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研究
1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13,共9页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1929)是继我国第一本正式刊印的华秋苹《琵琶谱》(1819)和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后,最为重要的一本传统工尺谱式琵琶谱。该谱在用调理论、乐曲组套、演奏指法等方面,常与诸谱不同,具有别出... 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1929)是继我国第一本正式刊印的华秋苹《琵琶谱》(1819)和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后,最为重要的一本传统工尺谱式琵琶谱。该谱在用调理论、乐曲组套、演奏指法等方面,常与诸谱不同,具有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之处,展现了浦东派琵琶以及沈氏自身演奏艺术的鲜明特点。具体地说,一是在用调概念上是立足于曲笛小工调第六孔位(叉口指法)正宫调基础之上,与华秋苹《琵琶谱》立足于梆笛正宫调第三孔位用调概念不同,其理论印证了民间笛上"隔指翻调法"的运用实际。二是对于某些乐曲的组套,从曲名、段名以及实质内容与段落编排顺序等方面,均具有较明显的流派与个人艺术特征。三是在演奏指法上分类细致,符号详细,运用上同样具有浦东派琵琶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轩琵琶谱》 浦东派 正宫调系统 小工调系统 用调 组套 指法
下载PDF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的管色实践基础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宏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9,161,共12页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唐宋及其后的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影响深远。本文在研读前辈学者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外古代音乐文献和传统音乐遗存,拟从管色乐器定律特性、使用谱字、演奏指法、二器并用等方面...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唐宋及其后的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影响深远。本文在研读前辈学者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外古代音乐文献和传统音乐遗存,拟从管色乐器定律特性、使用谱字、演奏指法、二器并用等方面,就俗乐二十八调的应律乐器机制与管色实践基础,以及二十八调与明清正宫调和小工调工尺调名体系的承继关系等问题略作申论,探讨二十八调理论的传统乐学基础和历史流变,更全面认识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特征及其在中华传统音乐长河中一以贯之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燕乐)二十八调 管色 工尺七调 正宫调系统 小工调系统 宫调理论 音乐实践
下载PDF
近现代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以近现代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三份主要琵琶乐谱为代表,来说明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华氏谱》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正宫与小工两种命调系统的矛盾,调性概念是建立在正宫调(G调... 以近现代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三份主要琵琶乐谱为代表,来说明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华氏谱》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正宫与小工两种命调系统的矛盾,调性概念是建立在正宫调(G调)笛基础上,定弦则按小工调(D调)笛;《李氏谱》中将其他调性均按小工调正调D调来记写,不免产生出某些翻调上的错舛来;《养谱》在调性理论上作了较繁琐的论证,实际仍是受了正宫与小工两种命调系统矛盾的影响。但与《华氏谱》不同的是,它已是建立在小工调笛上的正宫调(G调)来论证的,这就是近现代传统琵琶谱的用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谱 李氏谱 养谱 用调机制 正宫调系统 小工调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