要领是区分“仁爱”情感的两个维度,即“差等之爱”与“一体之仁”(“博爱”):作为正义问题的触发点的利益冲突,正是仁爱之中的差等之爱的结果;而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情感路径,则正是仁爱之中的超越差等之爱的博爱情感。从差等之爱向一体之仁的情感跃迁,其情感机制是推己及人的情感“推扩”:首先是在“情理之思”中形成“良知”即作为道德情感的正义感(“知”“是非之心”)。然后是由正义感的理性化而形成作为情感理性的正义原则(“义”),即源于博爱“情感”的正当性原则和源于生活“情实”的适宜性原则。最终形成“礼乐”文化,即根据正义原则,运用工具理性(“智”)来建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礼”);同时以艺术形式(“乐”)来消除制度规范的人际角色“别异”所造成的情感疏离,形成社会群体的情感“和同”即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生活儒学 情感正义 情感伦理学 仁爱正义
下载PDF
教学空间正义:概念、特征与表现形式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春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包含多元的正义诉求。教学空间正义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空间正义,即以正义为基本视角,按照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师生在教学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尊严与价值获得承认和具身体验等方...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包含多元的正义诉求。教学空间正义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空间正义,即以正义为基本视角,按照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师生在教学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尊严与价值获得承认和具身体验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使教学空间满足并服务于不同教学主体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由而充分的全面发展。其呈现出教育性、差异性和体验性等特征。将教学空间正义划分为教学空间分配正义、教学空间承认正义和教学空间体验正义三种表现形式。其中,教学空间分配正义是以合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目标,以集中对教育善的物品的分配为主要内容;教学空间承认正义是以人的尊严的实现为目标,由爱、法权和团结构成其承认内容;教学空间体验正义是以走向积极的正义实践为目标,以情境创设和实践参与、情意内发与价值体认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空间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体验正义 课堂教学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正义观念
9
作者 李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合作、应得、需求和平等是当代正义观念的一些关键元素。而儒家的正义观念强调的仁、义和礼围绕民本的政府构建了独特的正义理论。当代正义观念的研究面临着价值的一元论、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争... 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合作、应得、需求和平等是当代正义观念的一些关键元素。而儒家的正义观念强调的仁、义和礼围绕民本的政府构建了独特的正义理论。当代正义观念的研究面临着价值的一元论、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争锋。同时,一种合理的正义观念需要识别出正义感的时代性和经验性。而建立在正义感基础之上的这种正义观念并不是相对主义的,而是多元主义的。与这个时代的正义感相冲突的价值不应该被纳入相应的价值序列中。在多元论的语境中,当代正义感要求承诺平等与权利等核心的价值。因为当代正义感的时代性和经验性,所以儒家正义论中的仁爱、义和优良政府等观念需要兼容这些核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的元素 正义的背景 价值多元论 儒家正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探赜——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辉 韩钟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正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正义,实现了正义理论的变革。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靶心”是劳动异化,劳动异化使得劳动由一种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者失去尊严。批判劳动异化是为了实现劳动解放,...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正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正义,实现了正义理论的变革。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靶心”是劳动异化,劳动异化使得劳动由一种自由自觉的内在活动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手段,劳动者失去尊严。批判劳动异化是为了实现劳动解放,而消除劳动异化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劳动解放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人成为“总体的人”。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时代启示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须坚持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劳动正义 马克思正义 正义
下载PDF
作为生态伦理的正义观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湘溶 曾建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7,共7页
作为生态伦理学的正义观就是以正义理论为基础去协调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 ,使之保持均衡性、对应性。它包括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正义 ,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正义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正义。
关键词 人际正义 代内正义 代间正义 国际正义 种际正义 生态伦理 正义
下载PDF
区域空间正义何以找寻?——基于包容性府际关系的分析视角
12
作者 陈小涵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区域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供给、城市权利等方面诸多的不公正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资本-权力-价值逻辑下产生的区域发展模式单一化、区域间负和博弈、区域空间阻隔、资源剥夺以及区域价值偏离的空间正义性风险。在我国... 区域之间存在着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供给、城市权利等方面诸多的不公正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资本-权力-价值逻辑下产生的区域发展模式单一化、区域间负和博弈、区域空间阻隔、资源剥夺以及区域价值偏离的空间正义性风险。在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何以化解正义性风险?找寻区域空间正义?关键在于:构建多元空间议事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内各政府主体间达成“交叠共识”;健全区域空间协同制度体系,确保空间规划和空间资源再分配政策的有效执行;构筑多元协同空间载体,促进区域空间内的利益共享。这需要塑造一个目标趋同、行动协调、利益共享的包容性府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府际关系 区域治理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审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桂花 李旭东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时代发展,将其置于劳动正义视域下阐释能够挖掘出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涵。视域本身的内容是对客体的阐释前提,劳动正义在同自然、工具、主体与资本的四重关系下审视表现为生态正义规约之下的...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时代发展,将其置于劳动正义视域下阐释能够挖掘出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涵。视域本身的内容是对客体的阐释前提,劳动正义在同自然、工具、主体与资本的四重关系下审视表现为生态正义规约之下的需要正义、技术正义、分配正义与“资本正义”。新质生产力之“新”在劳动正义视域下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生态之新,保护“自然生产力”以需要正义进行生态规约;在于科技之新,它是“死的生产力”对“活的生产力”禁锢的纾解;在于主体之新,“主体的生产力”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中呈现劳动正义的两阶样态;在于运筹之新,“集体力”在扬弃了“资本正义”后获得新的运筹方式。在劳动正义的视角下,要求新质生产力要遵循生态正义、恪守科技伦理,它不仅召唤新质分配标准,并且必须在新发展阶段上继续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驾驭资本,防止其无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正义 技术正义 资本的生产力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 被引量:9
14
作者 葛宇宁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7,共5页
人们在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缺乏准确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规范正义论,主要着眼于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其次,它是一... 人们在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缺乏准确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规范正义论,主要着眼于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其次,它是一种社会正义论,超越了传统正义理论的法权结构框架,对社会本身进行价值指认;再次,它是一种类正义论,认可人是类存在物,采取类哲学思维对正义进行规定;最后,它是一种历史辩证正义论,认为正义是一个逐渐展开和实现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理论 伦理特质 规范正义 社会正义 正义 历史辩证正义
下载PDF
人民的正义:正义理论的中国问题意识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兆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0,17,共7页
通过深入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语境,揭示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真实语义,认为"人民的正义"受到伤害是当代中国正义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人民的正义"是普遍、普通的正义;应当坚持人民的正义,反对父权正义、庸俗功利主义... 通过深入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语境,揭示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真实语义,认为"人民的正义"受到伤害是当代中国正义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人民的正义"是普遍、普通的正义;应当坚持人民的正义,反对父权正义、庸俗功利主义正义与权贵正义;人民的正义在克服日常生活中的不正义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正义 权贵正义 父权正义 庸俗功利主义正义 正义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西方正义观念论略——关于正义的法哲学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1,共7页
纵观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正义观念的论述 ,可以得出正义的一般结论 :正义即各得其所。具体而言 ,正义是人们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 ,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依归 。
关键词 正义 现实正义 理性正义 社会正义 相对正义
下载PDF
正义思想的三次浪潮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6,共9页
自罗尔斯《正义论》问世以来,正义研究持续升温为显学,涌动成为现代性正义浪潮方兴未艾。挺立在时代潮头的我们,如果深入到历史的深处追踪正义的历史踪迹,就会发现现代性正义浪潮只是正义的第三大浪潮,另外两大浪潮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 自罗尔斯《正义论》问世以来,正义研究持续升温为显学,涌动成为现代性正义浪潮方兴未艾。挺立在时代潮头的我们,如果深入到历史的深处追踪正义的历史踪迹,就会发现现代性正义浪潮只是正义的第三大浪潮,另外两大浪潮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基督教的上帝之城中分别出现过,依次涌起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中,渐次接续为正义的三次浪潮。其实质是三种生产方式正义的主流思想潮流,试图在总体的不义现实中吁求正义良序的构建和相对正义的实现,以安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古典正义秩序 神学正义秩序 现代正义秩序 正义良序诉求
下载PDF
从建构正义到自然正义:老子的致治之道
18
作者 朱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正义”可以从“恰当的”社会秩序角度予以理解。老子批判了建构性的社会正义观念,对世俗建构的正义原则及其缘由充满忧患意识。老子看到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认为人们在追求化多样性为一致性、化自然为人为的过程中,使得... “正义”可以从“恰当的”社会秩序角度予以理解。老子批判了建构性的社会正义观念,对世俗建构的正义原则及其缘由充满忧患意识。老子看到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认为人们在追求化多样性为一致性、化自然为人为的过程中,使得社会秩序从和谐陷入混乱。老子思想中体现了以自然正义替代建构正义的主张,他呼吁统治者尊重民众自发创造的生活秩序,相信民众的自化、自正,倡导在非建构的自然协调下实现“至治之极”。老子提出,只有统治者不干涉民众的自发生活秩序,以无为、不争、知足的态度治世,顺应非主观意志的自然协调来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实现“由乱达治”。老子思想中所展现的自然正义观未能正视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价值,对建构型正义的秩序优化意义有所忽视,但从规约统治者的角度来看,这一观念依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致治 建构正义 自然正义
下载PDF
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
19
作者 江国华 孙琪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2,共12页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法定因素是导致量刑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罪行严重程度越高的地区,其量刑结果越重;非法定因素即法官的自由裁量对量刑地区差异的影响是有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法官的个案认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法官对相同犯罪数额危害程度的认定越宽松。为此,有必要建立裁判辅助系统,根据地区经济指标对犯罪数额进行折算,引入量刑地区差异的监测模型,并且强化裁判文书的撰写规范,以确保将正义区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差序正义 量刑地区差异 Blinder-Oaxaca分解法 区差规律
下载PDF
论利阿·依皮“国家—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观
20
作者 李勇 王玲玲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全球正义理论存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世界主义者主张把这一原则扩展到全球,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最多是充足主义的原则。面对这一争论,利阿·依皮试图调和争论双... 全球正义理论存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世界主义者主张把这一原则扩展到全球,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最多是充足主义的原则。面对这一争论,利阿·依皮试图调和争论双方,使民族主义者也承认全球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规范性意义。与此同时,依皮试图阐明国家对于全球正义行动者的规范性意义。因为依皮在国界的任意性、国家的价值等问题上矛盾的观点,她所建构的“国家—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并没有开辟出第三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正义 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 平等主义 分配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