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荀子的正名逻辑及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云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3-79,28,共8页
荀子(约元前298—元前238)名况,字卿,又叫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逻辑思想家。他一生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是“稷下先生”之一,后来成了他们的领袖。他曾做过楚国的兰陵令,晚年在兰陵著书,并死在兰... 荀子(约元前298—元前238)名况,字卿,又叫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逻辑思想家。他一生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是“稷下先生”之一,后来成了他们的领袖。他曾做过楚国的兰陵令,晚年在兰陵著书,并死在兰陵。他的著作被保存在《荀子》一书中共三十二篇①,《正名》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正名逻辑理论,此外《修身》、《不苟》、《非相》、《非十二子》、《解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逻辑 中国逻辑 非十二子 稷下先生 大共名 逻辑思想 解蔽 唯物主义哲学家 《荀子》 兰陵
下载PDF
西方形式逻辑视域中荀子正名逻辑的不足及其原因
2
作者 代云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是对先秦形式逻辑的系统总结。但若以西方形式逻辑为标准来考察 ,就会发现荀子的正名逻辑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种不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以“人”
关键词 荀子 正名逻辑 西方形式逻辑 中国传统哲学 总思路
下载PDF
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及其启示
3
作者 莫晓红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荀子以“名”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名、辞、辩说的正名逻辑思想体系。他建立在唯物主义名实观基础上的正名逻辑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辩说 荀子 正名逻辑思想体系
下载PDF
《刘子新论》的正名逻辑思想
4
作者 李建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刘子新论》(又称《刘子》)是北齐刘昼(514—565)的著作。在当时“玄学”的影响之下,《刘子新论》中提出正名的逻辑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关于《刘子新论》的作者是否为北齐刘昼,历来都抱有存疑态度。《四库全书提要》以陈振孙的《书录... 《刘子新论》(又称《刘子》)是北齐刘昼(514—565)的著作。在当时“玄学”的影响之下,《刘子新论》中提出正名的逻辑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关于《刘子新论》的作者是否为北齐刘昼,历来都抱有存疑态度。《四库全书提要》以陈振孙的《书录解题》和晃公武的《读书志》为根据,说明此书并非刘勰、刘歆、刘孝标所作,但又指出:“惟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名见《北史·儒林传》,然未尝播迁江表,与孝政之序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正名逻辑 刘昼 玄学 礼教 客观事物 四库全书 北齐 道家 社会实践
下载PDF
先秦儒家正名逻辑思想研究
5
作者 李梅 黎弘毅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6-41,共6页
目前国外,尤其以西方为首的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逻辑。这是对几千年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否定,更是对以儒家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先秦逻辑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中国逻辑史的主要内容。其中,以孔子、孟子... 目前国外,尤其以西方为首的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逻辑。这是对几千年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否定,更是对以儒家为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先秦逻辑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中国逻辑史的主要内容。其中,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正名逻辑思想,对先秦逻辑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探寻先秦时期儒家正名逻辑思想,对先秦儒家逻辑思想发展的历史梳理与对同时期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还有助于发掘与探寻中国逻辑史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家 正名逻辑 逻辑思想 中西对比
下载PDF
经济逻辑视角下的“正名”逻辑解读
6
作者 刘明明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50-54,共5页
"正名"逻辑,是我国古代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名"的理论,来规范思维和行动,以矫正"名实乖乱"社会现实的古典逻辑理论。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针对当前"名实淆乱"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经济逻辑的视角来对... "正名"逻辑,是我国古代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名"的理论,来规范思维和行动,以矫正"名实乖乱"社会现实的古典逻辑理论。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针对当前"名实淆乱"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经济逻辑的视角来对"正名"逻辑进行现实的解读,深入发掘本民族的逻辑思想,以捍卫社会理性,维护社会经济的公序良俗和公平、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逻辑 正名逻辑 名实乖乱 社会理性
下载PDF
孔子正名学说的逻辑贡献
7
作者 蒙应 甘安顺 《河池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55-60,共6页
本文着重探讨分析孔子正名学说的逻辑价值。作者认为它在逻辑概念、命题(判断)、推理、逻辑规律诸方面都有开创,为正名逻辑开了先河。文中并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孔子正名学说中体现的逻辑思想,强调应当认真研究、承继其有益的东西。
关键词 逻辑思想 正名逻辑 逻辑 逻辑概念 能近取譬 劳而不怨 逻辑 克己复礼为仁 现代逻辑 儒家政治
下载PDF
论孔子逻辑思想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志凯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2-76,共5页
在已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逻辑史著作中,对先秦逻辑思想的开拓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说:“孔子的正名主义,实是中国名学的始祖。”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是从邓析开始撰写的,他虽没有断言邓析是中国... 在已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逻辑史著作中,对先秦逻辑思想的开拓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说:“孔子的正名主义,实是中国名学的始祖。”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是从邓析开始撰写的,他虽没有断言邓析是中国逻辑史的鼻祖,但由其书的结构——“第一编先秦逻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邓析与形名”可见,他把邓析作为中国逻辑思想的开创者。温公颐《先秦逻辑史》则明确写道:“《汉书·艺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先秦逻辑 孔子 中国逻辑 邓析 正名逻辑 逻辑学家 思想史 温公颐 逻辑学说
下载PDF
《易传》的逻辑学范畴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6期69-74,共6页
将《易传》中使用的一些术语与春秋战国时期几派逻辑学使用的重要范畴相比,可知《易传》中的一些术语,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派逻辑学共同使用的逻辑范畴。这些范畴在《易传》中比较突出的有:辩,类,故,理,名,辞,长(说),意,言,知,告,效,法... 将《易传》中使用的一些术语与春秋战国时期几派逻辑学使用的重要范畴相比,可知《易传》中的一些术语,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派逻辑学共同使用的逻辑范畴。这些范畴在《易传》中比较突出的有:辩,类,故,理,名,辞,长(说),意,言,知,告,效,法,通,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系辞 逻辑 正名逻辑 墨辩逻辑 “类” 《墨辩》 儒家 荀子 类性
下载PDF
从孟子“好辩”看其逻辑观 被引量:8
10
作者 赖志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9-22,共4页
孟子辩文讲究立论与驳论的论辩艺术 ,与严密的逻辑推理揉而为一 ,通过指责论敌的谬误 ,进而实现自己的性善说和仁政主张。
关键词 好辩 善推 知言 正名逻辑
下载PDF
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孟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2-18,共7页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在先秦的发生发展,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以孔子为代表。(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奠基和争鸣,以前期墨家和名家为代表。(三)中国古代逻辑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墨辩》和荀况为代表。
关键词 孔子 逻辑思想 中国逻辑 逻辑科学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正名逻辑 子曰 逻辑思维 子路
下载PDF
《论语》逻辑思想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树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63-65,共3页
《论语》逻辑思想浅析杨树森近些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专家们对“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研究较多,但多限于对孔子“正名”逻辑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影响的探讨。笔者认为,“正名”理论确实是孔子逻辑思想中最重要... 《论语》逻辑思想浅析杨树森近些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专家们对“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研究较多,但多限于对孔子“正名”逻辑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影响的探讨。笔者认为,“正名”理论确实是孔子逻辑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孔子的逻辑思想不限于“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逻辑思想 孔子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判断形式 联言判断 演绎推理 同一律 正名逻辑思想 形式逻辑
下载PDF
《论语》逻辑思想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树森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2期40-42,共3页
近些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专家们对“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研究较多,但多限于对孔子“正名”逻辑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其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影响的探讨.
关键词 《论语》 正名逻辑思想 孔子 中国逻辑史研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中国古代逻辑 联言判断 同一律 判断形式 形式逻辑
下载PDF
“邓析开创中国逻辑思想史”质疑
14
作者 杨树森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逻辑 思想史 邓析 正名逻辑思想 开创者 孔子 先秦逻辑 逻辑学家 政治伦理 《汉书·艺文志》
下载PDF
略论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性质及其研究目的
15
作者 周文英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26-31,共6页
最近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和我的一本小书《中国逻辑思想史稿》都已先后出版。汪先生是学术上的老前辈。他的书搜罗甚广,内容丰富,许多地方议论精辟。这一切都令我赞叹不已。然而在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性质等方面,我们之... 最近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和我的一本小书《中国逻辑思想史稿》都已先后出版。汪先生是学术上的老前辈。他的书搜罗甚广,内容丰富,许多地方议论精辟。这一切都令我赞叹不已。然而在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性质等方面,我们之间似乎还是有些不同的见解。一、单讲“逻辑”二字时,它是指形式逻辑(或者说普通逻辑),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当一般地讲“逻辑史”时,它当是指形式逻辑的发生发展史,这也应是很容易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 中国逻辑思想史 汪奠基 汪先生 逻辑思想 正名逻辑 先秦逻辑 西方逻辑 逻辑学家 《墨经》
下载PDF
试论先秦儒家对逻辑正名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云之 《孔子研究》 1988年第2期13-20,共8页
文章以整个先秦名辩逻辑的发展为背景,比较具体地探讨了先秦儒家在名辩思想特别在正名方面提出的理论见解及其贡献,并分析了先秦儒家未能在正名和名辩方面全面继承、发展名家和墨家逻辑思想成果的缘由。文章认为,孔子是儒家正名思想的... 文章以整个先秦名辩逻辑的发展为背景,比较具体地探讨了先秦儒家在名辩思想特别在正名方面提出的理论见解及其贡献,并分析了先秦儒家未能在正名和名辩方面全面继承、发展名家和墨家逻辑思想成果的缘由。文章认为,孔子是儒家正名思想的开拓者,他最先揭示了名实必须一致的正名原则,突出了“思”的作用,提出了“举一反三”、“能近取譬”等推类方法。孟子也承认自己“好辩”,但又对名辩采取否定态度,因而很少有所建树。荀子是儒家正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正名思想,而且在某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名家和墨家的正名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正名逻辑体系。其中尤以“制名之枢要”最具有创见的理论价值。文章最后指出,先秦儒家虽然为开拓我国古代的正名逻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终因坚持排斥名墨的错误立场,未能对名家和墨家在名辩学说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作出全面的继承,特别在命题和推理形式方面显得极为薄弱和不足,未能使先秦的名辩学说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名辩逻辑 孔子 名辩学 逻辑学说 正名逻辑 我国古代 中国逻辑 后期墨家 思想成果
原文传递
荀况与《墨辩》的概念理论
17
作者 傅建增 《天津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53-59,共7页
中国古代逻辑在墨翟、惠施和公孙龙诸人的实践逻辑基础上,至战国晚期的《墨辩》已日臻完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逻辑的体系(注)。以后,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况,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正名逻辑,而且继承和发展了《... 中国古代逻辑在墨翟、惠施和公孙龙诸人的实践逻辑基础上,至战国晚期的《墨辩》已日臻完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逻辑的体系(注)。以后,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荀况,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正名逻辑,而且继承和发展了《墨辩》的理论逻辑,对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将荀况与《墨辩》的概念理论作一集中的探讨,力图具体的阐明中国古代逻辑,在概念理论上的演变、成就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荀况 概念理论 中国古代逻辑 兼名 共名 经说 客观事物 正名逻辑 理论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