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靶区平均勾画体积及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
1
作者 芦成 谷凡 赵博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靶区平均勾画体积及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鹤煤总医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CT/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靶区平均勾画体积及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鹤煤总医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利用CT定位扫描成像勾画放疗靶区,观察组患者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勾画放疗靶区。记录并对比所有患者靶区勾画体积、正常组织受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靶区平均勾画体积为(38.65±17.12)cm^(3),观察组为(47.34±17.9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2.50%,21/40)高于对照组(27.50%,11/40),P<0.05。观察组脑干、咽喉、视神经、腮腺、脊髓、甲状腺、内耳正常组织受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图像融合技术引导的调强放疗可精确鼻咽癌患者靶区平均勾画体积,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图像融合技术 调强放疗 靶区平均勾画体积 正常组织受量
原文传递
利用DVH图比较鼻咽癌两种放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原锦 程惠华 +2 位作者 傅志超 林贵山 朱锦锋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两种鼻咽癌放疗方法对比,应用DVH图对正常组织的受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鼻咽癌40例,按92福州分期法确定为T1期18例和T2期22例,分别采用常规放疗法和3D-CRT法,通过TPS进行布野、给量、优化并计算,最后用DVH图对正常组... 目的:两种鼻咽癌放疗方法对比,应用DVH图对正常组织的受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鼻咽癌40例,按92福州分期法确定为T1期18例和T2期22例,分别采用常规放疗法和3D-CRT法,通过TPS进行布野、给量、优化并计算,最后用DVH图对正常组织(两侧晶体、视神经、脑干、脊髓、腮腺及飘颌关节)进行受量分析,两种方法均分三阶段进行。常规放疗法以两侧水平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为主(2野照射).3D-CRT法第一阶段加设鼻前野(3野照射),第二阶段加设一头顶野(3野照射),第三阶段设3-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两种放疗方法总剂量DT70Gy。结果:三维适形法脑干、两侧视神经受量略高于常规方法,脊髓剂量相仿,而双侧晶体及腮腺受量明显低于常规方法(P<0.05)。结论:用3D-CRT治疗鼻咽癌靶区适合度更好,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或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常规放疗 适形放疗 DVH图 正常组织或器官
原文传递
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胜江 刘玉涛 +1 位作者 赵红 胡云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野盒式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采用I...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对宫颈癌靶区、正常组织及肿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野盒式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观察组采用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153(CA153)],靶区及正常器官受量,肿瘤血管形成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后6个月、1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V、PTV、CTV处方剂量覆盖体积、达100%处方剂量的体积(V100)、达90%处方剂量的体积(V9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骨髓中V30、V45、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头、骨髓中V10、V2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1个月CEA、SCCA、CA153、CD31、VEGF、Ang-2、HIF-1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长于对照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RT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能提高靶区内放疗剂量,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促进病灶消退,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延长中位PFS,提高1年总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不能手术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RT 常规放疗 肿瘤血管 腔内后装放疗 正常组织受量 病灶消退 宫颈癌 靶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