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正义逻辑
1
作者 王晶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7,共7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蕴含着两条正义逻辑,即从否定抽象正义到肯定法权正义的逻辑和从否定法权正义到肯定社会正义的逻辑。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正义问题的说明是他全面阐释正义逻辑的文本证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蕴含着两条正义逻辑,即从否定抽象正义到肯定法权正义的逻辑和从否定法权正义到肯定社会正义的逻辑。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正义问题的说明是他全面阐释正义逻辑的文本证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辩证理解正义逻辑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对三大社会形式所有制关系的分析是他关于正义逻辑的总体叙述。马克思对两条正义逻辑分别采取了显性描述和隐性言说的形式。考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两条正义逻辑,有助于我们合理阐释马克思文本中的“矛盾表述”,从理论上解决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议,从逻辑层面论证马克思的总体正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正义逻辑 辩证法 总体正义
原文传递
刑事司法领域的逻辑正义与直觉正义
2
作者 宋伟霞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逻辑正义属法律范畴,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是基本正义;直觉正义属社会范畴,与传统道德规范相关,是更高层次正义。在热点刑事案件中,逻辑正义与直觉正义呈现冲突对立样态,给刑事司法活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逻辑正义自... 逻辑正义属法律范畴,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是基本正义;直觉正义属社会范畴,与传统道德规范相关,是更高层次正义。在热点刑事案件中,逻辑正义与直觉正义呈现冲突对立样态,给刑事司法活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逻辑正义自身的局限性以外,还可归咎于公众法律意识的欠缺,此外网络媒体失范也扩大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寻求逻辑正义与直觉正义的契合,包括司法机关重审直觉正义的价值、将正确的正义直觉纳入法官办案过程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逻辑正义的接受度;规范网络媒体的行为、加强媒体自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热点案件 逻辑正义 直觉正义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的具象:“内心法”的逻辑内涵及其规范适用
3
作者 林强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5-30,共6页
司法以实现公平正义为己任,体现并落实在办案过程中对正义理念的践行。司法公正,如仅以抽象概念出现,则无力承担实质上指引司法实践的重任。因此,其应以一种相对具象的方式呈现,以契合司法办案的实际需求。在“文本法”的基础上,提出“... 司法以实现公平正义为己任,体现并落实在办案过程中对正义理念的践行。司法公正,如仅以抽象概念出现,则无力承担实质上指引司法实践的重任。因此,其应以一种相对具象的方式呈现,以契合司法办案的实际需求。在“文本法”的基础上,提出“内心法”概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的具体表达,明确指向内心价值遵循,并突出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注重治理效能提升的考量。对“内心法”的体认,有助于政治理念到司法实践的贯通和落实,从而确保司法输出更多的正义。“内心法”是为了挖掘“文本法”的实质内涵,其精髓在于清晰的正义逻辑和治理逻辑,并以实现更好效能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法 文本法 正义逻辑 治理逻辑
下载PDF
伊阿古作为阴谋者的被动困境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6-81,共6页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伊阿古形象,一直作为离间者、阴谋者而定格为典型的恶人形象,其人格特征也总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简单判断匆匆盖棺定论。可一旦追问"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内在逻辑,追问阴谋者崩溃、毁灭的根... 莎士比亚《奥赛罗》中的伊阿古形象,一直作为离间者、阴谋者而定格为典型的恶人形象,其人格特征也总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简单判断匆匆盖棺定论。可一旦追问"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内在逻辑,追问阴谋者崩溃、毁灭的根本原因,则语焉不详。其实,任何以阴谋手段谋取利益者,主要都是利用谣言搬弄是非、颠倒黑白,使特定目标人或受害者丧失判断能力,从而错误地为阴谋者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甚至助其达成目的。但是,阴谋者的阴谋行为总有一种内在的无法克服的被动困境,从而使正义战胜邪恶的逻辑永恒应验。这一困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努力使目标追求不为人知,从而使正常追求行为成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自视与他人评价的巨大反差导致的怨恨、不满,要通过罪恶手段去释放,并谋取自己认可的公正;将自己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他人失误的基础上,导致预期结果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因素就是阴谋者的目标追求因间接、曲折的方式而远离预期结果,被动地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阿古 阴谋者 被动困境 正义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空间正义”出场的基础、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3
5
作者 孙全胜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引起的非正义现象,让空间正义的出场建立在劳动实践、市民社会和共产主义立场基础上,从而在实践论、社会论、价值论等方面表达了空间正义的需求,呈现了显性的空间非正义批判逻辑、隐性的空间政治批判逻辑...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引起的非正义现象,让空间正义的出场建立在劳动实践、市民社会和共产主义立场基础上,从而在实践论、社会论、价值论等方面表达了空间正义的需求,呈现了显性的空间非正义批判逻辑、隐性的空间政治批判逻辑和超显性的空间生态批判逻辑。在显性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对私有制的维护,阐释了社会空间内部的剥削和压制等空间非正义现象,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对于实现空间正义的重要性;在隐性逻辑上,马克思指出了空间非正义现象产生的背后因素——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批判了空间政治霸权,要求实现空间政治正义;在超显性逻辑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作为一种非生态化行为对于自然空间的破坏,主张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达成和谐,实现空间生态正义。在空间正义出场的具体路径上,马克思要求限制空间生产中的资本增殖逻辑,建立人本主义空间,平等分配空间资源,协调空间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成全球空间的平衡发展。马克思“空间正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阶级性和实践性,蕴含着平等性、人文性、多样性等价值诉求,完善了社会批判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正义 资本主义空间生产 空间非正义批判逻辑 空间政治批判逻辑 空间生态批判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