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阳凹陷边界断层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智
张志业
+2 位作者
何登发
罗曦
熊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2,共15页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对凹陷形成的控制作用。根据断层平面走向,结合倾角和断距变化,将新野断层分为西、中、东3段;空间上认为,新野断层是由多个等倾角面构成的复杂曲面,通过两个垂向轴面和4个横向轴面,将新野断层断面分为11个等倾角区。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复原结果对比,认为新野断层西段、东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段形成于始新世大仓房期并逐渐与西段、东段硬连接形成一条断层;断层及其上盘地层旋转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断层反转强度自西向东亦逐渐变大。新野断层西段为“座椅式”正断层,中段由“转折式”正断层转“犁式”正断层,东段为“犁式”正断层。沿断层走向的差异沉降和断面形态差异是南阳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凹陷
新野
断层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正断层相关褶皱
理论
构造复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滚动背斜形成演化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晶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5期264-266,共3页
作为正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样式之一,滚动背斜是指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弯曲,其主控断裂为上陡下缓的犁式铲状正断层,几何形态受断层面及上盘岩层充满潜在空间机制的控制[1]。作为...
作为正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样式之一,滚动背斜是指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弯曲,其主控断裂为上陡下缓的犁式铲状正断层,几何形态受断层面及上盘岩层充满潜在空间机制的控制[1]。作为同生断层有关的伴生构造,对于滚动背斜的成因探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文章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滚动背斜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滚动背斜的形成所处构造应力环境为拉张环境;(2)滚动背斜主要受主断裂(正断层)控制,属于正断层相关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相关褶皱
滚动背斜
同生
断层
构造物理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阳凹陷边界断层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智
张志业
何登发
罗曦
熊健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62,共1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1-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1405-03)。
文摘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对凹陷形成的控制作用。根据断层平面走向,结合倾角和断距变化,将新野断层分为西、中、东3段;空间上认为,新野断层是由多个等倾角面构成的复杂曲面,通过两个垂向轴面和4个横向轴面,将新野断层断面分为11个等倾角区。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复原结果对比,认为新野断层西段、东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段形成于始新世大仓房期并逐渐与西段、东段硬连接形成一条断层;断层及其上盘地层旋转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断层反转强度自西向东亦逐渐变大。新野断层西段为“座椅式”正断层,中段由“转折式”正断层转“犁式”正断层,东段为“犁式”正断层。沿断层走向的差异沉降和断面形态差异是南阳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
南阳凹陷
新野
断层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正断层相关褶皱
理论
构造复原
Keywords
Nanyang Depression
Xinye Fault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
normal fault related fold theory
structural restoratio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滚动背斜形成演化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晶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5期264-266,共3页
文摘
作为正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样式之一,滚动背斜是指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弯曲,其主控断裂为上陡下缓的犁式铲状正断层,几何形态受断层面及上盘岩层充满潜在空间机制的控制[1]。作为同生断层有关的伴生构造,对于滚动背斜的成因探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文章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滚动背斜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滚动背斜的形成所处构造应力环境为拉张环境;(2)滚动背斜主要受主断裂(正断层)控制,属于正断层相关褶皱。
关键词
正断层相关褶皱
滚动背斜
同生
断层
构造物理模拟
Keywords
normal fault-related folds, rollover anticline, syngenetic fault, tectonic phys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D322.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阳凹陷边界断层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
李智
张志业
何登发
罗曦
熊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滚动背斜形成演化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分析
黄晶
《世界有色金属》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