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语中的“正反词”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红 杜兆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0-91,共2页
文章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正反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同时初步总结、整理出"正反词"的一些语理规律,这有助于加深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
关键词 正反词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汉语正反词蕴含的阴阳对立统一观
2
作者 张软绿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3-36,42,共5页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文化因素是语言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反词作为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语言现象,通过正反语素义的组合与排列,传达出独特的民族心理状态、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处事之法。文章着眼...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文化因素是语言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反词作为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语言现象,通过正反语素义的组合与排列,传达出独特的民族心理状态、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处事之法。文章着眼于汉民族文化思维模式,通过三个不同的维度,系统分析了正反词语素义及其构成词义的关系,对对外汉语语构文化和语义文化教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义 正反词 对立 统一
下载PDF
“反训”与“正反同词”浅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景仑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剖析,可以说明“反训”是一个不妥当的训诂术语,而“正反同词”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训诂学研究中必须把“反训”与“正反同词”区分开来。
关键词 训诂 反训 正反
下载PDF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洪飏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本文以《说文解字》和古文字中所提供的字形资料为线索,举例研究了古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考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反训 正反 文字学举例 成因
下载PDF
《广雅疏证》所涉“正反同词”现象成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景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6,共7页
《广雅疏证》所涉及的“正反同词”现象的最重要的形成原因,是由词义性质和词义范围产生的词义引申。由词义性质引申形成正反同词,其内在理据是“义相反而实相因”,其具体方式是相关代用和相因推演。由词义范围引申形成正反同词,表现为... 《广雅疏证》所涉及的“正反同词”现象的最重要的形成原因,是由词义性质和词义范围产生的词义引申。由词义性质引申形成正反同词,其内在理据是“义相反而实相因”,其具体方式是相关代用和相因推演。由词义范围引申形成正反同词,表现为由语境引起词义范围缩小,从而使上位意义降格为互相对立的两个下位意义。视角单一和比较对象不同,也是正反同词现象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疏证》 正反 成因
下载PDF
“反训”质疑——兼论正反同词现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忠华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5-79,83,共6页
本文揭示了“反训”说自身存在的问题 ,进而通过对郭璞所针对的训释材料及郭璞在注释中阐明的观点的分析 ,指出“反训”是对郭璞原意的误会和曲解。“反训”说所面对的是正反同词现象。正反同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辩证思维观念、矛盾... 本文揭示了“反训”说自身存在的问题 ,进而通过对郭璞所针对的训释材料及郭璞在注释中阐明的观点的分析 ,指出“反训”是对郭璞原意的误会和曲解。“反训”说所面对的是正反同词现象。正反同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辩证思维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转化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训 正反现象 郭璞 辩证思维 训诂学
下载PDF
论原型理论的局限性——以英汉正反同词现象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凤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03-404,共2页
正反同词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研究这种现象能够发现原型理论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偏颇;语料来源单一,缺乏跨语言研究;共有同一个范畴典型受到挑战;语义链断裂,家族相似性模糊以及对立范畴成员互不侵犯却... 正反同词作为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研究这种现象能够发现原型理论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偏颇;语料来源单一,缺乏跨语言研究;共有同一个范畴典型受到挑战;语义链断裂,家族相似性模糊以及对立范畴成员互不侵犯却正反兼容在同一范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正反 片面性
下载PDF
“正反同词”例谈
8
作者 冯维铭 《阅读与写作》 2004年第9期26-27,共2页
在古汉语里,同一个词能表示两个截然相反的意义,前人称此为“正反同词”、“同词反义”、“独体反义词”等。某些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呢?清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敛’为‘欲’,而又为‘与’... 在古汉语里,同一个词能表示两个截然相反的意义,前人称此为“正反同词”、“同词反义”、“独体反义词”等。某些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呢?清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敛’为‘欲’,而又为‘与’;‘乞’、‘丐’为‘求’,而又为‘与’;‘贷’为‘借’,而又为‘与’;‘禀’为‘受’,而又为‘与’。义有相反而实相因者,皆此类也。”相反而相因,正是产生正反同词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客观事物都有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表现在同词反义上也不例外。人们在用词时,往往各取所需,或取这一义项,或取相反的另一义项,于是就出现了正反两面不同的含义,可谓相反相成,各尽其妙。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也存在着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学习时,对它们必须有全面的认识,并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以把握其确切含义,避免贸然用某个不恰当的词义去妄加诠释。现从课内外的文言文中选出一些例子,试作分类简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 古汉语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敢”还是“岂敢”——古诗词中几个“正反同词”的理解
9
作者 李凌会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第3期45-46,共2页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多次考查“敢”“ 肯”“可”“忍” 等词语在诗句中的语境义理解.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类词语的解读缺乏正确认识, 以致影响句意及诗歌情感的解读.这种语言现象, 其实为古诗词中 “正反同词” 在具体语境...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多次考查“敢”“ 肯”“可”“忍” 等词语在诗句中的语境义理解.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对这类词语的解读缺乏正确认识, 以致影响句意及诗歌情感的解读.这种语言现象, 其实为古诗词中 “正反同词” 在具体语境下的词义解读, 有其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正反 义理解
下载PDF
“乖”的词义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莉 《现代语文》 2018年第8期20-24,共5页
词义的演变有其内在的动因和演变机制。在历史长河中,"乖"一词的词义几经变迁。本文主要通过语料分析及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探究"乖"字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推断它是如何演变出"违背,背离"和"顺从,不... 词义的演变有其内在的动因和演变机制。在历史长河中,"乖"一词的词义几经变迁。本文主要通过语料分析及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方法探究"乖"字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推断它是如何演变出"违背,背离"和"顺从,不淘气;聪明"两个完全相反的义项。同时,对"乖"字在河南新乡方言中作为称呼语泛化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并尝试分析其泛化的演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乖” 正反 称呼语 泛化
下载PDF
从“迷惑行为大赏”谈“XX大赏”
11
作者 娄妍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大赏"是汉语中的日源借词,本义为"大奖"。自进入汉语以来,"大赏"经历了从"大奖"到"欣赏"再到"围观"的语义衍生过程。相应地,先后通过概念整合机制的作用和古代汉语中&qu... "大赏"是汉语中的日源借词,本义为"大奖"。自进入汉语以来,"大赏"经历了从"大奖"到"欣赏"再到"围观"的语义衍生过程。相应地,先后通过概念整合机制的作用和古代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对现代汉语的投射,"XX大赏"经历了两次衍生变异,最终产生了今天"迷惑行为大赏"式的用法。目前,"XX大赏"的三种形式都活跃在日常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惑行为大赏 XX大赏 日源借 概念整合 正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